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7篇
  14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鉴于多种技术被用于控制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的蔓延,为了选择更好的互花米草控制技术,首先比较不同控制技术作用下湿地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的差异,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以分析土壤中总有机碳的输出能力,进而分析土壤总有机碳的保留能力.结果表明,经过刈割/翻耕、刈割/翻耕/水位调节、刈割/生物(芦苇)替代等控制措施后,湿地土壤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可培养微生物菌落数、土壤转化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均高于对照,而通过DGGE技术对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后发现,修复后的湿地土壤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在几种不同的控制技术中,刈割/翻耕/水位调节模式由于增加了土壤的滞水时间,其土壤微生物活性相对较低,有机碳含量较高,表明采用该修复技术后土壤的碳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该修复技术更有利于湿地土壤有机碳的保留.相对其他控制技术而言,刈割/翻耕/水位调节模式可在控制互花米草蔓延的同时有效地保留土壤有机碳.  相似文献   
92.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生物活性差异性及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类型滩涂湿地土壤生物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以及不同农业利用模式对围垦滩涂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在崇明东滩选取堤内为不同农业利用模式、堤外为不同类型湿地的3个实验样区.分别采取湿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微生物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分析不同类型土壤的生物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3类堤外湿地土壤中,沙质型的芦苇湿地土壤(A区)有利于微生物的呼吸、代谢与繁殖,具有较高的有机污染物净化能力.而粘土型的芦苇,米草混合湿地土壤通过微生物呼吸作用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较弱,但是具有较高的碳积能力以及氮磷等农业污染物的转化、吸收能力.堤内通过框围养鱼、水稻耕种以及果蔬种植等程序式农业利用模式,围垦滩涂土壤<巴力和生物活性可以得到逐步提高.同时在上述各农业利用阶段町分别获得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湿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3.
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的诱变选育及部分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室保藏的数十株真菌、细菌和酵母菌种中,经定向筛选,得到1株产β-甘露聚糖酶酶活较高的黑曲霉菌株MA.以菌株MA为出发菌,经Co60诱变和摇瓶发酵初、复筛,最终获得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活力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MA-56,其所产的β-甘露聚糖酶活力稳定在9.31×104 U/g ,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4.78%.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黑曲霉菌株MA-56所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为2.5~3.5;该酶在7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 2.5~9.0的环境下表现稳定;在供试的10种金属离子中,只有Cu2+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
林木自然稀疏是自然选择最清晰、最好的例子。关于引起自然稀疏的原因、预测变量以及模型形式的分析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自然稀疏模型主要有Reineke模型、-3/2自疏法则、WBE模型等。文中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Nilson自然稀疏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其他主要的自然稀疏模型进行比较,得出Nilson自然稀疏模型能直接呈现出林木株数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且随着直径从0增加到无穷大时,其自然稀疏线的斜率在0到-2之间变化,因此Nilson自然稀疏模型描述自然稀疏过程比其他模型更为有效;并从Nilson自然稀疏模型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运用推广、自稀疏模型的研究方法和模型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该模型以及其他大多数自然稀疏模型只能运用于纯林,对混交林自然稀疏模型的研究将是未来自然稀疏研究的一个重点,纯林、混交林自稀疏关系将会广泛运用于林业经营管理中。  相似文献   
95.
中性蛋白酶作为水产饲料用酶受到广泛的关注.为获得高产中性蛋白酶,研究了米曲霉ZW-06产中性蛋白酶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在此研究基础上,采用Ln18(37)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米曲霉ZW-06菌株产中性蛋白酶的7 个重要因素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 ZW-06产中性蛋白酶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在麸皮∶豆粕粉为8∶2的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5Na2CO3;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培养基含水率60(W/W),装量26.7 g/L,接种量20(V/W),静置培养48 h,将获得最高中性蛋白酶产量,酶活达23 738 U/g.研究结果为中性蛋白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6.
实践证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而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推广。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经分析归纳,其主要症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推广体系断层,技术服务难以到位;二是行政指令推广,服务对象难以接受;三是农民素质偏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四是服务环节单一,推广效果难以提高;五是推广经费短缺,服务功能难以增强。  相似文献   
97.
选用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基础日粮+抗生素(对照组)、基础日粮+益生素Ⅰ、基础日粮+益生素Ⅱ、基础日粮+合生素Ⅰ和基础日粮+合生素Ⅱ,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研究合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1d,合生素Ⅰ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合生素Ⅰ、合生素Ⅱ组和益生素Ⅰ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在22~49d和1~49d,添加合生素和益生素不影响肉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P0.05)。合生素与益生素均降低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活力和总胆固醇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但不影响谷草转氨酶活力(P0.05)。  相似文献   
98.
昆虫储存蛋白是在昆虫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异性淋巴蛋白,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分析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储存蛋白基因Lmi Hex-2的结构和时空表达特性,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Lmi Hex-2基因2 171 bp全长c DNA序列,其中开放阅读框2 022 bp,编码67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78.79 k D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Lmi Hex-2基因c DNA序列与直翅目蝗总科储存蛋白基因c DNA序列的相似性达到82%~89%。RT-PCR结果显示Lmi Hex-2基因在东亚飞蝗卵和若虫阶段均有表达,5龄6 d时表达量最大;成虫中脂肪体表达量最高。通过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直翅目储存蛋白为单系群,昆虫血蓝蛋白与昆虫储存蛋白聚为姐妹群,二者均由甲壳纲血蓝蛋白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99.
如何确定人脸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有效提取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提出的形态学边缘检测算子,能够有效地检测出人脸图像边缘,并保持人脸边缘的平滑性。与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相比,该算法性能好,计算量小,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0.
在介绍数据挖掘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个性化信息服务进行了简要解析,并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过程中的应用及重要意义,为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