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滑液囊支原体可引起鸡滑液囊炎,该病是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侵害关节滑液囊膜及腱鞘为主,引起关节渗出性滑膜炎、腱鞘炎及跗关节和脚掌肿胀。本文就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预防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RHDV VP60作为载体容纳外源片段以及递呈外源T细胞表位的能力,将双串联卵清蛋白T细胞表位插入N端、C端以及替代N端氨基酸的方式获得3种嵌合蛋白,进行免疫试验。3种嵌合蛋白分别命名为DN1、DN2和DC,将蛋白进行浓缩、纯化及定量,利用透射电镜观察VLPs的形成,发现均可形成形态大小与VP60相似的VLPs。将3种嵌合蛋白分别腹腔注射C57BL/6雌性小鼠,利用间接ELISA检测首免后0、4和6周小鼠血清样品中VP60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嵌合蛋白组与VP60组均能够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抗VP60特异性抗体,2组间无显著差异。首免后6周,利用合成的OVA多肽刺激脾淋巴细胞,ELISPOT检测特异性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3种嵌合蛋白均能诱导特异性IFN-γ的分泌。该研究扩展了VP60作为载体可携带的外源片段的耐受性及有效递呈T细胞表位的能力,为VP60-VLPs展示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为提高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的耐热性能,根据前期研究设计了3个耐热保护剂配方,比较不同配方对疫苗的抗原冻干损失、温度耐受性和保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保护剂TS11、TS37、TS51所制备疫苗的抗原冻干损失均在0.5 lg以下,相互之间差异不明显.但TS37所制备疫苗在37℃和45℃耐受后的抗原效价下降滴度明显低于TS11和TS51,这说明TS37具有更好的耐热保护效果.另外,25℃、2~8℃保存试验显示,配方TS37可使疫苗在室温下至少能保存1个月、冷藏条件下至少保存27个月而抗原含量和攻毒保护仍能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因此,本试验研制成功针对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的耐热保护剂TS37,该保护剂可使疫苗实现2~8℃下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54.
测定RH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氯仿和PEG6000处理,SephadexG 200层析纯化RHDV抗原,建立了检测RHDV抗体的间接ELISA试验方法。该方法的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10μg/ml,血清样品最佳稀释度为1∶400。与血凝抑制试验方法(HI)等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5.
对冻干后-20℃保存3年以上的兔出血症病毒皖阜株、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冻干菌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有关规定进行了冻干毒、菌种存活情况检查和全面系统鉴定.结果表明兔出血症病毒皖阜株3株冻干毒种在-20℃保存3年,血凝性、特异性、最小致死量、免疫原性符合规程要求.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冻干菌种在-20℃保存10年,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特性、毒力、免疫原性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56.
兔出血症发病概况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养兔业,因而引起国际兽医界的高度重视,1989年,国际兽疫局(O IE)将该病正式列为“国际动物保健编目”B类传染病。本文主要对20年来RHD的发病、佐剂灭活疫苗、细胞培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兔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以急性、高度传染性、大面积死亡为特征的家兔烈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可由兔出血症疫苗得到很好防控,但由于免疫程序不当、主观因素导致免疫失败等原因,该病呈零星散发态势,给发病兔场造成严重损失。2010年4月底,江苏溧阳市某兔场发生兔子连续死亡情况,与专家联系,初步判断为疑似兔出血症病例,后经诊断为兔出血症,立即进行兔出血症疫苗紧急免疫,从而避免该兔场发生大规模爆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58.
我国是世界养兔大国,近年来兔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给养兔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吸引更多人士加入到养兔行业中来,养兔不仅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也是很多企业家看中的发展道路。养兔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化生产也发展迅速,从而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兔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RHDV病毒样粒子作为载体提呈外源B细胞表位的能力,以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为载体,构建携带FMDV B细胞表位(FMDV VP1 B细胞表位200~213aa)的VP60嵌合蛋白,研究外源基因对VP60蛋白的表达、病毒样颗粒(VLPs)的装配及免疫原性的影响。分别在RHDV衣壳蛋白的C端、N端、306和307位氨基酸之间插入外源B细胞表位(FMDV VP1 B细胞表位200~213aa),得到嵌合VP60基因。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嵌合蛋白,分别命名为VP60-2F、VP60-306F和VP60-578F。经IFA、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嵌合蛋白的表达,通过电镜观察嵌合蛋白自聚为病毒样颗粒的能力,通过动物试验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嵌合VP60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得到高效表达,可自聚形成病毒样颗粒,免疫小鼠后可以产生针对VP60和B细胞表位特异的免疫应答。该研究为嵌合VP60 VLPs的形成及结构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RHDV-VLPs作为外源B细胞表位展示载体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左旋咪唑对正常和受抑制兔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左旋咪唑 (LMS)对正常和受抑制兔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在正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0 .1μg/ml、0 .5 μg/ml的LMS对细胞转化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P <0 .0 5 ) ,加入 5 μg/ml、10 μg/ml的LMS对正常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促增殖作用 (P >0 .0 5 ) ,而加入高浓度 (10 4 μg/ml、2 0 8μg/ml、4 16 μg/ml)LMS则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 (P <0 .0 5 ) ;对肾上腺素或环磷酰胺处理的细胞 ,加入低浓度 (0 .1μg/ml、0 .5μg/ml)LMS可明显逆转细胞的抑制状态 ,使其恢复至细胞转化的正常水平 ,中等浓度 (5 μg/ml、10 μg/ml)LMS对受抑制的细胞无逆转作用 ,而高浓度LMS则使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