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饲料蛋白对翘嘴鲌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的翘嘴鲌为试验鱼,以褐鱼粉为蛋白源, 配制5个蛋白水平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平衡关联度(EAA)的半精制饲料;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配制5个关联度的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和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翘嘴鲌氮排泄的影响. 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鲌氮排泄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翘嘴鲌每日氨氮和尿素氮平均排泄率和排泄峰值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每日氨氮排泄率和饲料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当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超过40.5%时,氨氮排泄量显著增加(P《0.05),内源氮不受饲料蛋白水平和大豆蛋白替代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2.
饲料蛋白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Ⅰ: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 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为40.89%时翘嘴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31.04%、35.51%组(P<0.05),但与46.62%、50.3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翘嘴鲌白肌RNA和RNA/DNA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升高,40.89%组的白肌RNA/DNA显著高于31.04%和35.51%蛋白组(P<0.05),但与46.62%、50.33%蛋白组间差异不显著.白肌RNA/DNA、RNA/Prot(蛋白质)分别与饲料蛋白水平和SGR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Ⅱ:用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0%、40.5%、54.0%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平衡关联度的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量为54.0%时,翘嘴鲌的SGR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当替代量达40.5%时,白肌RNA、RNA/DNA和RNA/Prot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肌RNA/DNA、RNA、RNA/Prot分别与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GR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3.
研究了投喂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各组织中脂肪含量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鱼粉、鱿鱼粉、豆粕为蛋白源,以氧化鱼油(过氧化物值POV为45 Meq O2/kg油)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维生素E醋酸酯(纯度50%)的添加量依次为0 mg/kg、100 mg/kg、300 mg/kg、700 mg/kg、1 500 mg/kg饲料,共配制五种不同维生素E含量的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8.7 g的黑鲷幼鱼9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全鱼的脂肪含量(P<0.05),而对肝脏与肌肉中脂肪含量并未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鱼肝脏中的维生素E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显著降低了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肝脏MDA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添加维生素E 100、300和700 mg/kg组间,700和1500 mg/kg组间肝脏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P<0.05),并且SOD、CAT活性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维生素E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投喂黑鲷氧化鱼油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体内由于氧化鱼油胁迫所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由于体内过氧化所造成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114.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黑鲷(Acantlaopagrus schlegeli)幼鱼生长、鱼体营养成分、血浆生化成分及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以鱼油和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1::6)的混合油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L-肉碱的添加量分别为0、300与1000 mg/kg饲料,共配制3种饲料(LCO、LC300与LC1000),投喂平均体重为(20.42±0.24)g的黑鲷幼鱼9周.设3个重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L-肉碱对黑鲷幼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及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尽管饲料中添加L-肉碱降低了黑鲷的肝体比与肥满度,但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饲料中添加L-肉碱显著减低了肝脏中水分含量(P<0.05),且添加较高含量的L-肉碱(LC1000)可显著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含量,但LC300组与LCO组间肝脂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随着L-肉碱添加量的增加,高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表现出了逐步降低的趋势.饲料中添加L-肉碱降低了血浆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且LC1000组的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LCO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L-肉碱对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显著升高了肝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总量(P<0.05).分析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黑鲷幼鱼并无促生长的作用,但具有一定的降体脂效果.  相似文献   
115.
以秘鲁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通过调节饲料中不同磷酸二氢钙水平形成7种不同磷水平(0.72%、0.85%、1.00%、1.16%、1.32%、1.47%和1.74%)的等氮等能饲料,并以此饲料投喂红螯螯虾幼虾(2.25±0.12)g8周。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总磷含量为1.34%时获得最佳特定生长率,而过高(1.74%)或过低(0.72%)的磷水平会显著影响幼虾的生长;饲料系数随磷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1.00%~1.74%的磷水平之间成活率均为100%;随着磷水平的升高,全虾和肝胰脏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全虾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均逐渐升高,并且肌肉粗蛋白含量也呈一定的增长趋势;适宜的磷水平可以提高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而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合幼虾的生长性能、营养成分等分析得出,体重在(2.25±0.12)g的红螯螯虾幼虾适宜的饲料总磷含量在1.32%~1.47%之间。  相似文献   
116.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是基于PCR技术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运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从24个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1个多态性引物组合,共得到136条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其中124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6.48个多态性条带,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杂种F1的SRAP扩增条带均能在亲本中找到,未发现杂种F1特异性条带,直观显示杂种F1确为杂交种。翘嘴红鲌、团头鲂及其杂种F1的Nei’s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94 5、0.172 2、0.198 4,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289 1、0.254 7、0.290 5,表明杂种F1比其父母本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翘嘴红鲌与团头鲂间的遗传距离为0.420 6,两者基因组有较大的相似性。杂种F1与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767 1、0.751 2,两者相差甚微,显示杂种F1与双亲的相似程度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表明属间杂种F1整合了翘嘴红鲌和团头鲂的遗传信息。研究结果也表明SRAP分子标记技术是比较稳定可靠的标记系统,可有效用于鱼类杂种真实性的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野生花鱼骨和池养花鱼骨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Σn-6及Σn-3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P<0.05)。但池塘养殖花鱼骨单位重量肌肉组织所含的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的量,除EPA略低外,n-6系列PUFA总和、n-3系列PUFA总和及DHA均高于野生鱼。  相似文献   
118.
在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钙(TCP)制成总磷含量为0.91%的饲用饲料,饲养11g左右的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8周,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磷源对花[鱼骨]幼鱼的生长,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钙、磷含量。以及总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源对花[鱼骨]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CP组、DCP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比TCP组提高24.86%和13.75%,MCP组的饲料效率比TCP组提高15.47%;MCP、DCP、T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M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CP组,各组全鱼、鳞片的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花[鱼骨]对不同磷源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O.05)。MCP的表观消化率最高,MCP组、DCP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比TCP组分别提高85.97%和42.90%。综合来看.在3种无机磷源中。MCP作为花[鱼骨]饲料中无机磷源的利用效果最佳,其次是DCP,而TCP则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9.
在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钙(TCP)制成总磷含量为0.91%的饲用饲料,饲养11g左右的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8周,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磷源对花幼鱼的生长,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钙、磷含量,以及总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源对花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CP组、DCP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比TCP组提高24.86%和13.75%,MCP组的饲料效率比TCP组提高15.47%;MCP、DCP、T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M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CP组,各组全鱼、鳞片的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花对不同磷源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MCP的表观消化率最高,MCP组、DCP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比TCP组分别提高85.97%和42.90%。综合来看,在3种无机磷源中,MCP作为花饲料中无机磷源的利用效果最佳,其次是DCP,而TCP则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0.
南京丰年虫(Chirocephalus nankinensis(shen))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淡水鳃足类小型甲壳动物,原分布于南京、杭州一带。南京丰年虫适于淡水培育,具有生长快、繁殖周期短、可高密度培育、养殖成本低、虫卵易保存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水生动物活饵源。本试验就南京丰年虫无节幼体对水体的盐度、酸碱度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南京丰年虫作为活饵的应用范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南京丰年虫虫卵取自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卵采用光照、充气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孵化,随机取同一天孵出的无节幼体作为试验材料。2、盐度试验: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