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95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90篇
  34篇
综合类   690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20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 毫秒
91.
通过模拟光照、吹风改变蒸发强度,对比分析了4种蒸发条件(CK、光照(L)、吹风(W)、光照+吹风(LW))下微润灌入渗速率以及湿润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常温下微润灌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0.99),符合Philip入渗模型水平吸渗项入渗规律;微润管出流速率因多孔介质管壁穿透入渗、管周土壤水分入渗分别随时间呈现出初期骤增、线性减小的演变规律;改变上边界条件后各处理蒸发均显著增大,然而入渗速率只随温度增加而提高,吹风带走土表热量,入渗速率反而减小;光照期间,L、LW处理入渗速率分别增长56.56%、29.51%;撤去光照2 h后,LW处理蒸发强度不变,入渗速率骤降5.90%,揭示了微润灌对温度响应的敏感性远高于上边界蒸发。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温度提高后入渗速率增加促进了湿润锋运移,温差和重力势共同驱动下水分向背离热源方向移动,光照处理中湿润锋水平运移距离Dhoriz、垂直向下运移距离Ddown较预测值分别增长75.81%、99.30%。该研究揭示了源于辐射的地温变化在微润灌...  相似文献   
92.
探究落叶期不同疏透度和间距下灌木林带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对修复荒漠草原土壤风蚀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风蚀风洞开展模拟实验,揭示疏透度和间距对双排行列式柠条带风速影响,开展对6H、8H、10H间距行列式柠条带在疏透度60%、45%、35%下的风洞模拟实验,并对不同疏透度、间距下风流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不同对照疏透度条件下,不同带间距柠条带均对风速具有减弱作用,且在带间出现了减速区与加速区。间距对双排柠条带最小风速值出现的相对位置基本无影响,但第二带后风速最小值小于第一带后风速最小值,两排柠条带对风场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2)6H与8H宽带间距柠条带风速流场变化具有相似性,8H间距双排柠条带防风最优,10H相对较好。笔者建议双排行列式柠条带间距采用8H或者10H。(3)疏透度为45%的风速与疏透度为35%的无显著差异,因此,疏透度在35%或者45%,配置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深松深度对新疆南疆甜菜叶丛生长期植株形态结构及生物量积累影响,为新疆南疆甜菜田合理耕作层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深松深度分别为35 cm(S35)、45 cm(S45)、55 cm(S55)处理,未作深松处理作对照(CK),研究不同深松深度对甜菜叶丛生长期植株形态结构特性、各器官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分析叶片、叶柄形态结构特性与块根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甜菜叶丛生长期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鲜重、叶柄长、叶柄粗及叶柄鲜重均随叶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L5叶片出现最大值,可作为功能叶,且深松深度为55 cm促进甜菜叶丛生长期功能叶片和叶柄的生长。深松55 cm与对照(CK)相比,甜菜叶丛期块根长、块根直径、块根围及块根鲜重显著(P<0.05)增加了25.93%、25.59%、30.15%、19.19%,使单株总鲜重和叶片鲜重比例分别增加了29.99%、9.96%,降低甜菜块根鲜重比例和根冠比8.35%、14.29%。【结论】在新疆南疆深松深度为55 cm能有效促进甜菜叶丛生长期叶片生长,增加甜菜叶片生物量(源)的积累。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新疆盐碱环境中耐盐植物白刺的根际土壤和叶片内生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丰富度和多样性。【方法】运用Novaseq测序平台对白刺根际土壤和叶片进行16SrDNA-V4区和ITS1区测序。经FLASH进行拼接,经过Qiim过滤叶绿体和线粒体序列,得到的序列在97%的序列相似性水平上聚类成为操作分类单元(OTUs)。对序列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物种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Alpha多样性。【结果】白刺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真菌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叶片内生细菌优势菌群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真菌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白刺不同部位的微生物菌群数量和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0.05),白刺各样地之间微生物群落构成差异明显。【结论】白刺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miRNA在不同羊毛弯曲中国美利奴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可能参与的调控通路,筛选出与中国美利奴羊羊毛弯曲相关的miRNA,为进一步探究细毛羊羊毛弯曲性状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羊毛弯曲频率有极端差异表型值(大弯曲组与小弯曲组)细毛羊个体皮肤的miRNA组进行测序与比较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425个miRNAs,其中包括143个已知miRNAs和282个新发现的miRNAs。在大弯曲组与小弯曲组共筛选到8个上调和17个下调的miRNAs。对差异miRNA的预测靶基因进行简单的Gene Ontology与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跨膜信号受体活动、信号转导活动、分子转导活动、膜的组成等过程。15 761个靶基因注释到252个信号通路。【结论】 筛选出了25个与细毛羊羊毛弯曲性状相关的候选miRNAs。  相似文献   
96.
在柑橘园开展了不同浓度梯度10%高氯·吡丙醚微乳剂防治柑橘木虱药效试验,两个试验点结果表明:10%高氯·吡丙醚微乳剂1 000倍液、1 500倍液和2 000倍液对柑橘木虱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5天和10天防效达90%以上;且药效持效期长,药后15天,两个试验点10%高氯·吡丙醚微乳剂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防效均达87%以上。在果园大面积应用中,结合成本核算,建议在柑橘木虱若、成虫发生高峰前期,田间种群密度较小时,用10%高氯·吡丙醚微乳剂1 000~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MSTN/Smad信号通路基因对吐鲁番黑羊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别对1~6月龄吐鲁番黑羊的腿肌和尾脂MSTN/Smad信号通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MSTN/Smad信号通路基因在腿肌和尾脂组织中均有表达,MSTN/Smad信号通路基因在吐鲁番黑羊不同生长阶段的腿肌和尾脂中的表达没有出现随月龄的增加而一直增加或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
<正>鸡小肠球虫病继发坏死性肠炎是由于小肠球虫的大量增殖破坏了肠黏膜的完整性,造成继发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鸡球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原虫病,它是集约化养鸡业最为多发、危害严重且防治困难的疾病之一,是对鸡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也是所有动物疾病中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该病已被美国农业部列为对禽类危害最严重的五大疾病之一。小肠球虫病继发坏死性肠炎不但会增加死淘率,而且  相似文献   
99.
马焦虫病是只有马类畜(驴、马、骡)易感染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传播者是蜱,成虫在叮咬马体后吸吮血液时,病原体以孢子虫的形态随蜱的唾液进入马体内而感染马体,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焦虫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呈地方性和散发性流行,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00.
嘎尔夏 《动物保健》2014,(9X):35-36
用萨福克、陶赛特等肉用种公羊为父本,以博州本地蒙古羊(简称土种羊)为母本,采用人工授精(鲜配)技术进行杂交改良,对杂种与土种同龄羔进行对比测定。杂种一代(F1)公母羔初生重和断奶重明显高于土种羔羊,各项产肉性能也均高于同龄本地土种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