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86篇
  免费   1368篇
  国内免费   2150篇
林业   1380篇
农学   1236篇
基础科学   868篇
  2215篇
综合类   9880篇
农作物   1462篇
水产渔业   854篇
畜牧兽医   3669篇
园艺   1464篇
植物保护   976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450篇
  2022年   1085篇
  2021年   1081篇
  2020年   999篇
  2019年   888篇
  2018年   658篇
  2017年   1041篇
  2016年   723篇
  2015年   1119篇
  2014年   1164篇
  2013年   1346篇
  2012年   1810篇
  2011年   1745篇
  2010年   1777篇
  2009年   1437篇
  2008年   1495篇
  2007年   1277篇
  2006年   995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紫色菜园土壤钾肥减量分期施用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钾肥减量10%~30%分期施用对莴笋产量有提高作用,各处理以K2(钾肥减量10%分期等量追施)效应最好,增产最大(4.2%和4.5%)、施肥利润最高(84923元/hm2和72075元/hm2)。两个试验点莴笋叶维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K2处理较常规施肥(CK)处理均显著降低莴笋叶维生素C含量(8.0%和8.7%);而莴笋茎维生素C含量变化规律不一致。钾肥减量分期施用降低两个试验点莴笋叶和茎硝酸盐含量,以K4处理(钾肥减量30%分期等量追施)降低作用最大;从莴笋叶和茎糖组分的均衡性看,以K3处理最好。钾肥减量分期施用对两个试验点莴笋叶必需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增加作用,改善叶氨基酸品质性状,但降低莴笋茎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品质性状;莴笋氨基酸品质性状以K4处理为最优,其次是K2处理。综合考虑莴笋产量和品质,紫色菜园土壤以K2处理(钾肥减量10%分期等量追施)最优。  相似文献   
132.
以三花杜鹃为试材,在全光照(1 400~2 000μmol·m~(-2)·s~(-1))、林缘(800~1 600μmol·m~(-2)·s~(-1))和林下(100~500μmol·m~(-2)·s~(-1))3种光照环境下,分析了三花杜鹃的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以探讨三花杜鹃栽培适宜的光环境。结果表明:随光强的减弱,三花杜鹃的叶长、叶宽增加,比叶重下降。林缘和林下2个处理的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全光照处理,叶绿素a/b虽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与全光照环境相比,林缘和林下处理的三花杜鹃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以林缘处理最高,为9.58。综合分析,林缘处理的光环境较适宜三花杜鹃,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注意与其它植物的搭配,适度遮阴。  相似文献   
133.
以5种菌草(巨菌草、象草、五节芒、芒萁、类芦)草粉为试材,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对5种菌草草粉进行配方筛选优化,以期得到菌草栽培猴头菌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5种菌草草粉中,菌草栽培猴头菌菌丝体的最佳配方为39%芒萁、39%类芦、20%麸皮、2%石膏,含水量为60%。该配方猴头菌菌丝体生长速度快,达0.654 9cm·d~(-1);当栽培料中的菌草和木屑的混合比例为28%∶50%时,猴头菌子实体头茬的产量高,平均每袋产量为269.24g。  相似文献   
134.
断奶日龄对五指山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对五指山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1 d)、体重[(0.56±0.07)kg]相近的五指山仔猪96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4组仔猪分别在21、28、35和42日龄断奶。试验从8日龄开始,至56日龄结束,试验期间定期测定体重、采食量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组仔猪断奶后平均日增重(ADG)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断奶日龄越早,ADG下降幅度越大;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21~28日龄、28~35日龄、35~42日龄、49~56日龄阶段的ADG显著高于21日龄断奶组(P0.05)。各组仔猪断奶后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增加(P0.05),42日龄以后,各组ADFI无显著差异(P0.05)。21日龄断奶组、28日龄断奶组、35日龄断奶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断奶后7 d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并以21日龄断奶组波动最大;与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相比,21日龄断奶组28、35日龄时血清TP、ALB、IgG、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ALT、AST、LDH活性显著提高(P0.05),到56日龄时,血清TP、IgG、IgM含量仍显著低于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P0.05)。21日龄断奶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含量在28~56日龄间存在显著变化(P0.05),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血清TG、CHOL含量在整个试验期内均无显著变化(P0.05)。35日龄断奶组血清TP、ALB、IgG、IgM含量以及ALT、AST、LDH活性除在42日龄时与42日龄断奶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时间点与42日龄断奶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35或42日龄断奶的五指山仔猪在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机能方面优于21日龄断奶的五指山仔猪。  相似文献   
135.
施氮量对酿造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酿造高粱氮肥合理高效利用,以晋杂22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6种氮肥施用量(0,75,150,225,300,450 kg/hm~2)对酿造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0~450 kg/hm~2,施用氮肥有效地增加了高粱产量和净利润,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关系可表示为y=-0.037x~2+17.759x+5 874.41(R2=0.878 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粱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氮素吸收效率逐渐降低;氮素利用效率大体呈下降趋势;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高粱产量、净利润最大,极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增产率达37.64%;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9.96,36.42 kg/kg,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8.70%,且氮平衡为3.07,大体上满足氮素平衡。综合分析各项指标,施氮量为225 kg/hm~2是酿造高粱晋杂22号实现高产、高效益、较高氮肥利用率的适宜氮量。  相似文献   
136.
薯绿1号(原名徐菜薯1号)是以台农71为母本,以广薯菜2号为父本,通过定向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菜用甘薯专用新品种。株型半直立,分枝多,叶片心形,顶叶黄绿色,叶基色和茎色均为绿色。薯块纺锤形,白皮白肉。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翠绿至绿色,无苦涩味,微甜,有滑腻感,食味好。高抗茎线虫病,抗蔓割病。在国家区域试验3个月时间内每667m2产量1800kg左右,如在保护地条件下可周年生产,每667m2产量在5000kg以上。适合江苏、山东、河南、浙江、四川、广东、福建、海南等适宜地区作叶菜种植。  相似文献   
137.
用常规棉和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分别饲喂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进行室内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之间对棉铃虫幼虫体重和死亡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JK-1、DB、D16、新陆早36,另外,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之后棉铃虫幼虫的化蛹率比取食常规棉叶片的棉铃虫幼虫的化蛹率减少12.5%~30.0%,蛹重减轻15.6%~41.9%,羽化率降低5.5%~80.0%。  相似文献   
138.
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参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穗部形态结构模型是功能–结构小麦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以济麦22、泰农18和鲁原502为材料,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开展了品种和施氮试验。结合2013—2014年数据,分析穗部主要形态参数与器官生物量的定量关系及形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结构模型。经2014—2015年小麦生长数据检验,除穗长模型精度略低外,穗宽、穗厚、颖壳长、颖壳宽、颖壳厚、籽粒长、籽粒宽和籽粒厚模型精度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品种与施氮水平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39.
牛皮蝇蛆是危害我国畜牧业发展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本试验将已感染牛皮蝇蛆的171头肉牛为对象,随机分成5组。将"伊维菌素"注射液分别以高、中、低三种剂量对不同组别的肉牛进行颈部皮下注射治疗和观察,同时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饲喂"虫克星"粉剂作为阳性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0.2 mg/kg体重(中剂量组)为"伊维菌素"皮下注射的最佳剂量,对皮蝇蛆的治愈率达97.82%(45/46),而以0.2 mg/kg体重口服"虫克星"粉剂的对照组治愈率达60.71%(17/28),且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中等剂量的"伊维菌素"注射液对牛皮蝇蛆的防治安全可靠且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肉牛皮蝇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0.
以杂交水稻品种陆两优996和两优培九的商品种子为试验材料,以盐水溶液将种子精选分级为比重1.0(T1)、1.0~1.09(T2)、1.1~1.19(T3)、≥1.2(T4)等不同等级,以未精选的种子为对照(CK),研究比重分级对种子发芽出苗、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精选分级后,处理T2、T3、T4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出苗率、成秧率均不同程度高于CK,T1处理则显著低于CK;与未分级的商品种子对照相比,T2、T3、T4处理均增产显著,增产的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