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防风墙在不同遮蔽距离的减风效果以及风速对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的40头牛随机平均分布在选定的4个牛栏中,根据牛栏距防风墙的远近分为2组,测定其日增重。同时根据牛场实际条件和天气状况布置测点,对测点的风速、温度等其他环境指标和肉牛的产热进行现场实测与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安装防风墙的围栏育肥牛场在墙后1.2 m高度,水平遮蔽距离10倍墙高的范围内,可折减风速40%~70%;防风墙后的最佳遮蔽区域是在距离防风墙2~4倍墙高处、水平遮蔽距离6倍墙高距离范围内,风速折减效果明显,最大折减率可达70%左右;肉牛平均体重为480 kg,在外部风冷指数为-15.61的条件下,安装防风墙的围栏育肥牛场的风冷指数可以降低到-9.00,每头牛每小时可减少热量损失3.31 MJ;由于距离防风墙的远近不同,肉牛日增重相差0.15 kg/(头·d),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杨皓  庄家尧  郑康  孙永涛 《核农学报》2023,37(4):844-853
为探究接种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N1.14)X-45和不同载体基质固态发酵制备而成的菌肥的应用效果,并以此为结果筛选出可有效替代珍稀资源泥炭发挥肥效的载体,本研究设置7个处理:未施肥对照组(CK)、泥炭对照组(T0)、秸秆组(T1)、麦麸组(T2)、秸秆∶麦麸=1∶1组(T3)、秸秆∶麦麸∶棉籽壳=1∶1∶1组(T4)、秸秆∶麦麸∶豆饼=1∶1∶1组(T5),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菌肥施用下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的光合特性参数和土壤养分含量,采集效果较好菌肥处理下的根际土样本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泥炭对照相比,除单一载体秸秆外,其余载体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刺槐光合特性及土壤营养环境,其中以T3、T4应用效果最显著,光合特性参数和土壤养分含量提升明显。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的刺槐根际土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菌肥的施入可显著改善土壤菌群结构和组成,提升益生菌群Actinomadura和Mesorhizobium的相对丰度,同时其丰度与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与pH值、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即土壤...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敏感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2018~2019年辽宁省11个水稻产区分离的220株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敏感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供试菌株的抗药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111~0.4983 μg·mL-1,敏感性差异达44.89倍.220株稻瘟病菌...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提高调查准确性,于2021年开展了辽宁省8个主栽水稻品种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和Taylor幂法则验证等方法综合确定,辽宁稻曲病病穗和病粒均属于聚集分布型。病穗是相互吸引的个体群,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点;病粒呈现聚集成堆现象,并且聚集强度随着病株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聚集原因与气象和环境因素有关。通过对3种不同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平行线调查法适合辽宁稻曲病的调查。用Iwao理论抽样模型,计算出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所需的最适抽样数,随着病情的增加,所需抽样数递减,并制作稻曲病序贯抽样表用于指导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从而为抗病品种选育、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2015-2019年对辽宁省200个水稻主栽品种设置3个播期,在田间病圃内采用自然诱发法对稻曲病进行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年度间、同年度不同播期间,水稻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不同穗型水稻稻曲病发生程度不同,且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稻曲病的发生程度明显下降,并且年度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个供试水稻品种中表现高抗(HR)和抗病(R)品种分别为5个(占2.5%)和34个(占17.0%),中抗(MR)和中感(MS)品种分别为34个(占17.0%)和53个(占26.5%),感病(S)和高感(HS)品种分别为46个(占23.0%)和28个(占14.0%)。整体上,抗∶中∶感品种数的比值为19.5∶43.5∶37.0,结果表明辽宁水稻主栽品种稻曲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从源于2个地区种植的辽粳401自然发病的8穗稻曲病穗的8个稻曲球中分离获得15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其中从2个稻曲球的不同部位共分离获得8株稻曲病菌。用人工注射接种法将菌株分别接种到水稻品种丰田一号(感病品种)和辽粳401(中抗品种)上。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致病力分化较大。不同地区种植的同一寄主品种菌株致病力有差异;同一稻曲球上分离的菌株表现出致病力差异;同一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株发病率主要与水稻抗性有关。为提高稻曲病病菌接种成功率,对接种稻曲病病菌的水稻进行不同梯度的温度和保湿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有利于提高稻曲病病菌的接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本文主要研究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特征,为该地区森林结构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周山地同龄的杉木纯林、柳杉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及同一时期形成的人天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杉木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485、0.478、0.478、0.481,柳杉纯林为均匀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455。2)5种林分的大小比数频率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65、0.529、0.446、0.810和0.534,林分整体为中庸生长状态。3)在混交度研究中,杉木纯林和柳杉纯林以零度混交为主,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227和0.020;杉木-柳杉混交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460,林分整体为中度混交;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平均混交度为0.610和0.674,为强度混交。4)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综合分析3种林分空间结构参数,FSSI大小排序为:天然次生林>人工天然混交林>杉木-柳杉混交林>杉木纯林>柳杉纯林,其排序与林分混交度排序结果一致。【结论】该地区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相差不大,林分空间结构主要受混交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辽宁省稻区无芒稗对二氯喹啉酸抗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稻区的无芒稗对二氯喹啉酸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但抗性水平不高,抗性比值小于2的敏感性生物型14个,占37.83%,抗药性生物型23个,占62.17%,其中相对抗性比大于3的8个,占21.62%,高抗生物型的1个,占2.7%。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构成对稻曲病菌遗传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引起的病害是当前限制我国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家畜食用被稻曲病菌厚垣孢子污染的谷物可导致中毒。近20年来,稻曲病防治主要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研究品种布局对稻曲病菌群体结构的影响,有助于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及提出有效的病害防治策略。本文初步分析了稻曲病菌群体结构与水稻品种构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