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T4(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和CK(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5个处理(包衣中含有菌剂D74),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放线菌剂处理下晚播小麦的产量较CK均不同程度提高,增产幅度为7.35%~25.00%,且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T4>T1>T2>T3>CK,其中T1、T4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间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 T1和T4处理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CK,T2处理穗粒数和千粒重也较高。在光合性状中,放线菌剂处理主要影响晚播小麦灌浆后期的光合效率。花后28~35 d,T1、T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T1~T4处理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氮含量,T1、T2和T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CK。放线菌剂使用后晚播小麦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有所降低,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和T4处理的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较CK增加了37.93%、29.42%和50.92%;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也有所提高,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放线菌剂能够有效增加晚播小麦的光合持续能力,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穗部发育和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放线菌剂种子包衣效果不明显,叶面喷施放线菌剂效果较突出,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放线菌剂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紫云英作绿肥对常规红米水稻品种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以常规地方品种小白占和高原红为材料,于2014-2015年在贵州盘县进行紫云英还田4个不同肥料处理(T1,紫云英全量还田;T2,全化学氮肥;T3,紫云英全量作底肥、追施40%化学氮肥;CK,不施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全量还田的处理比未施肥对照显著增产,2个品种T1、T2和T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7.5%、45.5%、41.4%和12.6%、28.4%、23.7%,增产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加。紫云英全量还田能优化水稻群体结构,提高成穗率,改善收获指数,降低株高而减小倒伏风险;紫云英全量还田能减少化肥的使用,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可减少60%的化学氮肥;紫云英全量还田还能显著增加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提高胶稠度。紫云英全量还田技术在贵州山区常规稻优质安全种植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花后水分亏缺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吐丝至吐丝15 d、吐丝至吐丝30 d和吐丝30 d至成熟期3个时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T1、T2、T3),以花后适宜水分供应为对照(CK),研究花后不同时期水分亏缺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阶段的水分亏缺均使玉米产量降低,其中,T1处理的降幅最大,T3处理的降幅最小,与CK相比均达到显著性差异。T1处理下玉米的叶片衰老最快,在整个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成熟期时,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低于CK。T1和T2处理使成熟期时的单株总干重显著下降,较CK分别下降了24.98%、29.94%。T3处理下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CK高0.5 kg/(mm·hm2);T1处理下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且与CK达到显著差异。各个时期的水分胁迫均使玉米的穗粒数减少,穗长变短,穗粗降低,行粒数减少,秃尖变长,空秆率上升。  相似文献   

4.
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是减少环境污染和水稻可持续生产的重要途径。为探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杂交稻中优808为材料,比较了不施肥(T1)、纯化学肥料(T2)、等养分条件下53%无机化肥N配合施用47%有机肥N(T3)、86%无机化肥N配合施用14%有机肥N(T4)4种处理间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差异情况。结果表明,T3、T4处理比T1处理显著增产;等养分条件下,T3、T4处理与T2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T4处理的产量略高于T2。与T2处理相比,T4、T3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增加6.08%、6.76%和7.76%、7.27%,单位面积颖花数显著增加14.63%和14.69%,但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同时T3、T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高于T2处理,提高了粒叶比,源库关系较协调,促进了后期干物质生产和养分的吸收与积累,从而增加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黄腐酸(Fulvicacid,FA)是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农作物具有增产、提质、增强抗逆的作用。为明确基施黄腐酸对旱地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影响,于2015~2016年设置了T1(黄腐酸10kg/667m2),T2(黄腐酸20kg/667m2),T3(黄腐酸30kg/667m2),T4(黄腐酸40kg/667m2)和T5[不施黄腐酸(CK)]5个处理,研究在西北陇中旱作区基施黄腐酸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生育期、块茎品质、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以及分析基施黄腐酸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最佳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2015~2016年,T3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生育期均显著高于CK处理(P <0.05)。2015年,T3处理对淀粉、干物质、粗蛋白、维生素C、还原糖含量影响最大,相比对照CK增加16.7%、51.6%、40.5%、37.9%、23.5%。除还原糖指标外,其余指标相比对照CK达到显著水平(P <0.05)。2016年,T3处理下的淀粉、干物质、粗蛋白、维生素C、还原糖含量最大,相比对照CK增加32.5%、56.0%、68.3%、28.0%、16.7%,除还原糖外,其余指标与对照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2015~2016年,T3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相比对照增长幅度大,而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T4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相比对照增长最大。T3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品质,所以黄腐酸施用量30kg/667m2为西北陇中旱作区马铃薯的最佳黄腐酸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生育前期动态密度稀化下不同产量双季晚稻品种群体自动调节力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以五丰优T025和昌优10号为材料,于分蘖期进行递次间蔸密度稀化处理,分析了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量(DMW)、比叶重(SLA)、叶面积指数(LAI)及倒2叶内源激素含量等。结果表明,间蔸稀化处理后两个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不同程度上升,同一密度下五丰优T025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昌优10号,变异系数和极差则低于后者;五丰优T025群体自动调节力明显强于昌优10号;五丰优T025间蔸稀化处理下单株产量较对照(不间蔸)上升的幅度大于昌优10号,且其极差率更大;前者个体对群体的补偿力强于后者,主要是其单株有效穗数优势明显;五丰优T025个体通过增强分蘖数、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减缓抽穗至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的下降速率来弥补群体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干物质积累下降的能力强于昌优10号;间蔸稀化处理减缓了两个品种抽穗后倒2叶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含量的上升及生长促进类激素ZR、IAA和GA3含量的下降速率,且总体上五丰优T025该能力强于昌优10号。  相似文献   

7.
以当地常规施肥模式(CK)为对照,研究南方丘陵红壤旱地不同施肥模式(CO:常规施肥+有机肥;CB,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CP:常规施肥+钾肥)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为CO>CP>CB>CK处理,全生育期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抽雄期和成熟期CO和CP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CO和CP处理植株根系干重、茎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O处理植株叶干重显著高于对照。CO处理穗长显著高于对照;CP处理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CO、CB和CP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9.36%、13.08%和22.10%,增产原因主要是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大豆种子分级播种对田间保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绥农14大豆为材料,对经机械精选分级产生的4级大豆种子进行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旨在为大豆分级播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1(大粒)的发芽率低、田间损失率低, P4(小粒)与之相反;不同级别种子田间保苗率不同,P2(较大粒)与P4、 P6(较大粒与中粒混合)与P4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1与P4、P3(中粒)与P4间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P2处理的田间保苗率最高.各处理间株高、茎粗差异不显著,结荚高度、主茎节数、结荚节数及分枝数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2、P3无论是单独播种,还是混合播种(P6)产量均较未分级的种子(P5)有所提高, P6较P5增产14.21%,4个级别种子的加权产量较P5增产27.80%, P2、P3的加权产量比P6增产19.44%,比P5增产34.41%.结果证明大豆种子分级播种是一项简单、经济、适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茉莉酸甲酯(MeJA)对小麦开颖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MeJA对小麦开颖特性的诱导效应,以T冀5418 A和冀5418 B为试材,采用0.3、3.0、6.0 mmol/L MeJA和蒸馏水(CK)对其活体穗和离体穗进行浸穗处理3 min.结果表明,MeJA具有诱导开颖数增加的效应,3.0 mmol/L诱导活体穗开颖数指数比CK高1.5和5.2,比6.0 mmol/L诱导的高1.0和3.5;6.0 mmol/L诱导离体穗开颖数指数比CK高5.8和4.8,比3.0 mmol/L高1.5和5.5;0.3 mmol/L处理结果不及CK.MeJA处理穗的开颖度大,开颖时间长.6.0 mmol/L诱导开颖度比CK高1.0~1.5 mm,开颖时间比CK长42~70 min,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它浓度处理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MeJA诱导保持系开颖特性优于其不育系,并且3.0 mmol/L MeJA诱导保持系花药外露,处理后4 h花药外露率比CK高7.7%,差异显著.因此,MeJA具有诱导小麦颖壳开张和调节小麦花期的效应,是杂交小麦制种的有效调节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控蘖剂对超级杂交早稻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控蘖剂能减少无效和低效分蘖的发生,增加高峰苗期分蘖构成中高效分蘖(4叶及以上分蘖)所占比重;喷施柠蘖剂处理的穗长、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二次枝粳数及着生其上的二次颖花数和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未喷施控蘖刺的对照;同时喷施控蘖刑能增加株高、中后期群体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孕穗期上3叶叶温和群体透光性,增加叶片SPAD值,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但也表现出稻株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减小等特点.喷施控蘖剂处理最终表现为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提高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1.
12.
朱迎春 《杂粮作物》2002,22(6):361-361
加强玉米制种田管理,提高种子质量,应抓好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即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而实施制种措施的具体操作者是农户,检验应从增强制种户的质量意识,提高技术素质,从鼓励和激发农户生产优质合格种子的积极性、自觉性等基础工作抓起。1 田间检验田间检验项目很多,贯穿种子生产全生育期,在保证隔离距离的条件下,重点应进行制种田去杂、母本花期去雄质量的检验,检验队伍应由公司的繁育员、检验员和主管检验的领导共同组成。检验时间应采取定期抽查和每日普查相结合。1 1 检验标准 严格执行检验规程和国家标准,杂株率、母本散粉株率绝不…  相似文献   

13.
种衣剂在采种甜菜育苗时期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种甜菜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在山东高密地区利用两种种衣剂,对采种甜菜在育苗时期进行保苗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种甜菜育苗期使用种衣剂包衣保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特别是含有杀虫剂的种衣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2013~2015年,以马齿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郑58×昌7-2)、辽单565(中106×辽3162)和硬粒型玉米杂交种先玉335(Ph6wc×Ph4cv)为试材,在辽宁地区进行杂交制种。在授粉后35 d后每隔3 d不同收获期采集果穗,对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种子子粒水分、百粒重、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冷发芽及田间出苗率进行比较研究,评价种子活力。结果表明,在辽宁地区制种,辽单565在授粉后44~53 d收获的种子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郑单958在授粉后47~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先玉335在授粉后44~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比目前生产收获期提前10 d左右收获,可有效回避天气灾害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择毕节地区主推品种威芋3号微型薯开展不同粒级对一级原种繁殖的影响试验,设每粒≤5、6~10、11~20、21~30、31~40 g 5个处理粒级。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品种和种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晚疫病危害程度与原原种粒级存在一定关系,当原原种粒级每粒≤5 g时,不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当原原种粒级在每粒6 g以上时,晚疫病发生情况接近;粒级为每粒21 g以上的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产量较高,生产上调进原原种时建议选择大粒种薯为宜。  相似文献   

16.
种子包衣及丸粒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种子包衣及丸粒化技术发展概况公元 1世纪 ,在罗马Pling首先提出种子处理技术 ,用酒和柏树叶混合防虫 ,但公认的是MathieuTillet为第一个成功者。他于 175 0年用盐和石灰处理被污染的种子 ,降低了小麦腥黑穗病感染。 186 6年Blessing提出用面糊处理棉花种子以方便播种。众所周知 ,种子入土及萌动过程中有可能遭到病害、虫害、水涝、干旱、冷害等逆境的侵袭而延缓萌发 ,甚至不能出苗。为解决这些生产问题 ,种子处理技术迅速发展 ,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薄膜包衣(FilmCoating)和丸化 (Pelletin…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在40~80 mg/kg硼砂溶液范围内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单胚采种甜菜种子发芽率可提高2.33%~4.66%,生产实践中可以选择在种株现蕾时和初花时各喷施1次80 mg/kg硼砂溶液,来提高单胚采种甜菜的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8.
臂形草属牧草种子生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L25(5^6)正交表,进行了提高臂形草牧草种子产量的试验研究。以臂形草品种、施尿素、抽穗期施硼砂,初花期施硼砂为影响因子,各因子5个水平,作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a试验,杂交臂形草种子产量最高。第1年为868.6kg/hm,第2年为303.1kg/hm,第1年氮肥不同处理水平间的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第2年种子产量随着尿素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抽穗期施硼砂不论在第1年,还是在第2年均可提高种子产量。抽穗期喷施质量分数1.0%硼砂,产量最高第1年为385.3kg/hm,第2年为208.1kg/hm。初花期施硼砂对种子产量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是红麻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我国红麻种子市场现状,各地结合科研部门,加快了成果转化,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采用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确保种子质量,树立了自有的品牌.目前红麻种子市场已形成了中杂红系列、中红麻系列、红引135、湘红麻2号、粤丰1号、粤74-3,福红2号等红麻种子品牌,使红麻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打破了过去以青皮3号为主的格局.并就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 促进红麻种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是红麻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我国红麻种子市场现状,各地结合科研部门,加快了成果转化,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采用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确保种子质量,树立了自有的品牌。目前红麻种子市场已形成了中杂红系列、中红麻系列、红引135、湘红麻2号、粤丰1号、粤74—3,福红2号等红麻种子品牌,使红麻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打破了过去以青皮3号为主的格局。并就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