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基础科学   10篇
  64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该文论述了影响猪排泄地点的选择和圈栏内污染程度的各种环境(温度、湿度、光、气流速度、垫草)、设备布局(圈栏尺寸、形状、设备相对位置、隔栏方式)、管理(调教、喂料)等因素,并对评价圈栏内污染程度的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指导科学布置圈栏,将圈栏设计成长窄形,漏缝地板设在短向一侧;并尽量育成和育肥分开饲养,避免在育成阶段饲养面积偏大;通过工程手段实现漏缝地板处和躺卧区在温度和气流速度上的差异,以实现猪群在局部漏缝地板排泄。在生产管理中,避免饲养密度过大;通过通风系统控制圈栏内的温度以及空气污染;转群时进行调教,喂料有规律并对疾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都能降低圈栏污染程度,以实现真正意义的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养猪业有了长足发展,生猪饲养量居世界第一,但养猪业总体水平还较低,特别是在世界猪肉进出口贸易中几乎没有任何地位.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养猪和规模化养猪的现状,对制约我国养猪生产水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发展农村养猪生产,应注重提高农村仔猪质量、改良生猪精料、建立养猪小区、实施生态养猪等,以规范农村肉猪生产方式,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对规模化养猪场,应改进现有饲养工艺、环境调控及粪污处理技术等,逐步向舍饲散养、清洁生产等方向转变,并且通过加大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投入,规范生产过程,以提高生猪产品的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形式,进一步完善我国生猪产业化体系,使我国养猪业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03.
奶牛场粪便的自然堆放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排放过程和排放量受表面风速和自然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该文针对中国常用的奶牛粪便管理方式,采用动态箱法研究了不同表面风速(0.5、0.8、1.2、1.6 m/s)和模拟降水(降水量9.9 mm)对奶牛粪便自然堆放过程中典型的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1.2 m/s风速范围内,奶牛粪便自然堆放过程中的N2O排放量随风速升高逐渐增加,1.2 m/s达到最大值,且不同风速下N2O的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模拟降水后N2O排放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之后迅速下降至降水前的排放水平,整个过程持续约10 h。由于降低了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的排放,与降水前一天相比2次降水分别降低了12.9%和10.9%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4.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畜禽规模化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现代畜禽养殖生产体系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畜牧工程科学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开发,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果与产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工艺模式定型、成套技术应用、设施设备开发应用,以及标准化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尚有很大差距.要使畜牧业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实现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畜牧生产工艺技术标准化及畜牧工程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是前提.未来畜牧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我国优势产业布局规划,进行肉猪、奶牛、肉羊等生产工艺创新;推行标准化、工业化和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加大与创新工艺配套的技术与设施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力度;组织实施与应用示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畜牧产业化水平,摆脱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的落后局面,确保人们对优质安全畜产品日益增大的需求,走出中国特色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5.
断奶日龄与断奶后仔猪生长发育和母猪生产性能发挥密切相关。该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生长发育、行为习性、消化生理与免疫机能以及母猪繁殖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早期断奶技术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对改善母猪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率,降低饲料消耗,提高养猪生产效益所起的作用,断奶应激可能对仔猪生产的不良影响,以及目前有关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应用早期断奶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6.
研究舍饲圈栏条件下猪对环境丰富度材料的选择倾向性。随机抽取20头70~150日龄生长育肥猪,选择不同的啃咬、鼻拱及蹭痒材料,就生长育肥猪对各种材料的接触频次及时间等行为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长育肥猪对各种材料的选择偏爱程度随放置时间的延续而减弱;对啃咬材料的接触频次大小和接触时间长短顺序依次为,铁链>尼龙绳>剪成条状的自行车内胎>塑料水管>细铁棍,其中对铁链的接触频次显著高于其他材料;对鼻拱材料的接触频次大小、接触时间长短依次为新鲜泥土>鹅卵石>蘑菇培养土>稻草>碎木屑>玩具塑料球;猪蹭痒时更多的选择木质蹭痒架。  相似文献   
107.
<正>一、我国养殖业粪污污染概况1.畜禽养殖场粪污特点。数量大,臭味重,全国畜禽粪便年排放量已超过40亿吨。含氮量高,水分适中,含有较多的腐殖质。水分含量和C/N取决于是否使用垫料,垫料的类型和数量、管理方式以及气候等。2.养殖场粪污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污水随意排放到河流,病死动物尸体随意丢弃。3.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体布局方面。受制于地形、地势、交通以及习惯、经验甚至形象等,场区布局不尽合理,各功能分区不能按照风向和地形布置。场区内设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考  相似文献   
108.
该文就音乐及饲养密度对笼养肉杂鸡的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表明音乐可显著降低死淘率,提高料肉比。音乐显著提高肉杂鸡的全净膛率、腹脂率、肝脏比率(P<0.05)。高密度情况下,音乐显著降低胸肌率和腿肌率(P<0.05)。饲养密度仅在有音乐的情况下对胸肌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高密度的胸肌率低于中低密度的胸肌率。  相似文献   
109.
复合保温卷帘改善寒区开放式牛舍冬季热湿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方寒区卷帘牛舍冬季舍内温度过低、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的现状,该文结合黑龙江地区的气候特点,以牛舍温度不低于(5 ℃为设计目标,通过对卷帘材料的传热性能、厚度和面密度等进行测试,研究筛选了2种传热系数小于1.23 W/(m2(℃)的复合保温卷帘:1号白色保温卷帘(白色涤纶布+珍珠棉+喷胶棉+珍珠棉+白色涤纶布,1.01 W/(m2(℃))和2号灰色保温卷帘(PE编织布+喷胶棉+针刺棉毡+镀铝PE编织布,0.89 W/(m2(℃))。将2种保温卷帘分别安装在同一栋试验舍内,以原有的单层卷帘牛舍为对照舍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现场应用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保温卷帘的透光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保温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舍和对照舍在两侧卷帘开启25 cm、南侧开启25 cm和两侧封闭3种工况下,试验舍的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舍和舍外(P<0.05),其舍内平均温度范围是(12.45~(16.70 ℃,平均相对湿度范围是88.53%~97.73%。因此,新型保温卷帘虽然比单层卷帘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但是奶牛依旧处于低温高湿的状况下,表明只改善卷帘的保温性能并不能保证使寒区奶牛舍内温度高于最低温度的要求,寒区应慎重采用可封闭开放式的牛舍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10.
基于热成像技术的牛舍围护结构传热阻测试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传统的接触式传热阻测试方法对测试场合要求高、操作复杂、操作时间相对较长等难以应用于环境较为恶劣的畜禽舍问题,该文引入热成像技术,开展了黑龙江地区2种不同类型牛舍的围护结构热特性参数现场测试,获得了基于热成像法和传统接触式测试法下牛舍墙体、屋面、门窗的特征温度值。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牛舍围护结构材料的传热阻,并与相应建筑材料的传热阻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墙体、屋面等围护结构,2种方法所获得的传热阻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小于15%;对于围护结构窗体和门,2种方法所获得的传热阻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在20%~30%之间;虽然热成像法和接触式测试法现场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都存在偏差,但因现场测试能综合材料老化、脱落、受潮和施工质量等实际情况,相对而言实测值的可信度更高;但综合考虑2种方法,热成像法的操作简单、便捷,可以很好地用于畜禽舍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