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20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中华鲟幼鲟饲料中适宜动植物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按单因子梯度设计的原理 ,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 ,设计出5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配方 ,通过5周饲养试验和2周消化试验 ,以研究中华鲟幼鲟饲料中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结果表明 ,中华鲟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为1:1时 ,幼鲟的生长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当动植物蛋白比达3:1时 ,既能发挥中华鲟生长迅速的潜力 ,又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组织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进的△pH法检测凡纳滨对虾组织碳酸酐酶活性,监测了环境盐度从5突变到25后对虾鳃和触角腺组织碳酸酐酶活性及其血淋巴渗透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鳃组织碳酸酐酶活性在盐度突变后4 d内没有显著变化,活性水平在(21.68±1.25)μmol CO2/(mg.min),第5~11天有显著性的增高现象,在第10天活性最高,为(43.03±2.82)μmol CO2/(mg.min),第12天回落至起始水平;(2)触角腺碳酸酐酶活性动态变化的模式与鳃相似,起始增高时间比鳃晚6 d;(3)触角腺碳酸酐酶活性显著增高起始的时间与鳃组织碳酸酐酶活性开始显著下降的时间有关联性;(4)在低盐度时,凡纳滨对虾属于强高渗调变生物。  相似文献   
13.
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5个麻醉组(15~35 V)与1个对照组(0 V),研究直流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13项生化指标的影响.随着电压强度升高,西伯利亚鲟麻醉组总蛋白与白蛋白质量浓度逐渐升高,35 V组总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15 V组与20 V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在15 V组中最低,在35 V组最高,35 V...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的贝类养殖产业出现大规模的病害事故,就其本质看是由于养殖区域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归纳国内外对于养殖容量概念的发展,比较各种概念的适用情况;对于养殖容量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估算,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相对成熟,应用较广的模型,并且评价各种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18.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 I.1龄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值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19.
以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脑垂体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中华鲟神经内分泌多肽(7B2)基因的3个重叠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986 bp全长基因序列,其中包括5'端非翻译区(5′-UTR)14 bp、3′端非翻译区(3-′UTR)261 bp和开放阅读框711 bp。翻译编码236个氨基酸。其中前43个氨基酸为7B2的信号肽。经BLAST比对发现中华鲟7B2蛋白的同源性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相似性最高为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中华鲟与斑马鱼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脑中7B2 mRNA表达量最高,心脏、性腺、胰等组织中表达次之,肠、肾、皮肤等组织中少量表达,肝和鳃几乎不表达。  相似文献   
20.
对鲳属3种鱼类共19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经比对校正得到1123bp的基因片段,共检测到14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为12.56%,5个简约信息位点,未出现插入和(或)缺失,序列中转换(Transition)明显多于颠换(Transversion)。鲳属3种鱼类19个序列共检测到11种单倍型,其T、C、A和G平均含量分别为29.1%、30.5%、27.4%和13.0%。(A+T)%为56.5%,大于(G+C)43.5%。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鲳科的中间低鳍鲳Peprilus medius和星斑真鲳Stromateus stellatus的相应同源序列,并以长鲳科的刺鲳Psenopsis anomala作为外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翎鲳和中国鲳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银鲳亲缘关系较远,同为鲳科的鱼类聚类后再与作为外群的刺鲳相聚。系统进化树显示,银鲳为3种鲳属鱼类中较早分化出的种,刺鲳位于进化树的基部,是较鲳属鱼类更为原始的类群,与形态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