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5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林业   629篇
农学   354篇
基础科学   322篇
  383篇
综合类   2743篇
农作物   370篇
水产渔业   383篇
畜牧兽医   1244篇
园艺   442篇
植物保护   20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6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09—2011年连续3年,采取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珲春市大豆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珲春市大豆田杂草种类有22个科、43种。发生重的杂草有狗尾草、问荆、鸭跖草、稗草、马唐、田旋花、三棱草等7种。介绍珲春市大豆田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992.
为明确本地油茶病虫害防治对象,于2012-2013年实地调查了南昌市郊梅岭山区油茶林(树龄15年)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情况及危害特点,分析了害虫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在梅岭山区油茶上可见6种病害发生,主要种类包括茶藻斑病,其病原为寄生性红锈藻(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油茶煤污病,其病原为田中新煤炱菌[Neocapnodium tanakae(Shirai et Hara)Yamam];油茶白绢病,其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和油茶炭疽病,其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尤以前两种危害严重。采集到害虫60种,其中以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红背安缘蝽[Anoplocnemis phasiana(Fabricius)]、茶白毒蛾[Arctornis alba(Bremer)]、山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和歧沟臀肖叶甲(Colaspoides diffinis Lefèvre)为优势种群。这些害虫隶属于4目33科,以鞘翅目(12科)为多,占害虫总科数的36.4%。  相似文献   
993.
在国内外图像处理和机器视觉技术在苹果树图像分析应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专门针对苹果树图像分割技术的研究进展。按照图像分割的技术体系,分析了苹果树图像分割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了图像分割算法及其在苹果树图像应用上的特点,提出了苹果树图像分割算法的演进图,展望了苹果树图像分割算法研究发展的趋势,为基于图像处理及机器视觉技术的苹果信息化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海拔是影响植物生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海拔对披碱草属植物表型特征的影响,本试验对不同海拔(3098~4203 m)的3种披碱草属植物:六倍体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四倍体的昆仑披碱草(Elymus burchan-buddae)和老芒麦(E. sibiricus),27个种群810个体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8%~59.1%,昆仑披碱草为8.2%~53.7%,老芒麦为7.6%~56.7%,外稃长是3种披碱草变异系数最小的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形态上相似的种群海拔来源基本相同,而且聚为一类的多数种群具有相似的生境。相关分析表明:海拔和供试材料的多个表型性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P<0.01)。本研究表明,海拔对披碱草属植物形态特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同披碱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对海拔变化的反应不同,四倍体披碱草属植物对海拔的变化反应更加敏感。因此,部分形态特征可以用于披碱草属植物在海拔梯度上的演化规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5.
对从发病锦鲤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及耐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锦鲤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发病锦鲤体长37~42 cm,体重1.5~2.0kg,眼球脓肿凸出,鳃丝被轻微腐蚀,其上可见附着物,肛门红肿并伴有黄色粘液流出。健康锦鲤体长7~10cm,体重(25±3)g。分离到的1株形态一致优势生长菌株(记为HL2)呈现圆形光滑、边缘整齐、中央隆起、略透明、乳白色,直径约1.4mm。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肌肉注射感染后,供试健康锦鲤14d内全部死亡,并在试验后期注射部位轻微出血,眼球周边有白浊及化脓的现象。HL2有运动性,精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苯丙氨酸脱羧酶阴性,发酵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半乳糖等,不发酵侧金盏花醇与阿拉伯糖等。分离株HL2的序列长度为1461bp(GenBank登录号为KF413420),在系统发育树上与铜绿假单胞菌(KC959478)聚为一支。头孢曲松、卡那霉素、四环素等35种药物有效抑制HL2,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头孢拉定等5种药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15种药物无效。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从药物选择、使用剂量、用药疗程等方面着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6.
为考察饥饿及恢复摄食对胭脂鱼仔鱼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在水温(19±0.5)℃下,对胭脂鱼仔鱼实施延迟首次投喂0、1、3、5、7、9和11d共7个处理,随后进行饱食投喂,分别在延迟处理结束时以及摄食后(19日龄和29日龄)取材对鱼体的含脂量、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随延迟首次投喂时间的增加,胭脂鱼仔鱼鱼体的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实验结束时(29日龄),各处理组仔鱼的脂肪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现出完全补偿效应.(2)胭脂鱼仔鱼在饥饿期间,主要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能量代谢基质,按n-6>n-9>n-3顺序被先后利用,且C22∶6n-3 (DHA)优先于C20∶5n-3(EPA)被保存下来.同时,鱼体中DHA和ARA的百分含量与仔鱼体质量和含水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3)随延迟首次投喂时间的增加,胭脂鱼仔鱼的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显著下降;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显著上升;而甘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胭脂鱼仔鱼对饥饿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饥饿初期以消耗脂类物质为主,当脂类物质趋于阈值,氨基酸开始被大量消耗;胭脂鱼仔鱼在饥饿后恢复摄食时,鱼体氨基酸的恢复比脂肪酸更慢.  相似文献   
997.
OsMAX1a,OsMAX1e通过参与独角金内酯的合成调控水稻分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独角金内酯是调控水稻分蘖的重要激素,在拟南芥中AtMAX1编码细胞色素P450蛋白,是独角金内酯合成途径的重要基因。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发现在水稻中有5个MAX1同源基因,包括OsMAX1a、OsMAX1b、OsMAX1c、OsMAX1d和OsMAX1e。分析5个OsMAX1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OsMAX1a和OsMAX1e基因能够在水稻组织中稳定高效表达。对OsMAX1a和OsMAX1e的基因功能进行了验证,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OsMAX1a和OsMAX1e基因能够使max1突变体多分支表型恢复正常;在水稻中干涉OsMAX1a和OsMAX1e基因的表达能够增加水稻分蘖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施GR24能够抑制OsMAX1a和OsMAX1e基因的表达,磷饥饿条件能够提高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独角金内酯的合成。另外,外施生长素和激动素能够显著影响OsMAX1a和OsMAX1e的表达。因此,OsMAX1a和OsMAX1e基因参与了独角金内酯的合成,并且在水稻生长发育中响应植物激素信号的诱导,是调控水稻分蘖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998.

(25±0.5) ℃, 设置4个水流速度实验组, 分别为静水对照组0 bl/s(体长/)1.0 bl/s组、2.0 bl/s组和4.0 bl/s, 研究不同水流速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肌肉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训练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 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升高, 训练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抗氧化物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 训练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高于对照组, 2.0 bl/s组最高, 4.0 bl/s组次之, 1.0 bl/s组最低, 2.0 bl/s4.0 bl/sT-AOC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训练后, 2.0 bl/s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P<0.05), H2O2含量随着水流速度增加呈上升趋势8周运动训练对骨骼肌B细胞淋巴瘤因子-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含量及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2.0 bl/sBaxBax/ Bcl-2显著低于4.0 bl/s(P<0.05)。结果表明, 2.0 bl/s的水流速度可提高中华倒刺鲃肌肉的抗氧化能力, 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9.
鲤疱疹病毒Ⅰ、Ⅱ、Ⅲ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鲤疱疹病毒Ⅰ、Ⅱ、Ⅲ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Ⅰ、Ⅱ、Ⅲ)病毒给我国鲤科鱼的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CyHV-Ⅰ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鲤,对鲫、圆腹雅罗鱼、鲤与金鱼杂交种等也有危害。CyHV-Ⅱ仅感染金鱼、鲫及其普通变种如异育银鲫、金鱼和鲤的杂交体,对鱼卵、鱼苗、鱼种、亲鱼等各个时期均有危害,而幼鱼较成鱼易受到感染。鲤除了幼鱼不易受CyHV-Ⅲ影响,其他所有龄期均对其敏感。CyHV-Ⅲ不仅鲤能感染,其他鲤科鱼、锦鲤和鲫的杂交后代、锦鲤和金鱼的杂交后代均对其易感,金鱼、鲟均可作为CyHV-Ⅲ潜在的携带载体。就3种病毒的流行现状,临床症状,引发疾病的病理特征,检测方法等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正>石油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包括饱和烃、芳香烃类化合物、沥青、树脂类等。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烃已成为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特别是其中的芳香烃类化合物是对水生生物构成危害的主要部分。水中的石油烃能被吸附于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鱼类通过体肤渗透、呼吸代谢蓄积在体内,造成鱼类体型弯曲畸形,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双壳贝类由于从水中摄食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对石油烃的富集能力很强,石油烃可抑制双壳类的免疫力,增强疾病的易感性;水中的石油烃被鱼贝富集后,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