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9篇
园艺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寒地青贮玉米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为决策变量对寒地青贮玉米龙辐单208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模拟寻优确定了本地区种植该品种产量在63288.7kg/hm2以上的最佳肥密措施为:种植密度8.09~8.66万株/hm2,施氮肥339.81~364.48kg/hm2,磷肥150.96~170.82kg/hm2,钾肥96.44~110.25kg/hm2。  相似文献   
72.
黑龙江省主要大豆品种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翠华  何志鸿 《大豆科学》1990,9(2):145-148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对黑龙江省主要大豆品种进行硫辛酰胺氧化—还原酶、乌头酸酶、肽链内切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的这三种酶谱带清晰,品种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3.
提取农作物总DNA ,采用软x射线 ,剂量为 2Gy、2 0Gy、2 0 0Gy和 60C0γ射线 ,剂量为 1Gy、3Gy和 5Gy进行照射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其直接导入大豆。以导入不经照射的DNA为对照 ,实验结果表明 :导入受照射的DNA明显的降低了D0 代的结实率和D1代的成苗率 ,但后代材料的变异率明显提高 ,并且出现了供体和受体都不具备的新性状  相似文献   
74.
不同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还原糖及干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对 13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在收获后定期进行还原糖及干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各个品种块茎还原糖含量在收获后第一次测定时 ,一般为最低 ,其后发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室温下回暖 ,大部分品种表现为块茎还原糖含量较刚从贮藏窖中取出的块茎还原糖含量低。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在贮藏期间的变化不明显 ,且不同品种的表现又各有不同 ,无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75.
本实验对外源DNA导入技术中花粉管通道技术在玉米自交系中的导入、转化及性状变异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取大豆DNA,在玉米自交系自交授粉后22小时、24小时、26小时导入,变异率在1.9×10-3~6.05×10-2,变异顺序为24小时>22小时>26小时,从变异性状上看,24小时的变异性状多表现为供体的早熟性状,且变异范围广。  相似文献   
76.
近两年我们采用一个经过改造,致瘤能力增强的农杆菌新菌系A281,对原来连续几年实验的易结瘤和不易结瘤的大豆基因型进行了致瘤能力和效果的实验。用A281,C58,T37三个菌系对易结瘤的20份大豆基因型进行了致瘤能力的比较;用A281菌系对不易结瘤的88份大豆基因型进行了致瘤效果的观察,使67份不易结瘤的基因型也可结瘤。而对照组只有3份基因型可结瘤。实验证明:农杆菌新菌系A281对易结瘤大豆基因型不但和C58,T37具有相同的致瘤率,并且比其具有更强的致瘤能力。对不易结瘤的大豆基因型,产生了致瘤效果。这使一些不能结瘤的优良大豆类型,通过Ti质粒进行遗传改良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7.
大豆DNA直接导入茄子和玉米实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较低,而作为蔬菜之一的茄子果实,这两种营养元素就更低。在食用植物中含蛋白质量丰富的可以说是大豆,其赖氨酸含量也很高,可与禾谷类成营养互补。因此,在进行作物品质改良的育种中,可以利用大豆这一优良特性,将其高蛋白,高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因子转移到禾本科或蔬菜等作物中,来提高其营养价值。 我们从1988年开始,利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外源大豆DNA直接导入茄子和玉米,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8.
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 将野生大豆DNA直接导入受体栽培大豆。 经分析、 鉴定 、 选择、 育成了集高产、 优质、 高蛋白于一体的新品种黑生101, 并经RAPD(Random Am 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子验证, 证明供体DNA片段确已进入受体。 经连续7年分析, 黑生101蛋白质含量超过45%, 平均比受体高1.76个百分点; 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