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古丝绸之路兴起于农业文明时代,衰落于工业文明时代,古丝路文明是农业文明时代的辉煌代表,但丝绸之路的复兴绝不是要重回农业文明时代,而是要吸取工业文明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在人类文明史上再创奇迹,引领全球率先进入生态文明时代。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因此,以产业生态学的理论,推进蚕桑茧丝绸生态产业的发展,是新时期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2.
采用三点定位法对家蚕ch-2基因进行了基因定位,修正了原来第18连锁群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53.
家蚕抗浓核病育种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俭  张志芳 《蚕业科学》1997,23(2):97-99
采用添食病毒的方法,对200个家蚕品种进行了抗浓核病调查,发现28个抗病品种,并从秋丰、白玉中选育出抗浓核病品系黑抗、白抗;进而把眼纹全黑基因(bl)导入抗病个体,第15染色体上同时具有抗浓核病基因(nsd-Z)和斑纹基因眼纹全黑(bl),从而育成了带斑纹标志的家蚕抗浓核病育种材料D01、D02。创建了利用斑纹基因作遗传标记,不用添毒的抗浓核病品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54.
桑树生态产业与蚕丝业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全球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休戚相关,这也为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随着桑树作为生态林树种在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桑树生物资源作为家蚕饲料以外的多用途开发价值被认识和发掘,桑树产业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点逐渐崭露。发展桑树生态产业,开展桑树生态产业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延伸和丰富蚕丝产业链,培育循环经济模式,以此带动我国脆弱生态区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和发掘桑树的生态功能,正确把握桑树生态产业和传统蚕丝业的关系,建立各种类型桑树生态产业模式以及相应的蚕丝业生产与经营模式,开展适应生态产业的桑树科学研究,对推动桑树生态产业及蚕丝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5.
家蚕对浓核症病毒中国(镇江)株不感受性基因的连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完成了家蚕对浓核症病毒中国(镇江)株不感受性基因(nsd—Z)的连锁分析。杂交实验表明nsd—Z基因同第15连锁群16.9处的腹白卵(Se)连锁。即nsd—Z基因位于第15连锁群。  相似文献   
56.
21世纪,悄然出现了“形象革命”热潮和“形象消费”、“品牌消费”新概念,中国期刊正行进在品牌竞争的时代。为适应学术期刊发展的品牌化要求,教育部启动了“名刊工程”。丽作为学术期刊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核心竞争力重要指标的高校学报,理应做出积极反响。因此,从实践中发掘、探索高校学报独特丽丰富的形象资源,从理论上梳理、构建“高校学报品牌形象系统工程”新理念,不仅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更有理论创新价值,从而为充分发挥高校学报形象系统工程的“系统合力”。树立形象意识,打造品牌学报,推动高校学报事业健康、和谐、高效、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7.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鹏  刘茂  秦俭  熊洪  徐富贤 《中国稻米》2017,(4):102-106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在成都平原的适宜施氮量,达到高产与优质协同,以超级杂交稻德优4727、普通杂交稻川优6203和常规稻五山丝苗为材料,于2016年在四川德阳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0、120、165、210 kg/hm~2,分别记作N0、N120、N165、N210),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N165处理最高;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N210处理最高,但与N165处理差异不显著。糙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对氮肥的响应因品种而异。除普通杂交稻胶稠度外,施氮量对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相比,超级杂交稻产量显著增加,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粒重上。超级杂交稻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常规稻;超级杂交稻整精米率显著高于普通杂交稻,但与常规稻相当。考虑产量和品质两因素,本试验条件下超级杂交稻选择纯N用量165 kg/hm~2,可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