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4篇
  免费   1261篇
  国内免费   1579篇
林业   1251篇
农学   859篇
基础科学   714篇
  1875篇
综合类   9151篇
农作物   1384篇
水产渔业   809篇
畜牧兽医   2336篇
园艺   1341篇
植物保护   744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773篇
  2021年   788篇
  2020年   708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567篇
  2017年   866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839篇
  2014年   886篇
  2013年   1091篇
  2012年   1591篇
  2011年   1617篇
  2010年   1530篇
  2009年   1276篇
  2008年   1342篇
  2007年   1178篇
  2006年   1010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471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91.
生物有机肥对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木薯品种辐选01和利达生物有机肥为材料,就生物有机肥对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同时,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孔隙度、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速效N含量、土壤速效P含量和土壤速效K含量,其促进效应因生物有机肥用量和生长期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92.
根据黄牛β-珠蛋白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了中国牦牛的β-珠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其与黄牛β-珠蛋白基因的同源性很高,达到97%以上;检测到中国牦牛β-珠蛋白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7β3A sn和1β35A sn,其中67号牦牛个体中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7β3A sn和1β35A sn,64号牦牛个体中检测到等位基因1β35A sn,1078号牦牛个体中检测到等位基因7β3A sn;等位基因1β35A sn是中国牦牛特有的一个等位基因,推测该等位基因编码的第135位氨基酸天冬酰胺,可能会降低牦牛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  相似文献   
993.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 ;ATP含量有增有减 ,但品种抗旱性愈强 ,ATP含量愈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b比值、ATP含量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896 8、- 0 .85 0 9和 0 .82 0 0 ,P <0 .0 1。因此 ,这些指标可用于甘薯不同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994.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膜保护系统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中O2-·产生速率、MDA含量、SOD和POD活性、VC 含量比对照均有明显增加 ;除少数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外 ,其余品种CAT活性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品种抗旱性愈强 ,其CAT活性下降幅度愈小。O2-· 和MDA的相对值(占对照 % )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772 8和 - 0 .836 2 ,P <0 .0 1) ,而SOD、POD、CAT及VC 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95 19、0 .82 2 6、0 .96 13和 0 .92 30 ,P <0 .0 1)。因此 ,这些指标可用于甘薯不同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995.
优质高产杂交香稻新组合“宜优673”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宜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引进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的强恢复系“福恢673”配组而成的杂交香稻新组合。该组合在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米质优、穗大粒多,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宜优673”的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96.
草酸处理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草酸处理对"银帝"甜瓜采后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 mmol/L至200 mmol/L的处理浓度范围内,以50 mmol/L处理对损伤接种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效果最好,更高浓度(100、200mmol/L)处理并未进一步提高抑制效果,也未对果实产生药害.在1 min至15 min的浸泡时间范围内,以10 min和15 min处理对损伤接种T.roseum的效果较好.草酸处理诱导了果实损伤接种T.roseum的系统获得抗病性(SAR),并且处理后48 h至96 h损伤接种T.roseum可使果实的防卫能力达到最大.草酸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损伤接种3种主要采后病原物的病斑直径;延缓了果实贮藏期间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97.
低温菌株的筛选及对堆肥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北方低温季节牛粪大量堆积问题,将筛选的糖、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分解菌株复配,优化出组合菌剂(T1+DF2+D2+D5+XB1+XA2),研究低温下优化组合菌剂对低温牛粪堆肥起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外-20℃低温下,牛粪接种优化组合菌剂后物料迅速升温,48h达55.8℃,第4d达64.9℃,高温期维持8~9d,发酵周期缩短至15d,而未加菌和加常温发酵剂的对照则一直未进入高温期。说明添加低温复合发酵剂能使低温下牛粪堆体迅速升温,进入高温期,完成无害化,缩短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998.
与马铃薯晚疫病菌无毒基因Avr1连锁的AFLP标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具有和不具有无毒基因Avr1表现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株80029 (AVR1) 和88133 (avr1)以及其杂交F1代50个菌株群体为试材,限制性内切酶PstI和HhaI为酶切组合,采用荧光AFLP技术和混合分组分析法(BSA),通过256对引物筛选得到了5个与Avr1连锁的候选AFLP标记并进行了菌株个体验证,遗传分析表明5个标记中有2个标记与Avr1连锁且在F1代中共分离,无交换重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稻草还田的氮肥优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在水稻秸秆还田环境下不同施氮模式对土壤N素供应、氮肥利用率及其对水稻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改善了土壤的供氮能力,不论在背景氮较低的砂性土壤上还是在背景氮较高的粘性土壤上,稻草还田配施减量氮肥(N1、N3处理全年施氮量180kg.hm-2,其中桃江主试验中N1处理早稻施氮80kg.hm-2,60%为基肥,4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施氮105kg.hm-2,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桃源氮替代试验中N1、N3处理早稻施氮81kg.hm-2,晚稻施氮99kg.hm-2,N1处理早、晚稻氮肥施用分配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N3处理早稻氮肥50%为基肥,5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氮肥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处理,相对于移走稻草 高量氮肥(N2处理其中桃江主试验早稻施氮量115kg.hm-2,晚稻施氮量为150kg.hm-2,分别以60%为基肥,40%为分蘖肥施用;桃源氮替代试验早稻施氮量为108kg.hm-2,50%为基肥,5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施氮量为132kg.hm-2,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处理之间稻田系统生产力无显著差异,但每年节约60~80kg纯氮化肥的投入,提高了其边际成本报酬率。分次施氮的效果表明,稻草还田下等量氮肥不同施氮模式(N1、N3)处理之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水稻吸氮高峰集中在分蘖旗至孕穗期,N1模式减少了基肥施氮量,防止了因作物未能及时吸收导致的土壤速效氮的损失,而适当增加作物后期施氮量又能有效缓减作物后期生长大量吸氮的要求与微生物分解稻草固持矿质氮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土壤的供氮状况,其效果最优。因此,在全年稻草还田量为7500kg.hm-2的红壤稻田系统,根据投入氮肥的边际收益,全年适宜配施氮量为180kg.hm-2,且各时期施氮量优化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综合生产力进行了两年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亚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综合生产力优于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亚有限型大豆辽豆14号的产量及综合生产力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系)。而在育种目标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结荚习性大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来说,产量构成主导因素均是单株荚数、单株分枝荚数。努力提高大豆单株荚数是今后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