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家蚕突变基因分析和基因资源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秦俭  易文仲 《蚕业科学》1996,22(1):13-19
通过家蚕品种资源的基因调查,对80多个突变基因进行了基因分析;确立了家蚕28个连锁群的标志基因或代表基因;建立了较完整的家蚕基因资源库;修改了家蚕第18连锁群图,并获得国际学术界公认和采纳。利用形态性状标记抗浓核病基因,研究出一种利用形态标记进行抗浓核病品种选育的新方法;利用突变基因,选育出几个有特殊用途的育种素材及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家蚕浓核病病毒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关家蚕浓核病病毒的特征及分类、复制机制、病理作用以及家蚕浓核病的病征、诊断、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家蚕对三种浓核病病毒的抗性机制,提出防治家蚕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选育抗浓核病蚕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有关家蚕浓核病病毒的特征及分类,复制机制,病理作用以及家蚕浓核病征、诊断、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家蚕对三种浓核病病毒的抗性机制,提出防治家蚕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选育抗浓核病蚕品种。  相似文献   

4.
家蚕抗浓核病近等基因系及其RAPD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一原  鲁成 《蚕业科学》1999,25(4):217-220
用抗浓核病的蚕品种东 3 4 (rr)与感病的品种菁松 (RR)杂交 ,再以菁松作轮回亲本 ,进行回交育种。由于家蚕抗浓核病基因表现隐性 ,因此 ,用测交添毒选择方法保留抗病基因 (r) ,通过回交 5代和自交一代的选择培育获得了抗浓核病的近等基因系菁东。对 2个品系及抗病亲本用 5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分析。  相似文献   

5.
经X射线诱导发现的家蚕体形突变第2数珠蚕(mf-2)在形态上与数珠蚕(mf:12-39.8)相似。通过二者间的杂交实验表明,mf-2与mf为独立遗传;与各染色体的标记基因进行连锁分析,发现mf-2与第15染色体的眼纹全黑(bl:15-0.0)连锁,说明mf-2基因属于第15连锁群;初步测定mf-2与bl间的遗传距离为27.7 cM。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家蚕不同品种对浓核症病毒的抵抗性差异,抗病性能的稳定性,抗病性状遗传和抗病育种方法。结果表明:现有蚕品种对浓核病存在三种类型。A:敏感型;B:不感病型,C:A与B的杂合型。不感病型(特殊癌染抵抗性)受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这种特殊抗病性,不受环境因素和体质状况影响。还发现:家蚕对浓核病存在特殊抗病性的同时,不同感病品种间抗病力仍有差异。这种抗性差异,是一种发病抵抗性差异,受环境因素和体质状况的影响,与茧质性状存在负相关。用杂交育种方式进行家蚕抗浓核病育种尝试证明:能够迅速导入、固定不感病基因,同时也不会因此而引起经济性状的较大幅度下降,对育种材料组成杂交组合后的杂种优势效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1986年,本研究第一报报道了家蚕抗浓核病(DNV)品系“抗一”及“抗一×683”的选育历程,初步确认它们获得高效抗DNV的性状。本文对抗一品系的进一步选育成绩及农村示范试验结果以及抗DNV性状的遗传力传递规律作初步探讨,为今后在浓核病流行的蚕区推广创造条件。交)现行生产品种新九x 7532及当地区用种,4ox181作对比,调查发病情况及茧质量。(四)浓核病病毒:由本系保存的DNV肠组织干冻保存,由顺德县均安及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省现行的实用蚕品种与从日本引进的粗纤度育种材料进行杂交充血基因重组,根据茧丝纤度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定向选择,选育出一对茧丝纤度达4.0D以上的,限性斑纹的,粗纤度家蚕品种中205*日206。  相似文献   

9.
家蚕抗CPV病性和抗DNV病性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简称CPV病)和脓核病(简称DNV病)是目前在蚕业生产上危害最烈的两种病毒病。有关家蚕对质型多角体病和脓核病抵抗性的遗传和育种已有广东农科院蚕研所抗病品种选育组,黄龙全,张志芳等进了研究。但有关两种抗病性相互之间的遗传相关研究则未见报道,而两种抗病性的遗传相关研究对于兼抗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把有关两种抗病性的遗传相关分析工作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选用大造,武一,3C,72秋,新九,7532,306等19个品种作为材料。按单因子遗传相关设计要求,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  相似文献   

10.
通过病毒提纯、电镜观察、病毒核酸性状鉴定、病毒蛋白测定、血清学反应、品种感染性及理化因素处理等方法对广东蚕区采集的家蚕浓核病病毒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广东家蚕浓核病病毒为直径20nm左右的球状粒子;病毒核酸为单链DNA;顺德株病毒蛋白有6个亚基,南海株病毒蛋白有4个亚基;其它理化性状均与中国株DNV相似。因此认为,广东蚕区发生的浓核病病毒亦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浓核病毒属(Densovirus)。但顺德株病毒除有直径20nm的粒子外,还观察到有直径较小的球状粒子,病毒蛋白构成与中国株DNV有所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广东各株浓核病病毒对高温、甲醛、漂白粉、石灰浆等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云南蚕区部分家蚕品种资源对BmNPV抵抗性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云南蚕区对家蚕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病原。为了筛选对BmNPV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家蚕品种资源作为抗病育种素材,以云南省保存的18个家蚕品种(品系)为材料,于3龄起蚕经口接种BmNPV,调查不同品种(品系)对BmNPV的抵抗性。不同家蚕品种对BmNPV的抵抗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供试品种中云8B的抵抗能力最强,发病率仅为28.9%,而红云B的发病率却高达100%,品种间发病率最大相差71.1个百分点;发病率55%以下的品种多数为日系品种,但品种间发病率最高(红云B)和最低(云8B)的均为日系品种。一些对BmNPV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全茧量较高,但品种对BmNPV的抵抗能力与全茧量没有严格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氧自由基清除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物体的抗逆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在不同地理系统、不同化性品种间和不同温湿度饲养条件下的差异,探讨通过测定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选择家蚕抗性品种育种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常温下中系二化性品种5龄幼虫血淋巴的总SOD活力显著高于日系二化性品种和多化性品种;32℃高温、RH 95%处理一定时间后中系二化性普通品种和耐高温高湿品系总SOD活力显著升高,日系二化性普通品种和耐高温高湿品系则显著下降,但所有供试品种在35℃高温、RH 95%处理一定时间后血淋巴总SOD活力都显著低于常温常湿组。对5龄幼虫血淋巴的总SOD活力与幼虫生命率和虫蛹率的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茧层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可作为家蚕抗性育种材料选择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对养蚕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之一,采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家蚕抗性品种存在经济性状和抗性呈负相关的矛盾。为了确定转基因方法能否突破该瓶颈,对先前利用家蚕品种大造建立的增量表达内源性抗病毒基因Bmlipase-1的转基因家蚕系统LI-A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LI-A的4、5龄幼虫逐日体质量及产茧量性状成绩与正常大造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转基因抗病毒家蚕系统LI-A在抗性提高的同时,经济性状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家蚕脂肪酶Bmlipase-1在家蚕中肠组织特异性表达,具有抵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的活性。以对BmNPV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6个家蚕品种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Bmlipase-1基因在不同家蚕品种5龄期健康幼虫中肠组织的表达水平及感染BmNPV后的5龄期幼虫中肠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探究该基因表达水平与家蚕对BmNPV的抗性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间Bmlipase-1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抗性较强的品种,其表达水平较高,6个供试品种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的Bmlipase-1表达水平依次为NIL.LVR>P50>CVDAR18>nsd.NIL>892>306,抗性较强品种NIL.LVR 5龄期的平均表达量约为抗性较弱品种306的8.2倍;BmNPV能够诱导Bmlipase-1的表达,但不同品种间该基因的诱导表达差异显著,仍表现为抗性较强的品种该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较高,NIL.LVR经BmNPV感染诱导后Bmlipase-1在5龄期的平均表达量约为抗性较弱品种306平均诱导表达水平的12.4倍。推测Bmlipase-1的表达水平与蚕体自身对BmNPV的抗性水平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桑蚕新品种的选育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桑蚕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提升蚕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根据浙江省蚕品种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于不同饲养环境条件与不同蚕期的桑蚕新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家蚕品种选育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间,家蚕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经历了以自主育成的优良杂交品种替换地方土种、国外引进品种,以优质高产的多丝量白茧品种替换有色茧品种,以二化性品种以及导入多化性血缘的强健性品种替换一化性品种,以及亚热带蚕区以多丝量二化性品种替换多化性品种的发展历程。华东蚕区、华南蚕区、西南蚕区饲养的家蚕品种已进行了4次更新换代,家蚕新品种选育呈现多样化格局。今后家蚕新品种选育工作要充分应用家蚕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研究的成果,在常规技术育种的基础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选育出适应不同蚕区生态条件、特殊性状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功能与用途需要、产量与品质性状优异的蚕品种,为推动传统蚕丝产业升级改造以及产业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陕西省保存的53个代表性家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品种资源,选育适合西北蚕区饲养的优良家蚕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用供试品种滞育期的蚕卵提取基因组DNA,选用重复性较好的14对引物组合进行AFLP扩增,共获得535个条带,其中有472个条带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8.22%。采用UPGMA方法对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53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72 8~0.601 9,主要分为中系、日系和欧系3大类群,其中:日系和欧系品种遗传距离较近,与传统的家蚕系统按来源地分类的结果吻合;4个陕西地方一化三眠蚕品种明显有别于其它家蚕品种而归为一个特殊类群,提示其具有独特的种质特性。此外,采用滞育期的蚕卵提取家蚕基因组DNA,可以克服取样的时间限制,满足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18.
桑蚕耐氟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我国在桑蚕耐氟性遗传规律、杂交时品种间的配合力和一些发育性状与耐氟性间的相关性,运用系统选育和杂交改良方法提高桑蚕品种的耐氟性,以及耐氟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为提高蚕品种的耐氟性,杂交改良方法优于系统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特殊纤度蚕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纤度、细绗度桑蚕品种选育是特殊用途蚕品种选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粗纤度和细纤度品种选育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并提出了对今后特殊纤度桑蚕品种选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审定制度、品种鉴定方法和主要指标,分析了建立审定制度以来通过的家蚕新品种情况,并对家蚕品种审定,明确育种目标,提高育种水平,加快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