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林业   31篇
  48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四川野生果用胡颓子生长区划及加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天然胡颓子资源的典型调查 ,总结胡颓子资源特点 ,根据四川代表性区域的多年气候指标平均值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 ,对胡颓子进行生长区划 ;通过对鲜果样品的综合测试 ,分析胡颓子果的加工特性 ,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野生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
退耕还林中林草模式效益评价与物种的选择与配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退耕还林模式、有效地利用坡耕地资源,对山区生态状况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对林草模式效益的评价以及对目前林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林草模式下林草长期共存的生态经济链发展方向、树种(竹)与草种选择和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33.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地松纯林(3.76t·hm^-2)。持水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33.60t·hm^-2)〉刺槐林(19.90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11.50t·hm^-2)〉青冈林(8.70t·hm^-2)〉湿地松纯林(3.70t·hm^-2)。虽林分不同,但其浸水实验中枯落物的持水过程均表现出相似的特性,即前期吸水量大(1h以前),并在较短时间内(2~4h)达到较稳定的状态,且与林分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各林分地表枯落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为283~2759t·km^-2,平均为1253.4t·km^-2,其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刺槐-湿地松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纯林。  相似文献   
34.
川南坡地不同退耕模式土壤及枯落物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泡法对川南坡地退耕成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和弃耕地5年后土壤和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地退耕后土壤自然含水量(t/hm2)、毛管持水量(t/hm2)和最小持水量(t/hm2)增加,并呈现出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弃耕地>农耕地的变化规律;4种退耕模式枯落物蓄积量(t/hm2)、自然持水量(t/hm2)、最大持水量(t/hm2)、最大拦蓄量(t/hm2)和有效拦蓄量(t/hm2)呈现出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弃耕地的变化规律。枯落物持水量(g/kg)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Q=alnt+b,吸水速率(g/(kg.h))与浸泡时间关系为V=ktn;在枯落物持水过程中,前2h内枯落物持水作用较强。因此,林下枯落物在降雨过程前期2h对降雨的吸持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慈竹林能较好地提高坡地退耕后土壤和枯落物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以交错带森林段及其下缘地段为研究对象,选取干旱河谷段封禁造林地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的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交错带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蛋白酶的活性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通过对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3种植被恢复模式研究表明,恢复植被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增加土壤的生物活性。同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变化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层次现象,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4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pH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其他养分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受植被、pH值、土壤养分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36.
退耕还林区林草复合模式土壤养分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草复合系统是广义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模式之一。系统在原有的食物链中加入了新的生产环节,从而能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初级产品的转化率和利用率,有益于改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促进林牧业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林牧业的相互渗透及生态经济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林草复合经营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赵粉侠等,1996;安树青等,2001)。  相似文献   
37.
面向21世纪森林培育课程改革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种苗学、造林学、森林经营学三门课程分而授之的背景及在今天的不适应 ,提出了课程综合为森林培育的设想。文章还就课程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8.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土壤微团聚体是有机一无机复合体经过多次聚合而形成,以不同粒级微团聚体的形式组合在土体内.土壤微团聚体的组成密切影响着土壤的保水、供水性能,是土壤中水分和养分保贮和释供的关键,与土壤肥力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土壤微团聚体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所起的作用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9.
以广元市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的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测定了湿地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湿地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与P素含量。结果表明:(1)混交林的土壤结构明显好于湿地松与刺槐纯林;(2)混交林中有机质含量高于刺槐与湿地松纯林,3个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上层,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含量大小顺序基本为:刺槐林〉混交林〉湿地松  相似文献   
40.
以康定县折多山高寒山地灌丛草甸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外调查及室内测定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凋落物蓄积量、持水及失水过程,以期探讨不同海拔和坡向凋落物水源涵养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凋落物的蓄积量在4.02~4.77 t/hm2波动,均表现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且半阴坡>半阳坡,海拔对凋落物蓄积量呈极显著影响(P<0.01);(2)研究区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与蓄积量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有效拦蓄量最大为3 800 m半阳坡(5.95 t/hm2),最小为3 800 m半阴坡(2.53 t/hm2);(3)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关系式为:Wt=aln (t)+b;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关系式为:V=ktn;失水量与失水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R2>0.95,P<0.01),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R2>0.99,P<0.01)。可见,该地区灌丛草甸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在不同海拔和坡向间有明显分异特征,控制放牧减轻草甸退化和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能有效提高该区凋落物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