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根据已克隆抗病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对9 个不同抗、感疫病的辣椒种质材料基因组DNA 进行抗病基因同源性序列的特异PCR 扩增, 经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发现14 个抗病基因同源性序列(RGAs) 与辣椒抗疫病作用相关, 其中B 引物扩增的8 个RGAs 与烟草抗花叶病基因N 、拟南芥抗丁香假单菌基因RPS2 和亚麻抗锈病基因L6 的同源性较高, 属于广谱(细菌、病毒、真菌)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C 引物扩增的6 个RGAs 与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2 和Cf9 有较高的同源性, 与抗疫病作用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 高感疫病的辣椒基因组中也存在抗疫病相关RGAs , 这与已报道的辣椒抗疫病微效QTLs 位点则来于感病亲本基因组的研究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92.
“十二五”我国辣椒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二五"我国辣椒遗传育种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的科技立项支持。辣椒遗传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育成品种类型、数量大幅增长。目前生产上的辣椒品种已完成了3~4代的更新,90%以上是一代杂种,国内品种超过80%,其抗病性、产量及专用性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3.
辣椒花药培养中若干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以4个辣椒品种(组合)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按不同取蕾时期,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硝酸银,维生素C、植物生长调节剂、氮源、碳源、核酸、活性炭等研究对辣椒花药培养中组织褐化、愈伤组织发生率、胚状体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银、维生素c能有效地减轻组织褐化;对于辣椒花药培养愈伤组织生成率影响较大的前4位依次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炭、硝酸银、维生素C;对于胚状体发生率影响较大的前4位依次是维生素C、取蕾时期、碳源、硝酸银。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辣椒炭疽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在5号连锁群中,定位辣椒炭疽病抗性主效基因AnRGO5,并开发分子标记。【方法】以高抗炭疽病品种PBC932(Capsicum chinense )为父本,以高感炭疽病的中早熟材料77013(Capsicum annuum)为母本杂交产生BC4S1、BC4S2群体,用于辣椒绿熟期抗炭疽病基因定位。选用尖孢炭疽菌为试验用菌,采用显微注射法对绿熟果接病,根据病斑直径进行表型分析。根据抗、感亲本重测序结果,开发与绿熟期抗炭疽病连锁的Kaspar标记。【结果】辣椒果实表面病斑直径呈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通过连锁分析,将炭疽病抗性基因AnRGO5定位在5号连锁群的标记P5L-866与标记P5L-259之间,遗传距离2.9 cM。开发的标记P5L-117 与基因紧密连锁,标记准确率93.5%。【结论】在辣椒的BC3S1群体中,将果实绿熟期抗性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的标记区间内。辣椒炭疽病抗性遗传为显性遗传,是由两对主效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95.
利用分子标记对辣椒抗马铃薯Y病毒的3个QTLs进行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含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深入研究辣椒抗马铃薯Y病毒(PVY)不同QTLs之间的关系,利用AFLP、SCAR和CAPS标记在辣椒材料‘Perennial’和‘Yolo Wonder’组成的BC2和BC1S1分离世代对抗PVY的3个QTLs位点进行了选择。结果从BC2群体中选出47个在主效QTL上含有抗性位点的单株,从中选出25个在LG9 PY2染色体上含有抗性位点的单株,最后选出11个在LG11 P10染色体上含有抗性位点的单株;从BC1S1群体中选出55个在LG9 PY2染色体上具有纯合抗性位点的单株,从中选出12个在主效QTL上纯合抗性位点的单株。经卡平方检测,实际分离比例同理论分离比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
利用差异显示技术克隆辣椒抗疫病相关基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辣椒疫霉菌对8叶期的辣椒品种茄门和93-100-17-1-0进行诱导处理,提取接种前后的总RNA,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结合植物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将DDRT-PCR的一端引物为oligo(dT)15A/G/C,另一端为来源于不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简并引物B1/C1/D1,其扩增产物在6%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得到两个差异表达的带,回收差异片段并克隆到T-载体上测序,经BLAST检索,发现为两个新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497910,AY497911。  相似文献   
97.
 概括介绍了辣椒单倍体诱导的重要进展,对影响花药和小孢子培养的材料、预处理、培养基种类、离体雄核发育的细胞学标记及过程,以及单倍体诱导技术在辣椒杂交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8.
利用辣味辣椒Perennial(Capsicum annuum)和无辣味辣椒83-58种内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辣椒种内遗传图谱,以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无辣味辣椒77013A与重组自交系群体各株系杂交F1果实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作为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含量和比值差异明显。对露地和温室栽培条件下辣椒果实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总和及其比值进行了QTL定位,共获得16个关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QTL位点,分布在辣椒第2、4、12号染色体上,2号染色体上同时控制辣椒素、二氢辣椒素、二者比值和辣椒素总量的主效QTL位点cap2.1、dhp2.1、C/D2.1和(C+D)2.1,均在露地和温室被检测到,其LOD值大于5.0,贡献率为20.2%~76.6%,侧翼标记均为BD76366和Pun1,12号染色体上调控辣椒素总量的微效QTL也在温室和露地同时被检测到,其他QTL位点未在两种环境下同时定位到。  相似文献   
99.
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是我国辣椒生产的一种新兴和潜在重大威胁病害。利用引进的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k.)抗源材料PI152225,通过种间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育,历时10年,将抗性基因Tsw转育到中椒系列骨干亲本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 L.)大果甜椒自交系0516中,创新材料0516(Tsw)的生长势和果实长度超过对照0516,商品性和配合力与骨干亲本0516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
利用遮光方式,使光照强度降低65%~70%,以研究弱光对不同基因型辣椒幼苗光合、蒸腾以及生长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环境下辣椒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并且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非气孔限制的结果。弱光下辣椒幼苗同化物合成与积累受到抑制,表现为叶片数减少,高粗比增加,根冠比、比叶鲜样质量、比叶干样质量、全株干样质量和壮苗指数下降。弱光使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比值下降,叶片含水量上升。小果型辣椒的耐弱光性普遍强于大果型甜椒,并且弱光环境下相对壮苗指数较高,以及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少的辣椒或甜椒,具有耐弱光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