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9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林业   221篇
农学   132篇
基础科学   98篇
  233篇
综合类   1396篇
农作物   272篇
水产渔业   164篇
畜牧兽医   390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解芒果果实香气成分采后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吉禄”芒果果实采后第3、6 、9 d的香气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吉禄”芒果果实在采后3个时期共检测到36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和倍半萜烯类。果实采后第3、6、9 d,单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89.47%、88.48%和92.71%,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3.44%、5.86%和4.63%。1R-α-蒎烯是“吉禄”芒果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采后第9天的相对含量达到79.74%。  相似文献   
992.
铁还原菌对红壤菜地土壤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通过外源输入铁还原菌,研究铁还原菌对红壤菜地磷素形态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磷(resin-P、Na HCO3-Pi和Na HCO3-Po)占总磷的10%~19%,中稳定态磷(Na OH-Pi和Na OH-Po)约占总磷的35%,稳定态磷(D.HCl-Pi、C.HCl-Pi、C.HCl-Po和residual-P)占总磷的46%~55%;输入铁还原菌活化了磷素,使活性较高的resin-P、Na HCO3-Pi和Na OH-Pi含量上升,活性较低的D.HCl-Pi、C.HCl-Pi以及Na OH-Po含量降低,但对Na HCO3-Po和residual-P的影响不大;与此同时,添加铁还原菌提高了土壤pH值与有效磷(Bray-P)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与有机质、有效磷、resin-P、Na HCO3-Pi之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有机质与有效磷、resin-P和Na HCO3-Pi之间、有效磷与土壤活性磷之间均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总的来说,铁还原菌的输入可以改变红壤菜地土壤中磷的形态,提高土壤活性磷的含量,对土壤磷素起到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铅锌矿区镉铅污染的玉米秸秆还田,研究玉米秸秆的不同部分(根茬、茎秆、叶片和整株)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蚕豆生长、养分(N、P和K)、Cd含量、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的碱解N和速效K的含量,增幅分别为14%~58%和36%~134%,但对土壤速效P的含量影响不显著。玉米秸秆还田显著增加蚕豆地上部养分的含量,其中叶片还田使N、P和K含量分别增加28%、40%和102%,根茬还田使P含量增加42%,茎秆和整株还田使K含量增加61%和98%;但对蚕豆地下部养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仅叶片还田增加蚕豆地下部的P含量)。玉米秸秆还田导致蚕豆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下降,对蚕豆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小,仅叶片还田增加蚕豆的株高、茎秆还田增加蚕豆地上部的生物量。污染玉米秸秆还田极显著增加蚕豆地上部的Cd和Pb、地下部的Cd含量,分别提高了56%~76%、50%~133%和204%~507%,叶片和整株还田的蚕豆地上部Pb和地下部Cd的含量增幅较大。综上可知,镉铅污染的玉米秸秆还田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后茬作物矿质营养的同时,会增加后茬作物对Cd、Pb的吸收,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环境危害风险,且秸秆不同部位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4.
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是一类多效应细胞因子,在很多生理活动中发挥功能。TGF-β以前体形式合成,随后被切割活化形成成熟的TGF-β。TGF-β以二聚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与受体TβR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I)和TβRI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Ⅱ)形成一个大型复合物后,磷酸化胞内的Smad,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鱼类中,对TGF-β家族成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TGF-β1的研究,包括TGF-β1与免疫相关和与生殖相关的功能,也有研究表明TGF-β1与肝功能相关。此外,有少量对TGF-β家族其他成员和TGF-β受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5.
以马铃薯‘晋薯16号’为试验材料,以节间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种质资源缓慢生长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MS+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蔗糖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蔗糖浓度为90 g/L;以MS+蔗糖30 g/L+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多效唑(PP33)3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在低温4℃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0.5 mg/L。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恢复培养,其生长情况与正常继代苗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基于模糊理论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入侵造成的环境严重性,使得国内外学者对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文章通过回顾总结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多指标综合评估法、生物气候相似距法、生态气候模型法和专家系统法等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研究,并对未来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前景作了初步展望,以期为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理论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结合江西峡江枢纽控制工程中的库区抬田研究课题,开展多元结构地基上抬田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稳定渗流条件下,防渗层内部的天然水头势随时间变化属于饱和-非饱和渗流,孔隙水压力总体较小,负压水头势在防渗层以上部分表现为随埋深增加而增大;在有地下水顶托时抬田结构渗流量稍有增加。但均符合设计规范对地基渗流的要求,用试验结果修正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抬田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大量减少了试验工作量,且结果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998.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水果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果的品质检测是水果分级的重要依据。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成本的下降和性能的提升,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在水果品质检测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能充分利用最新研究成果,该文从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水果外观品质和内部品质的检测两个方面,分别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供我国研究人员做同类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杂交棉EK288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棉花新品种EK288的种植密度、氮肥和钾肥对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3个因素对EK288子棉产量的作用大小为密度>钾肥>氮肥,在-1.682≤x≤1.682水平内,即密度37 500株/hm2,纯N为450 kg/hm2,K2O为298.5kg/hm2,可达最高产量,得出最高产量y=3 087.0 kg/hm2。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和在高水平苜蓿草粉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其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40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210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7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依次为:0(对照组)、3%苜蓿草粉(试验I组)、5%苜蓿草粉(试验II组)、7%苜蓿草粉(试验Ⅲ组)、7%苜蓿草粉+0.1%纤维素酶(试验IV组)、7%苜蓿草粉+0.2%纤维素酶(试验V组)、7%苜蓿草粉+0.3%纤维素酶(试验VI组)。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的产蛋率、蛋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Ⅲ组的采食量和试验Ⅴ组的料/蛋比对照组显著下降。2)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苜蓿草粉及纤维素酶后,对蛋黄相对重、蛋壳厚度、蛋黄pH和蛋白pH指标无改进,但高水平苜蓿草粉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提高了蛋重和蛋形指数,尽管和对照组及低用量的苜蓿草粉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蛋壳强度、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都得到提高,其中试验V组、VI组蛋壳强度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均提高了39%,添加苜蓿草粉后,蛋黄颜色均显著改善(P<0.05),且随着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增加,蛋黄颜色呈上升趋势;高苜蓿草粉饲粮同时添加不同水平纤维素酶组,对蛋黄颜色提高有加强作用。 3)在鸡蛋保存期的7,14,21,28 d,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均能显著降低蛋黄中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延长鸡蛋的货架期。4)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对粗蛋白质、钙和粗纤维的消化率有改进作用,其中试验Ⅴ组较试验Ⅲ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分别增加了14.79%(P>0.05),8.48%(P>0.05),15.91%(P>0.05)和4.17%(P>0.05)。总的来说,在蛋鸡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后对生产性能、蛋品质无显著影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品质,蛋黄颜色得到极显著提高,高水平的苜蓿草粉组添加纤维素酶后,对粗蛋白质、钙和粗纤维的消化率有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