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前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对鸭肉常规营养特性、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研究,鉴于对仙湖3号鸭研究集中在生长性能、选育方法、日粮配合等方面,对其肉质营养成分尚未进行研究.为了使仙湖3号鸭研究数据更客观准确,检测了2个世代的常规营养指标的数据,同时对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商品肉鸭的生产、加工和鸭肉品质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参考的依据,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遗传、营养与肉质的关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朱晓萍  刘娣  李辉 《中国家禽》2003,7(Z1):39-4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分析技术对星杂288鸡的四个品系和滨白鸡的遗传变异进行比较,从40个引物中筛选出的18个引物对40个个体的核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共得到184个扩增片段,其中96个片段具有多态性,占52.17%。通过对RAPD图带进行遗传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星杂288的D系与滨白鸡的遗传距离最近,先聚在一起,再依次与B、C、A相聚,这与鸡的品系选育形成相吻合。用RAPD技术分析鸡品系间的遗传变异作为畜禽遗传结构分析的辅助手段是相对可靠的。  相似文献   
63.
尿素复合添加剂舔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人们就开始了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NPN)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瘤胃微生物利用NPN的机制、氮平衡及蛋白质新体系等重大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完善推动了NPN利用技术的深入发展。尿素作为应用最多最广的非蛋白氮,人们已经提出了一些在反刍动物日粮中安全、高效使用的途径和方法,尿素添加剂舔块就是其中的一种,并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l应用尿素于反刍动物的历史与现状1.l尿素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早在1879年,Waesk等即首先报道,反刍动物能将NPN转化为…  相似文献   
64.
本实验旨在探明绒山羊从绒毛生长前到绒毛生长旺盛期总的催乳素受体(T-PRLR)基因和短型催乳素受体(S-PRLR)基因mRNA在皮肤中表达量的变化,为进一步探明山羊绒毛生长机理奠定基础。实验选用18只年龄、体重相近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其中一组皮下埋植褪黑激素(M T)刺激山羊绒毛提前萌发和降低血液中催乳素(PR L)浓度。mRNA的表达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当中T-PRLR基因mRNA表达量从6—11月呈现逐渐降低的规律,但S-PRLR mRNA相对T-PRLR mRNA表达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本实验结果显示,伴随着绒毛生长速度的改变PRLR基因的可变剪接率也发生了改变,在绒山羊绒毛生长过程中S-PRLR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选用 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 4月龄杂交一代 (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 )羯羊 ,采用拉丁方设计 ,研究 4种铜添加水平 ( 0 ,6 ,12和 18mg·kg-1)和 4种硫添加水平 ( 0 ,0 0 5 % ,0 10 %和 0 15 % )在高钼 ( 12 5 5mg·kg-1)条件下对绵羊铜代谢的影响。所用铜源为碱式氯化铜 ,硫为硫酸钠 ,钼为钼酸钠。结果表明 :随着日粮中碱式氯化铜添加水平的提高 ,绵羊血浆中的铜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三氯乙酸 (TCA)可溶解铜水平也显著提高(P <0 0 1) ,而TCA不溶性铜、血浆铜蓝蛋白 (Cp)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 SOD)活性则无显著变化 ;随着硫添加水平的升高 ,TCA溶解铜显著下降 (P <0 0 5 ) ,TCA不溶铜显著提高 (P <0 0 1) ,血浆铜、Cp和CuZn SOD活性变化不明显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和硫对铜的表观消化率、羊草干物质消失率及中性洗涤纤维 (NDF)消失率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说明碱式氯化铜是绵羊比较理想的无机饲料铜源。  相似文献   
66.
外源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皮肤脱碘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MT)促进山羊绒毛生长的机理。【方法】选择16只(15±1)月龄、平均体质量(33.1±2.9)kg、产绒量相近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每隔2个月皮下埋植1次MT(2mg/kg),共埋植3次,另1组作为对照组不埋植MT;所有试验羊均在相同时间采集血样和皮样,分别用于激素浓度和脱碘酶(MD)活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埋植组绒山羊血浆MT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01);羊绒生长速度在7和8月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9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8月份MT埋植组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MDⅡ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埋植组MDⅢ与MDⅡ活性的比值在7、8月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MT在调控皮肤脱碘酶(MD)活性上有重要作用。【结论】MT埋植后2个月内能够刺激羊绒生长,这可能是通过改变皮肤组织中的MD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7.
以雅发褐壳蛋鸡为素材,在一世代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依据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对腹脂性状继续进行双向选择,比较高、低脂系蛋组成性状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二世代母鸡中、后期血浆VLDL浓度与蛋组成性状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二世代双向选择系母鸡间40周龄蛋黄重、蛋黄蛋白比例及60周龄蛋黄蛋白比例差异显著。血浆VLDL浓度与高、低脂系的蛋黄重、蛋黄比例、蛋黄蛋白比例呈显著正表型相关和中等程度正遗传相关,说明依据血浆VLDL浓度的低向选择可使蛋黄重、蛋黄比例、蛋黄蛋白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68.
辽宁绒山羊常用粗饲料苜蓿和羊草间饲料组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辽宁绒山羊常用粗饲料苜蓿(AH)、羊草(CW)间饲料组合效应。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苜蓿和羊草比例为20∶80(AH20∶CW80)、40∶60(AH40∶CW60)、60∶40(AH60∶CW40)和80∶20(AH80∶CW20)4种情况下的组合效应,测定发酵4、8、12、24、48、72 h的累积产气量、微生物蛋白(M 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pH的变化及这些指标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多项组合效应值(MFAEI)。结果表明:AH80∶CW20组的各时间点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从VFA产量来看,AH80∶CW20组和AH60∶CW40组要高于AH40∶CW60组和AH20∶CW80组;AH80∶CW20组和AH60∶CW40组的M CP产量在0.70~0.79 mg/mL,AH40∶CW60组和AH20∶CW80组的M CP产量在0.85~1.11 mg/mL;利用M FAEI对各组合的综合评定结果表明,AH60∶CW40组M FAEI最高为0.090 3。综上所述,饲喂辽宁绒山羊苜蓿和羊草的最佳组合配比为60∶40。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旨在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分析不同形式的铜对大豆油油脂氧化指标的影响。将五水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和甘氨酸铜3种微量元素原料与大豆油的比例均设定在8.74:1000,与大豆油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储放0、10、20、30、40、50、60 d,检测各处理组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的大豆油中不加铜,五水硫酸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3.44 g五水硫酸铜,碱式氯化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1.47 g碱式氯化铜,甘氨酸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2.91 g甘氨酸铜。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大豆油中添加不同形式的铜元素提高了大豆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无机硫酸铜对大豆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在3种铜元素形式中最为明显,甘氨酸铜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在使用油脂的大比例预混料中优先选择甘氨酸铜作为铜元素来源。  相似文献   
70.
采用2×3×5三因素区组设计,将大豆油、棕榈油和脂肪粉分别配制成8%生长猪预混料,设常温(25℃)和高温(35℃)储存共6个处理,分别为常温下大豆油组(NS25)、棕榈油组(NP25)和脂肪粉组(NF25)以及高温下大豆油组(HS35)、棕榈油组(HP35)和脂肪粉组(HF35),每处理4个重复,计24个样品,储存0、15、30、45和60 d时检测不同油脂配制的8%生长猪预混料在储存期间的外观、水分、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 8%生长猪预混料的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线性升高(P0.01)。高温则促进油脂氧化,与常温相比,无论是大豆油还是棕榈油和脂肪粉配制的预混料,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极显著升高。同一温度下,大豆油配制的预混料,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最高,其次是棕榈油,脂肪粉最低(P0.01)。建议在配制生长猪预混料时以棕榈油或脂肪粉作为油脂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