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3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了探讨流产大鼠下丘脑核团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分布及变化,将12只孕SD大鼠随机分为流产组和妊娠组。流产组在妊娠第10,11天灌服米非司酮(RU486)3.75 mg/kg,妊娠组在妊娠第10,11天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均于妊娠第13天灌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各组大鼠下丘脑TNF-α阳性细胞进行观察,探讨TNF-α在流产大鼠下丘脑的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妊娠组和流产组大鼠下丘脑视前大细胞核、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室周核、弓状核均有TNF-α阳性细胞;与妊娠组相比,流产组大鼠各核团阳性细胞数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灰度值均降低,除视前大细胞核外,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除以上核团外,流产组大鼠视交叉上核也有较多TNF-α阳性细胞。结果表明流产大鼠下丘脑核团TNF-α分布及变化较妊娠大鼠增强。  相似文献   
92.
树干直径变化与其水分传输和贮存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含水量变化和水分张力变化都能引起树木直径的变化,树木直径变化表现为长期的不可逆生长和短期的昼夜变化.因为木质部、韧皮部和树皮的不同功能,它们膨胀和收缩的速度也不相同.木质部直径的变化与木质部液流相关,而韧皮部和树皮直径的变化不仅和木质部液流相关,还与韧皮部储存水以及木质部与韧皮部间的水分交换有关.  相似文献   
93.
细叶龙竹人工林高产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广西、云南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布设标准地,调查研究细叶龙竹人工林生长情况,得出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选择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土层厚度40 cm以上的土山、退耕地、灌木林地、疏林地作为造林地;使用1 a生实生营养杯苗造林;幼林期每年除草1~2次,追肥2次,扩塘1次,并采伐小老竹;种植密度为630丛/hm2,每丛留养母竹6~9株.按此技术措施造林和经营,可达到1年成丛,2年成林,3年成材,采伐量达22.5~30 t/hm2,4年时采伐量达45~60 t/hm2,5年时进入高产稳产期,采伐量达75~105 t/hm2.  相似文献   
94.
基于烤烟品质确定烟田的养分管理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影响烤烟品质的关键土壤养分因子,为划分不同管理分区进行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平顶山地区以20 m间隔的网格法取耕层(020 cm)土样111个,测定了8种土壤养分含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有机质、总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偏高,且各种养分的差异性均较大;所有养分均可用球状模型进行较好拟合。逐步回归显示,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对烟叶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为4个管理区,验证表明分区结果是可行的。说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制约烟叶品质的关键土壤养分因子;利用这4种因子可以科学合理地将研究区域划分为4个分区进行烟田养分的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95.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肿瘤作用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建立种植性肝癌(H22)实体瘤动物模型,并给荷瘤小鼠灌胃含有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且剂量分别为2.7mg·kg-1·d-1和16.2mg·kg-1·d-1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分别于灌药后8d、16d剖检荷瘤动物并取肿瘤组织与肝组织制做石蜡切片,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次级代谢产物能抑制种植性实体瘤(H22)的生长和转移。因此,该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柿渣中单宁的提取工艺,为柿单宁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溶剂浸提法提取成熟柿渣中的单宁,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柿单宁含量,选取pH(水浸提取法)、乙醇体积分数(乙醇浸提法)、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因素,柿单宁提取率(Y)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回归方程,优化柿渣中单宁的提取工艺。【结果】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柿单宁提取率排序为:碱性水浸>酸性水浸>乙醇浸提。选用碱性水浸提取法作为提取工艺,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75-0.0424A+0.0164B+0.0118C+0.01AB+0.0015AC-0.0005BC-0.2528A2-0.0003B2-0.0179C2(A为pH,B为提取时间,C为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碱性水浸提取柿单宁提取率的影响排序为p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柿单宁提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最佳提取工艺条件:pH 11、料液比1∶3、提取时间129 min、提取温度96.5℃,在此条件下获得柿单宁提取率为1.75%,与理论预测值(1.76%)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柿渣中单宁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具有实用价值,可在生产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97.
孙茜  张文泉  艾洪超  唐红枫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09-12911
[目的]研究蜀本草多糖的优化提取工艺和抑菌活性.[方法]通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匀浆热水提法提取蜀本草多糖工艺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所得多糖进行体外抑菌活性试验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蜀本草多糖提取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65℃、料液比(m/v)1∶45、提取时间75 min,多糖得率最高为6.28%;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蜀本草多糖提取物对酵母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蜀本草粗多糖提取物在100℃及以下活性稳定.[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蜀本草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以8个广泛种植的番茄品种为材料,对番茄苗期叶和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活、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杂9号叶酶活性最高,中杂11号叶酶活性最弱,叶酶活均高于茎酶活;叶片共出现4条酶带,不同品种酶带数为2~4条,不同品种茎的酶带数均出现2条.根据酶谱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发现,8个番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9.
应用竹子组培苗快速培育竹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对不同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竹子组培苗造林与普通苗造林对成林时间、生物量、胸径、地径、高度等生长指标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竹子组培苗造林成活率高、成林时间早、立竹分化小,生物量大于传统育苗造林.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