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陈芳  杨代勤 《水利渔业》1999,19(3):21-22
连续3年进行了黄鳝高产养殖试验,通过科学放养,选择适合饵料并加强投喂,及时防病治病,严格管理等技术措施,取得了用动物饵料和配合饲料养鳝的成功,大面积用动物饵料养殖产量56kg/m2。  相似文献   
12.
几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黄鳝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将300尾13~17g的健康黄鳝(Monopterus albus)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有茯苓、五加皮、黄芪以及这3种中药的混合物的饲料。经30d饲养后,结果表明,茯苓、黄芪及五加皮可使黄鳝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的溶菌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同时,五加皮、黄芪、茯苓及这3种中药的混合物均对黄鳝增重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其中五加皮对黄鳝的增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月鳢(Channa asiatica)稚鱼、幼鱼和成鱼的主要消化酶活性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鱼体的发育和生长,月鳢消化系统各器官组织的各种消化酶活性逐渐增强,尤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增强更为明显。月鳢幼鱼蛋白酶活性以肠组织最大、肝胰脏次之、胃组织最小,且肠组织和肝胰脏中该酶活性显著高于胃组织;胰蛋白酶活性以肝胰脏最大,胃组织和肠组织均表现较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以胃组织最大,且显著大于肠组织和肝胰脏。月鳢成鱼蛋白酶活性以中肠粘膜组织和后肠粘膜组织最高,前肠粘膜和肝胰脏次之,胃粘膜最低;胰蛋白酶活性以中肠粘膜组织和前肠粘膜最高,胃粘膜组织次之,肝胰脏小于胃粘膜,后肠粘膜组织的胰蛋白酶活性最小;淀粉酶活性以后肠粘膜组织和中肠粘膜组织最大,肝胰脏次之,胃粘膜组织和前肠粘膜组织最小;脂肪酶活性以胃粘膜组织最大,其它器官组织该酶活性均表现较小。  相似文献   
14.
对月鳢稚鱼、幼鱼和成鱼的主要消化酶活性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随着鱼体发育和生长,月鳢消化系统各器官组织的各种消化酶活性不断地增强,尤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发育更为明显。②月鳢幼鱼蛋白酶活性以肠组织最大,肝胰脏次之,胃组织最小,且肠组织和肝胰脏中该酶活性显著高于胃组织;胰蛋白酶活性以肝胰脏最大,胃组织和肠组织均表现较小;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均以胃组织最大,且显著大于肠组织和肝胰脏。③月鳢成鱼蛋白酶活性以中肠粘膜组织和后肠粘膜组织最高,前肠粘膜和肝胰脏次之,胃粘膜最低;胰蛋白酶活性以中肠粘膜组织和前肠粘膜最高,胃粘膜组织次之,肝胰脏小于胃粘膜,后肠粘膜组织的胰蛋白酶活性最小;淀粉酶活性以后肠粘膜组织和中肠粘膜组织最大,肝胰脏次之,胃粘膜组织和前肠粘膜组织最小;脂肪酶活性以胃粘膜组织最大,其他器官组织该酶活性均表现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茶叶揉捻机揉捻压力大小由制茶师凭经验施加,导致加工茶叶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等问题。【方法】课题组在6CR-55型单柱式揉捻机基础上,改进设计一种轮辐式压力传感自动加压装置。采用理论分析法和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确定了揉捻压力的大小及方向;选择DYLF-102轮辐式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揉捻轴接近底端位置,实时监测揉捻压力大小;利用步进电机通过锥齿轮、丝杆滑块传递动力,实现自动化控制加压;开发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样机试验。【结果与结论】1)根据受力分析,得出揉捻盖受到茶叶挤压力时力传导方向是垂直向上的结论。2)仿真结果表明,除去开始力的突变过程,总体上CONTACT_1与SFORCE_1的大小基本接近,由此可推断出茶叶对揉捻盖的挤压力也会反作用到揉捻轴上,而且大小和方向非常接近。3)样机实验表明,采用自动加压的揉捻压力满足了“轻-重-轻”的茶叶揉捻工艺,且揉捻效率相较于手动加压茶叶揉捻机的揉捻效率平均提升了28.5%,茶叶锁紧成条,品质更加稳定,茶味更加香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患出血病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血液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回归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四环素、氯霉素、诺氟沙星和强力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安卡西林、头孢菌素耐药,对妥布霉素、新霉素、氧氟沙星、多粘菌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Ⅵ号和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因此,四环素、氯霉素、诺氟沙星和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此病的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黄鳝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温度对黄鳝消化道内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会影响到黄鳝消化道内消化酶的活性,温度在20~55℃范围内,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会逐渐增加,但温度继续升高到一定值后,则会逐渐降低。其蛋白酶的适宜温度为35~45℃;胰蛋白酶的适宜温度为35~45℃;淀粉酶的适宜温度为30~40℃;脂肪酶的适宜温度为25~35℃。  相似文献   
18.
阿维菌素对黄鳝及棘头虫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温静水试验法和体外杀虫试验法分别进行阿维菌素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黄鳝的24、48 h的丰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91 4 mg·L-1(0.079 9-0.104 6 mg·L-1)和0.074 5 mg·L-1(0.0655~0.084 8 mg·L-1),96 h 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为0.067 8mg·L-1(0.059 8~0.0770mg·L-1),安全浓度(Sc)为0.006 8mg·L-1.阿维菌素对棘头虫24、48 h的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53 9mg·L-1(0.0474~0.061 3mg·L-1)、0.045 2mg·L-1(0.040 7~0.052 6 mg·L-1),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为0.041 1 mg·L-1(0.036 2~0.046 7 mg·L-1),安全浓度(Sc)为0.004 1 mg·L-1.在养殖黄鳝过程中防治棘头虫时,阿维菌素的使用浓度可以选择在0.053 9~0.067 8mg·L-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苏应兵  廖咏玲  杨代勤  谢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22-21823,21828
[目的]了解温度对泥鳅仔鱼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下,研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对初孵的泥鳅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当温度为18~33℃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18℃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最长,分别为39.43和10.13 h。当温度为21~27℃时,受精卵孵化率达80%以上,且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较低。当温度为18~30℃时,初孵仔鱼在24 h和48 h存活率都相对较高。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温度的增长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4℃时,仔鱼的SAI值最高(27.01)。[结论]泥鳅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1~27℃,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1~24℃。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确定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全菌苗的福尔马林安全灭活浓度、最佳灭活温度及时间,并选取最佳灭活方式,制备了全菌苗F-1、F-2和F-3。采用所得全菌苗免疫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测定了其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原性。经注射接种28d后,受免斑点叉尾鮰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都有显著增加。受免斑点叉尾鮰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3个免疫组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都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采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全菌苗F-1、F-2和F-3,均能在28d内刺激斑点叉尾鮰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