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248篇
农学   178篇
基础科学   171篇
  125篇
综合类   1271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273篇
畜牧兽医   666篇
园艺   174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61.
为了对亚欧博览会绿地景观进行优化,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选取科学的评价指标,并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数学评价模型对亚欧博览会绿地系统中的40个样地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个样地景观等级为优,13个样地景观等级为良,18个样地景观等级为中,4个样地景观等级为差,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绿地景观所存在的问题,对绿地景观的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性。同时,也证明了模糊评价方法的科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2.
为研究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农艺措施的响应,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紫泥田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石灰、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3个处理,对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不同处理对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调理剂处理提高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而石灰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石灰和有机肥处理的细菌α多样性显著高于调理剂处理。与对照相比,石灰、有机肥和调理剂处理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64.77%、95.69%和67.52%,石灰处理变形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10.40%和11.99%,而有机肥处理降低了9.17%和43.06%,调理剂处理降低了10.67%和31.0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石灰和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但调理剂处理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和全钾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阳离子交换量、全磷、有效态镉、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影响较小。研究表明,不同农艺调控措施改变了紫泥田水稻土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63.
探究氮肥深施对小麦光合生理的影响,为化肥深施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度为100 cm的生长模拟桶,设置15 cm(W15)、30 cm(W30)、和45 cm(W45)3个施氮深度,测定小麦旗叶的光响应曲线并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模拟、SPAD值、生物量及产量等指标,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Rd)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加,W15和W30的旗叶PnGsTr均呈上升趋势,而Ci则下降;W45的旗叶PnGsTr的增加幅度和Ci的下降幅度低于W30,表明施氮深度显著影响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PnmaxLcpLspRd随施氮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初始量子效率(α)呈下降趋势,即氮肥深施利于增强小麦对于强光、高温的适应能力,并提高了利用弱光的能力。在苗期,W15的SPAD值显著高于W30和W45处理;在拔节期-挑旗期,W30的SPAD值最高;抽穗和扬花期W15和W30的SPAD值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W45;灌浆期W15的SPAD值显著高于W30和W45。W30干物质累积量较W15和W45分别增加12.8%和24.3%,且在生殖生长阶段干物质累积速率显著高于W15和W45。基于改善的光合和生长特性,W30的籽粒产量较W15和W45分别增加13.0%、15.4%。因此,适当增加施氮深度有助于优化小麦旗叶光合生理特性,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潜力和干物质累积量,促进籽粒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64.
为探究广丰千金薯和铁棍山药在分子水平的差异,以广丰千金薯(QJS)和铁棍山药(TGSY)试管苗的微型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QJS组和TGSY组样本间相关系数为0.42。QJS组和TGSY组表达量FPKM的对数值在0~1.5,表达量密度在0~1.0。与TGSY组相比,QJS组有4 765个基因下调,有5 112个基因上调。QJS组和TGSY组表达的共有基因有25 207个,QJS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有5 261个,TGSY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有3 571个。QJS组和TGSY组共发现611 49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和12 056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与TGSY组相比,QJS组的淀粉合成酶3、α-淀粉酶3、β-淀粉酶、类黄酮3'-单加氧酶、类黄酮3'-羟化酶、花青素合酶等基因上调,而颗粒结合淀粉合酶2、蔗糖合酶1、扩展蛋白2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基因下调。这可能是广丰千金薯微型块茎肉质绵密粉嫩、软糯爽口、胁迫防御、食后易胀的内在原因。结果可以为广丰千金薯的品种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5.
本文以“辽峰”葡萄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11月-2021年8月逐日气象资料,通过气候统计、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灯塔市“辽峰”葡萄种植区生长季各个发育期气候条件特征对其影响,构建气候品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果实生长期为葡萄发育的关键时期,气温和降水对其产生的影响最大,综合分析得出2021年“辽峰”葡萄气候品质等级为“特优”,为“辽峰”葡萄产业提供专业的气象科技服务,提升葡萄产业的质量和价值。  相似文献   
966.
以欧美杨POR(Populus×euramericana)幼嫩茎段、叶片2种外植体为材料,研究诱导不定芽、茎伸长和生根的合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TDZ在芽诱导过程中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TDZ 0.05mg·L-1+6-BA 0.05 mg·L-1+NAA 0.05 mg·L-1+蔗糖30 g·L-1,茎段和叶片分化率分别为97.3%和88.6%;丛生芽的茎伸长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KT 0.5 mg·L-1+GA31 mg·L-1+果糖30 g·L-1,茎段和叶片来源的丛生芽的茎伸长率分别为95.5%和90%,茎伸长培养20 d,每个外植体超过3 cm的芽有3个以上。抽茎芽可直接转入生根培养基,在培养基1/2 MS+IBA 0.05 mg·L-1+NAA 0.05 mg·L-1+蔗糖30 g·L-1中生根率可达92.2%,生根数量多,苗体健康。  相似文献   
967.
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遗传与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安农S-1、衡农S-1和W6154S为材料,研究了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遗传与稳定性。三个不育系各世代的育性转换特性是稳定的,不受年份、地点的影响;三个不育系的育性基因可能是非等位的,安农S-1、衡农S-1的育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W6154S的遗传模式尚难确定;W6154S的群体育性不太整齐,单株、单穗以及颖花之间的育性有所差异,安农S-l和W6154S的育性基因表达受遗传背景的影响,W6154S的后代不育株有育性分离。  相似文献   
968.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g.)是重要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油棕种苗繁育方式主要有实生繁殖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能够较好地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但油棕只有1个顶端生长点,常规的扦插、压条、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无法在油棕上应用,通过体细胞胚胎(体胚)发生进行组织培养是油棕种苗无性繁育的唯一途径.本文综述了油棕体胚诱导与培养、生理生化、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组学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油棕体胚发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油棕体胚发生的研究和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9.
农民工的出现在解决城市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也危急了农村的发展,使乡村陷入发展困境,引导人才回流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可以通过实施短期外来人才引进、中期本土人才回归、长期教育观念的转变的人才战略来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970.
旨在探明盐碱地种植枸杞不同覆沙方式(不覆沙为对照、覆细沙5 cm、覆细沙10 cm、覆粗沙10 cm、覆粗沙5 cm)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3 a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材,测定不同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pH、盐分含量及组成等。结果表明:与不覆沙相比,覆沙条件下枸杞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提高,盐碱地土壤pH和全盐量有效降低,以覆粗沙厚度为5 cm最佳,其盐分离子Na~+、K~+、SO~(-2)_4、Cl~-抑制效果更突出。同时,不同覆沙处理对枸杞生长发育也有明显促进作用,枝条长度平均增加15.22%,枸杞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覆粗沙5 cm产量最高,纯收入及产投比最佳,相比对照增产19.64%。对于盐碱干旱区枸杞的种植,覆粗沙5 cm整体抑盐增产效果最显著,是红寺堡灌区枸杞持续稳产的有效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