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黄斑茧在我省农村大面积生产中约占8%,关于其形成原因,以前报道由蚕粪、蚕尿污染而至的多。笔者认为,黄斑茧不仅关系到蚕粪、蚕尿的污染,从化学的角度考虑,它还关系到茧丝质的结构变化,甚至漂白粉,甲醛、鲜石灰等消毒药物使用不当也与黄斑茧形成有关。因此,选择优良蚕品种,加强消毒药物管理,选择优良蔟具,适熟适密上蔟,注意蔟中管理,调节气象环境,正确贯彻收茧烘、管理技术,和依质论价等政策可减少黄斑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深度学习已经在农作物害虫实时监测的智能识别过程中广泛应用。以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识别模型为基础,研究深度学习在诱虫板上叶蝉识别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小贯小绿叶蝉田间种群调查的准确性。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识别、计数方法,首先采用黄色诱虫板诱集小贯小绿叶蝉,利用相机对诱虫板进行图像采集并上传至服务器,然后通过服务器部署的目标检测算法,对图像中叶蝉进行识别与计数。通过算法筛选,确定YOLOv3作为识别算法,用改进后的Soft-NMS代替原来的NMS,用K-means聚类方法计算新的先验框的尺寸,提升YOLOv3对目标识别的速度和准确率。通过田间试验对比诱虫板上叶蝉的真实数量,结果显示优化后识别算法的准确率可达到95.35%以上。本研究验证了诱虫板诱集、目标识别算法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能够为小贯小绿叶蝉田间种群的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可为其他具有颜色偏爱性昆虫的实时监测和茶园害虫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明茶叶挥发物在鞍形花蟹蛛(Xysticus ephippiatus Simon)搜寻猎物——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茶尺蠖取食对茶树叶片挥发物释放的影响,并通过蜘蛛行为观测平台研究了蟹蛛在不同味源侧(觅食斑块)的活动行为。结果表明:对照叶片没有释放出挥发物,经茶尺蠖幼虫取食后的叶片能释放31种挥发物,其中有12种绿叶挥发物、9种萜类及其衍生物、4种芳香族挥发物和6种未知化合物。行为观测表明,雌、雄蟹蛛进入处理味源侧(茶尺蠖取食后的茶树叶片)和对照味源侧(未损伤茶树叶片)的初次选择均不存在差别(P>0.05),雌蛛进入处理味源侧和对照味源侧的频次分别为3.37±0.18和3.43±0.15,二者无明显区别(P>0.05);雄蛛进入两侧的频次分别为3.86±0.21和3.66±0.20,也无明显区别(P>0.05);雌蛛在处理味源侧和对照味源侧的停留时间分别为(922.57±19.59)s和(818.89±29.63)s,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蛛在两侧的停留时间分别为(937.97±18.05)s和(814.83±18.97)s,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雌蛛、雄蛛在处理侧的停留时间明显延长。这说明,猎物取食诱导改变了茶树叶片挥发物的释放,而鞍形花蟹蛛能感知挥发物的变化并由此调整在不同觅食斑块中的停留时间。另外,本文还讨论了挥发物在蟹蛛搜寻猎物过程中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4.
烟粉虱对蔬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首先在设施大棚内分别测试了烟粉虱在诱集植物苘麻与茄子、豇豆间的寄主选择,然后利用苘麻对设施豇豆上的烟粉虱进行了防治。结果表明,豇豆上烟粉虱成、若虫数量均显著低于苘麻,而茄子上仅烟粉虱若虫数量显著低于苘麻。诱集3周后,诱集区豇豆上的烟粉虱成、若虫数量与非诱集区无显著差异;当仅在苘麻上施用杀虫剂7 d后,诱集区豇豆上的烟粉虱若虫数量显著低于非诱集区。本研究表明,将苘麻作为诱集植物防治设施蔬菜上的烟粉虱具有明显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25.
代森锰锌在白菜、西瓜中的检测方法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简单、快速测定白菜、西瓜中杀菌剂代森锰锌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用碱性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提取,通过四丁基硫酸氢铵转移至三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中,并与碘甲烷进行甲基化反应;有机层浓缩、定容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在0.05~2.00 mg.kg-1的添加浓度范围,回收率为82%~91%,变异系数为1.2%~2.6%,最低检测量为2.0×10-11 g,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kg-1,均在农药残留测定所允许的范围内。采用该方法测定代森锰锌在白菜、西瓜上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在白菜、西瓜上降解较快,半衰期均〈7 d。  相似文献   
26.
茶天牛食物源引诱剂的筛选与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发生危害严重影响茶树寿命和茶叶产量,如何高效地防治茶天牛已成为近年来有机茶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择糖醋酒液、白糖和蜂蜜为食诱剂成分,筛选出蜂蜜20倍稀释液最适合用于诱集茶天牛成虫,高峰期每7βd的平均诱虫量可达(60.3±15)头,且雌虫数量是雄虫的2倍;应用技术研究结果显示,添加农药对搭配水盆诱捕器的食诱剂无显著增效作用,诱捕器的悬挂高度以平行或高于茶棚30βcm为宜,雨天食诱剂对天牛成虫的日诱集量会下降86%以上。本研究筛选出的食诱剂效果显著、成本低、使用方便,可用于今后茶园茶天牛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27.
一球悬铃木无性系耐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条件下水分胁迫试验,测定了一球悬铃木优良无性系的耐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12个一球悬铃木无性系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出现明显差异,GA与荧光参数的Fv/Fm、△F/Fm、qP和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变化趋势一致,ABA、IAA、ZR呈现区间波动态势。NY44、SJ8、SJ36、DY36、ZJ36、ZJ14等无性系耐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28.
茶园中广翅蜡蝉成虫对不同颜色的趋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趋光性是多种昆虫的基本行为,不同昆虫视觉具有敏感度不同的波谱范围和趋光反应峰。本文利用18种渐变颜色制成的色板,在茶园中测试了广翅蜡蝉成虫对不同颜色色板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广翅蜡蝉成虫趋向于选择黄色饱和度高的色板,但是黄色粘板对广翅蜡蝉成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利用粘板防治广翅蜡蝉的可行性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蔡晓明  朱勇 《蚕学通讯》2004,24(2):22-23
在蚕卵人工孵化法中,盐酸、硝酸、硫酸、王水等无机酸都能不同程度解除家蚕滞育,它们都含有H ,为了证实H 对家蚕滞育解除的效应作用,笔者用有机酸醋酸与无机酸盐酸作对比,进行蚕卵浸渍,发现有醋酸完全可以解除家蚕滞育.  相似文献   
30.
我国小麦中农药残留及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小麦中农药残留量水平及代谢状况,合理评价小麦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综述了小麦中常用农药残留、代谢的研究现状及综合治理策略。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及其他一些常用农药在小麦及其产品中的残留水平较低,均未超过国家相关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目前针对具有典型代谢产物的农药在小麦体内残留、代谢及转化规律的系统研究很少。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强立法、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继续实施小麦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监控、加强小麦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力度等农药残留的综合治理策略,可为农药在小麦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高小麦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及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