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为探索菌根桑在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功能,采用0,10%,15%,20%,25%5种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与培养基质混合,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土壤梯度水分胁迫生境,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玫瑰红巨孢囊霉的桑苗(F+)培养5个月后,挑选长势与未接种对照(F-)基本一致的植株分别移栽入备好的梯度水分胁迫基质中,胁迫8d后,石蜡切片观察初生根成熟区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桑树初生根成熟区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少量的根毛,内皮层明显,其上有凯氏带增厚,二原型维管束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水分胁迫时,0~10%PEG处理的F-根表皮存在,皮层薄壁组织发达,细胞饱满;15%~20%PEG时,表皮死亡脱落,皮层细胞开始失水、变形,随着PEG浓度的增大失水情况加剧,细胞扭曲、收缩变小;0~20%PEG时F+表皮存在,还可见少量根毛,25%PEG时,表皮死亡脱落,多数皮层细胞仍然近圆形、饱满;中柱中初生韧皮部最晚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初生木质部受影响不显著.推测:F+桑苗对水分胁迫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根外菌丝网络系统把根际以远更加广泛土壤中存在的水分吸收过来并由根内菌丝运送到皮层细胞,满足桑树根内和地上部分的水分需求,提高植株对高达-0.49Mpa水分胁迫的忍耐性,表皮延后脱落死亡,根皮层细胞正常形态更加持久.  相似文献   
22.
水分胁迫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消落带和河岸带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植物生态修复是非常有效的治理途径之一(马利民等,2009;戴方喜等,2006;滕衍行等,2005;Lowrance etal.,2000;Naima,2000;Dennis,1999),而植被恢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适生植物的筛选(马菲等,2010)。按照国内外现有研究方法消落带植被修复树种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治理实践屡屡失败,许多耐干旱的植物不耐水淹,而耐水淹的植物又不耐干  相似文献   
23.
三峡库区桑树菌根发育特征及菌根对桑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桑树在西南山区逆境中的生态重建潜能,对三峡库区海拔170~175 m区域自然生长桑树的根系与丛枝菌根(AM)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的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盆栽桑苗接种AM真菌研究菌根对桑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库区桑树根系82%左右的根尖不同程度被AM真菌侵染形成菌根,菌根内有菌丝、丛枝、泡囊、孢子等结构,菌根外菌丝上有辅助细胞。桑苗在光照培养箱和网室中培育都容易被AM真菌侵染,接种15 d左右就有菌丝附着在根上并形成附着胞,菌根侵染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光照培养箱中生长90 d的接种桑苗菌根侵染率为40.56%±3.61%,网室中生长70 d和90 d的接种桑苗菌根侵染率分别为46.82%±4.10%和50.72%±5.32%。接种桑苗的株高、主根长、单株根尖数量、单株根尖总长、单株叶片数量,以及第3真叶叶长、叶宽、叶面积等都显著高于对照,单株根尖数量、单株根尖总长和叶面积的相对增长量超过100%,极大地提高了桑苗的根系吸收能力和地上部分的光合面积。研究结果证实:桑树是典型的丛枝菌根植物,菌根有利于桑树在极端逆境中生长,接种AM真菌能显著地促进桑苗的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24.
桑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老的树种之一,新疆的桑树资源分布广泛且极具特色。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新疆桑树资源在民间文化习俗、维吾尔医药、生态防护、蚕丝生产及保健食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历史与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初步提出以新疆桑树资源为物质基础,打造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特点的新疆桑树产业模式,实现"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以期通过桑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发展新疆的桑树产业。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中国与南亚水稻恢复系资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为引进与利用南亚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按照NCⅡ设计,将来自中国和印度等国的37份恢复系材料分别与46A、泸98A和德香074杂交,获得111份杂交种作为试验材料.在四川泸州和德阳两个环境下,分析8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在两种环境下,8个性状在组合间、恢复系间、不育系间、不育系×恢复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各组合间基因效应确实存在着遗传差异;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这些性状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恢复系对杂种一代性状的影响大于不育系.来自印度和孟加拉的9份材料的有效穗一般配合力在两个环境中都排在前15位.[结论]中国与南亚恢复资源产量性状配合力有一定的差异,印度和孟加拉资源有效穗配合力好于中国资源,中国资源其他性状一般配合力优于南亚来源材料.  相似文献   
26.
家蚕模式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秦俭  何宁佳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10,36(4):645-649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模式生物系统,是我国模式生物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家蚕(Bombyx mori)不仅具备模式生物的基本要素,而且还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2002年国际无脊椎动物协会正式将家蚕确定为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代表了生物界的一个大类群,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世代短,子代群体大,遗传背景清楚,便于进行实验操作,并且遗传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基础研究历史和现代科学研究基础,所以家蚕作为实验动物,在经典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昆虫免疫学、鳞翅目害虫防治、环境监测乃至医药学等研究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家蚕是少数完成基因组计划从框架图到精细图、重测序的代表物种,家蚕生物信息资源及分析平台以及功能基因鉴定和功能分析的平台日趋完善,使家蚕已经成为基因组学研究的典型范例之一。后基因组时代即使一个科学目标也有多种模式生物进行综合化分析,新的模式生物系统将逐渐形成。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推动了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化的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并推进在鳞翅目害虫防治、人类疾病模型、医药筛选及环境检测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将有助于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相关领域形成优势竞争力。  相似文献   
27.
我国家蚕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家蚕种质资源是改进养蚕业和丝绸业的物质基础。本文概括报道了我国近年家蚕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和进展,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
进入21世纪,女性诗歌写作之翼“一再沉降”,紧贴着此岸世界行而下的世事万物与世俗生活,又能向着彼岸世界的理想与梦想抽身而出;既俯首委身于消费时代的物质文化,又君临超度在主体意识渐趋成熟的精神王国;不仅表现出女诗人对物品、物事、物象、物态的高度敏感和兴致,而且表现出她们向着物质与精神同构、鱼与熊掌兼得、玫瑰与诗心共赴的自信与努力,使女性诗歌在抒写女性经验、张扬主体意识、澄明人性本真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富有活力的写作策略和艺术表现力——物性抒写,映现出女性诗歌以其特有的艺术张力呼应并推动着消费文化,显示出一种新的女性诗歌写作场域的拓展和审美向度的可能。  相似文献   
29.
添加营养素提高家蚕杆状病毒生物反应器产率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添食营养素提高家蚕杆状病毒生物反应器产率的研究表明 :添食营养素后 ,可显著促进家蚕的生长发育。以植酸酶为报告基因 ,低浓度的添食处理可提高家蚕杆状病毒生物反应器产率 30 %以上  相似文献   
30.
蚕业科学研究现状浅析——基于SCI文献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俭  袁联伟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11,37(3):486-494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0-2010年SCI收录蚕学研究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和趋势分析。统计结果表明:2000-2010年SCI收录的蚕学研究文献总数为1 983篇,2005年出现明显上升并趋于稳定;文献集中在家蚕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家蚕生物反应器、变态与发育、免疫等热点领域;收录文献94.40%来自日本、中国、印度、美国和韩国5个国家,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10的机构和作者,日本、中国分别为6个和4个;文献平均被引频次为7.87次,美国、日本、中国作者的文献平均被引频次依次排在前3位。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者发表文献从2000年的7篇上升到2010年的110篇(位居年度第1),是变化最大的国家;中国作者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论文入选《Science Watch》重要研究前沿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领域的最高引用率论文,反映了中国在蚕学研究领域的崛起;中国蚕学研究MAI指数在2007年第一次超过100,开始步入世界蚕学研究中心,2010年达到173.7,表明中国的蚕学研究力度已经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从H-指数看,中国还需要多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根据SCI蚕学文献的研究热点预示:2010年以后,解决蚕丝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促进基于蚕和桑的新兴生物产业发展、强化家蚕模式生物的研究等将是蚕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会更加深入全面地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