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373篇
基础科学   302篇
  166篇
综合类   1400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355篇
园艺   135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目的】探讨青枯菌侵染下外源硅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效果及生理作用机理,为青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青枯病易感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土培和水培试验,研究硅处理和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接种对番茄青枯病病情指数、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硅能显著增强番茄青枯病抗性.硅处理使青枯病的病情指数在土培试验和水培试验下分别降低29.1%~93.0%和6.3%~100.0%.青枯菌侵染条件下硅处理能显著增加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在土培试验中,加硅使番茄叶片的POD、CAT酶活性分别增加了43.17%和23.17%;水培试验在接种第3天,加硅使POD、CAT、PAL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22%、337%和31%.本研究表明硅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机理可能是硅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防御反应,增强了番茄对青枯病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2.
开沟起垄穴直播方式对水稻分蘖前期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开沟起垄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对甲烷气体排放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步深施肥精量穴直播(30 cm)、宽窄行(35 cm+15 cm)精量穴直播和25cm固定行距精量穴直播3种直播方式,以人工撒直播、机插秧、手抛秧和人工移栽为对照,利用静态箱法测定水稻分蘖前期甲烷的排放通量.【结果和结论】对2010和2011年2年采集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非精量直播对照组相比,精量穴直播可以降低田间54.55%甲烷气体排放(P=0.011);不同栽种方式的甲烷平均排放通量顺序为:深施肥精量穴直播[(1.48±0.44)mg·m-2·h-1]宽窄行精量穴直播[(1.65±0.30)mg·m-2·h-1]固定行距精量穴直播[(2.57±0.56)mg·m-2·h-1]人工撒直播[(2.89±0.61)mg·m-2·h-1]机插秧[(3.77±0.64)mg·m-2·h-1]人工移栽[(4.76±0.90)mg·m-2·h-1]手抛秧[(5.33±0.84)mg·m-2·h-1].研究结果表明开沟起垄穴直播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水稻分蘖前期甲烷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3.
【目的】从种植野生稻的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环境无污染、具有高效生物絮凝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VM培养基从药用野生稻中分离135个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到絮凝活性高的菌株YH39.【结果和结论】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越南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有98.6%的相似性.YH39产絮凝剂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菌株YH39发酵培养16 h,菌体浓度和絮凝活性达到最高值.对絮凝剂成分分析表明,絮凝剂为多糖,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在60℃下加热30min,絮凝活性不改变.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此絮凝剂对3种印染废水均有很好的絮凝效果,不仅可以高效地降低废水的CODCr,还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4.
平欧杂交榛子是近些年通过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抗寒、个大、丰产等特性。该文作者通过实地引植平欧杂交榛子,归纳总结了栽植平欧杂交榛子建园选址、品种选择、品种授粉亲和搭配、榛苗栽植、栽后管理等关键技术,以其为太行山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引种栽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5.
李娟 《现代农业科技》2014,(14):178-178
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主要原因,并从大树选择标准、移植时间、起苗与包装、栽植、养护管理等方面概述了北方地区大树移植及养护技术,旨在为北方地区大树移植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6.
基于TDT原理的灌木水分传感器探头设计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时域传输TDT法,设计了灌木茎体含水率测量装置。装置由高频信号源、同轴传输线、缠绕式探头及相位比较电路4部分组成。高频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表现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相位不同,而含水灌木介电常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含水率的大小,因此通过测量电磁波在同轴电缆上A和缠绕于灌木茎体上探头B的相位差来获取灌木的含水率。选择吸水棉棒来模拟不同含水率的灌木,研究高频信号源工作频率、探头结构对相位差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探针长度为60 cm,信号源频率为50 MHz和100 MHz时,A、B两路电磁波信号的相位差与棉棒吸水率变化呈单调性,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7.
基于流场特性的液力缓速器叶栅角度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液力缓速器制动转矩系数,对液力缓速器内湍流流动进行了三维瞬态多相流数值模拟。通过对其内流场特性分析,发现液力缓速器工作流道的壁面脱离现象以及弦面内产生的涡旋区不利于恒定制动转矩的输出。针对这一问题,考虑到液力缓速器各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对多参数共同作用的内流场进行数值分析,优化叶栅参数。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多参数共同作用的流场来优化缓速器叶栅参数的方法比较合理;对液力缓速器叶片前倾角和叶片前缘倒角进行优化后,叶轮流道内存在的涡团和流动分离现象基本消失,制动转矩系数提高6%。  相似文献   
118.
S形贯流泵装置多工况过流部件水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S形轴伸贯流泵装置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采用CFD技术对泵装置进行了多工况全流道的数值计算,分析了泵装置各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重点阐述了3种特征工况(小流量工况KQ=0.368、最优工况KQ=0.490、大流量工况KQ=0.613)时转轮叶片表面的静压分布、摩擦力线、各轴向弦长位置的轴向速度分布以及导叶体内部流态和回收环量效果。结果表明:在轮缘侧的叶片压力面静压值较大,在轮毂侧的叶片吸力面的静压值较大,轮缘侧较小,且随着展向位置Span值的增大,压力面与吸力面的压差呈现出逐渐递增趋势。在最优工况时,从导叶体进口至出口,导叶体的静压值逐渐增大。随流量的减小,导叶体的回收环量比CH先减小后增大。在最优工况KQ=0.490时,回收环量比CH最小,其值仅为0.031。针对该泵装置进行了同尺寸的物理模型试验,获得了泵装置的综合特性曲线,在叶片安放角-2°时,新型S形轴伸贯流泵装置的最高效率达83.55%,此时流量系数KQ=0.443,扬程系数KH=0.828。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泵装置外特性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9.
赵燕华  王潇  李娟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4):194-198
从居民的视角构建村改社区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既是居民作为社区管理主体的基本要求,也是社区建设“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该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分析和评价村改社区当前建设成果,并进一步明确社区后续建设目标与方向,同时也为社区制定发展对策提供决策依据。在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物质环境、社区制度、居民行为、精神归属、身份角色认同为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以天津越秀园社区作为应用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评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得分较高,尤其是在社区物质环境建设方面,这一方面说明居民对社区建设效果整体是满意的;另一方面也表明社区建设各相关方对村改社区的重视与投入。另外,数据中也反应出社区在软性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居民对社区制度及规范的接受与执行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此情况提出建立利益与体验相结合的动员机制以及压力与示范相结合的约束机制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0.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生姜提取物中6-姜酚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6-姜酚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在静态吸附研究基础上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进行动态试验,并通过HPLC-UV和GC-MS对纯化前、后的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树脂更适合纯化姜油树脂中的6-姜酚,其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 mg/mL,流速2 mL/min,3 BV去离子水洗脱,然后用体积分数80%乙醇以2 mL/min的流速洗脱4 BV,可以使6-姜酚的纯度从1.54%提高到7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