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一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分析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随着圈养山羊的兴起和圈养技术的大力推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且引种等流通频繁和饲养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山羊各种传染病的发生逐渐增多。临床上经常发生以流涕、咳嗽等呼吸困难和消瘦为主要症状的病例,由于病原复杂、死亡率高,加大了诊治的难度,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2011年1月份防城港市某个体山羊养殖户饲养的山羊发生了一起疫情,  相似文献   
54.
为寻找抗性菌,以替代部分抗生素,并研究其特性,试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出1株对3种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利用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16SrD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株,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试验筛选得到了1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的益生菌,经鉴定为布氏乳杆菌(Lentilactobacillus buchneri)。此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单生或成对生长。此菌在抑菌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为了了解马山黑山羊支原体肺炎的病原,给马山黑山羊支原体肺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生长抑制、PCR扩增测序和动物致病性试验对从马山黑山羊支原体肺炎病原中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鉴定结果表明马山黑山羊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为绵羊肺炎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壮观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林可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6.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例的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查清广西某牛场1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病例的病原,指导牛场进行疾病防控。采取现场调查、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原分离鉴定等方法对病例病原进行分析,根据病原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从病例的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支原体和1株革兰氏阴性致病杆菌。支原体分离株在PPLO固体培养基上可见典型的"煎蛋样"菌落,PCR扩增出牛支原体oppF基因特异性的448 bp目的片段,其oppF基因序列与美国分离的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4%。革兰氏阴性细菌分离株生化特性符合黏质沙雷氏菌特性,其16S rRNA基因PCR扩增出1 400 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的黏质沙雷氏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0%,对小鼠具有致病性。牛支原体和黏质沙雷氏菌分离株均对壮观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用高敏药物壮观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等相关措施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引起这次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为牛支原体和黏质沙雷氏菌。  相似文献   
57.
2003年9月,柳州市郊区某个体养鸭户程某来我中心,为其鸭病求诊。此群鸭共饲养2500只。6日龄开始发病,累计陆续死亡1200多只。此前曾在几处基层兽医门诊按病毒性肝炎诊治过,未见有效。经过调查,临诊症状观察、剖检以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58.
[目的]明确广西黄牛是否存在牛乳头状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virus,BPV)感染,为今后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隆安县某黄牛养殖场青年黄牛的皮肤上采集瘤状物病料,在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PCR对其进行鉴定和基因型分型,再根据鉴型结果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对BPV基因组进行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黄牛皮肤瘤状物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表皮与真皮增生,表皮细胞角质化和空泡化,细胞呈梭形或星形.从瘤状物中分离获得1株毒株,其与BPV-1型的同源性达99.0%,命名为BPV-GX-LA150909.BPV-GX-LA150909毒株基因组全长7946 bp,GenBank登录号为MF435918,包含早期基因区(E区)、晚期基因区(L区)和非编码区(NCR区)3个区域.BPV-GX-LA150909毒株无论是其基因组还是L1基因,均与BPV-1型的同源性最高,尤其与贵州株BPV-1 GZLZ的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7%,且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也是与BPV-1 GZLZ的遗传距离较近.BPV-GX-LA150909毒株的L1蛋白具有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含有17个O-糖基化位点和1个N-糖基化位点.[结论]广西黄牛群中已存在BPV-1型感染,且与国内外BPV-1型的同源性较高,说明BPV跨地区传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通过病死羊的肺脏中进行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和16S rRNA扩增。结果从肺中分离到1株具有致病性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符合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特征。分离株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和链霉敏感外,对强力霉素等12药物具有耐药性。16S rRNA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分离株与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1%~99.0%,在核苷酸进化树上与肺炎克雷伯氏菌属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本研究从病死羊的肺脏中分离到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广西食蟹猴饲养场鞭虫病的感染情况,并比较饱和蔗糖漂浮离心法和水洗沉淀集卵法对虫卵检出率的影响,笔者采集广西3个饲养场食蟹猴新鲜粪便样品共计457份,采用饱和蔗糖漂浮离心法和水洗沉淀集卵法,取样涂于载玻片上,制片后于显微镜下测量观察。结果:饱和蔗糖漂浮离心法检出鞭虫阳性数分别为10/62、2/80、9/315,阳性率分别为16.13%、2.50%、2.86%,平均为4.60%;水洗沉淀集卵法检出鞭虫阳性数分别为6/62、1/80、4/315,阳性率分别为9.68%、1.25%、1.27%,平均为2.41%。饱和蔗糖漂浮离心法显著提高了鞭虫检出率,并且有镜检视野杂质少,虫卵密集,节约时间等优点,适用于食蟹猴鞭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等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