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2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应用间接ELISA对囊虫粗抗原、B抗原、用等电聚焦技术分离的抗原组分及特异McAb亲和层析抗原的特异性作了评价,结果均不理想。用McAb分析查明,在某些囊虫抗原分子上既有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又有非特异性决定簇。应用特异McAb以R-PIⅡ和Ⅰ-ELISA检测囊虫病人和猪的血清抗体,结果完全消除了假阳性反应;用R-PIⅡ微量法和Ⅰ-ELISA检测,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87.36%(76/87)和89.66%(78/87),病猪血清的阳性率为89.32%(92/103)和86.41%(89/103);用R-PHI玻片法检测,病猪血清的阳性率为87.32%(90/103)。  相似文献   
62.
Bt棉不同种植比例对棉铃虫发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面上普查的方法,就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种植比例与棉铃虫的虫、卵量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地区Bt棉种植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比例不同,能引起当地棉田棉铃虫落卵量和幼虫数量的差异,该虫的发生程度都是随Bt棉种植比例增大而降低,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3.
早红大嘎拉     
早红大嘎拉(暂定名) 是乳山市果树研究所王永山同志1996年从乳山市夏村镇打磨村果园改接嘎拉树发现的一个偶然芽变。经多年嫁接观察,变异性状稳定,树势较强,坐果率极高,连年丰产。在同样的管理条件下,比一般嘎拉大一个等级,提前上色半个月,8月中旬成熟。果色鲜红,果肉乳白色,味甜香可口,汁液多,耐贮藏,自然存放60天。々家确认为一个新的品种,暂定名为“早红大嘎拉”。  相似文献   
64.
为了分析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对鸡体抗病毒天然免疫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应用IBDV弱毒(B87)和强毒(QL/12)分别感染4周龄SPF鸡,每隔12h(12~84h)取3只鸡的法氏囊组织作为1个pool,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感染前后干扰素(IFN)和p53的mRNA水平,同时分析法氏囊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在QL/12组,IFN-α和IFN-βmRNA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48h达到峰值,随后降低;IFN-γmRNA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60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p53mRNA含量迅速升高,60h达到峰值,随后降低。在B87组,IFN-αmRNA水平先降低后升高(48h达到最低值),而IFN-βmRNA水平变化不规则,72h含量最高;IFN-γmRNA水平先逐渐升高后降低(72h达到峰值);p53mRNA含量变化较小,36h含量最高。QL/12组诱导法氏囊组织产生的IFN mRNA(IFN-α、IFN-β和IFN-γmRNA)以及p53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B87组。病理组织学检查,QL/12组法氏囊淋巴滤泡呈不同程度的损伤,而B87组法氏囊组织未见明显的组织病变。qRT-PCR检测,QL/12组法氏囊组织中病毒含量48h达到峰值(8.4×106拷贝/mg),而B87组法氏囊组织中病毒含量72h达到峰值(6.6×104拷贝/mg)。本研究结果表明IBDV感染严重干扰了鸡体IFN和p53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5.
为建立方便快捷的犬瘟热病毒(CDV)检测方法,本实验应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建立了4株分泌抗CDV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2、F7、H4和G12.相加ELISA试验显示4株MAb作用于CDV不同的抗原表位.选取相加指数较高的两株MAb G12和A2分别作为捕获抗体和酶标检测抗体,建立检测CDV的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犬腺病毒1型、犬冠状病毒等犬类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度为5 μg/mL,变异系数小于6%.利用该方法与RT-PCR方法同时检测57份临床样品,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本实验建立的MAb夹心ELISA方法具有特异、敏感、方便快捷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临床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66.
棉田盲蝽为害加剧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丰市是全国重要商品棉基地,常年面积15万hm2,产皮棉5000万kg。盲蝽是本地棉田内的常见害虫,主要以绿盲蝽Lygus lucorum(Mey-dur)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aturalis Jak.两种为主,少量苜蓿盲蝽。本地绿盲蝽一年发生5  相似文献   
67.
大丰市是江苏省棉花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40 khm2左右,尽管近年来推广种植抗虫棉后,对控制蕾期棉铃虫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花铃期棉铃虫的控制效果不够理想,如防治不好仍可造成较大的为害.随着棉田连续多年对棉铃虫大量使用单一化学农药,造成棉铃虫抗药性增强,为此,不断筛选好的药剂品种对防止棉铃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江苏省大丰市植保植检站在大丰市大中镇新团村进行了50 g/L氟啶脲乳油田间防治棉铃虫试验,效果明显,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8.
用DIG-标记核酸探针鉴定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IG-标记IBDVcDNA探针进行斑点杂交试验鉴定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实验结果证明,该探针能与试验的10株IBDV的RNA发生限性杂交反应,结果清晰稳定,无非特异性反应。本试验是一种新的敏感的IBDV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69.
囊虫病特异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大丰市水稻生产坚持增加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的发展思路,水稻产量和效益实现了"十连增"。为进一步促进大丰市水稻生产,总结分析了2013年大丰市水稻生产情况,并对2014年水稻生产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