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7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小麦型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22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黄羽肉鸡375羽,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25羽.对照组饲喂小麦型基础日粮,试验I、II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 mL/t真菌性和细菌性木聚糖酶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小麦型日粮中分别添加250 mL/t真菌性和细菌性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腹脂率(P<0.01),而对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没有影响(P>0.05); 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法氏囊指数(P<0.01)以及血清中T3(P>0.05)、T4、IgA(P<0.01)和IgM(P<0.01)水平,且均表现出试验II组>试验I组>对照组的规律,但脾脏指数却相反.结果提示,两种来源木聚糖酶可提高黄羽肉鸡腹脂率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细菌性木聚糖酶的提高幅度均高于真菌性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72.
将鲜饲用苎麻与全株饲用玉米按质量比分别为100:0(CON)、90:10(R10)、80:20(R20)和60:40 (R40)贮存45 d后,进行感官评价及青贮饲料品质分析,旨在考察调制青贮饲料时二者适宜的混合比例。结果表明:混合青贮随着苎麻比例的增加,气味打分下降,但是各处理的综合感官评价均为1级优等;苎麻添加组的pH值、粗蛋白质(CP)及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显著降低了其总能值(GE)(P<0.05);R20和R40组的干物质采食量高于CON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且混合处理对相对饲用价值(RFV)、有机物质消化率(OMD)、总可吸收营养物质(TDN)及净能(NE1)等也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鲜饲用苎麻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时适宜占比为20%~40%。  相似文献   
73.
选择20头湘黄小猪进行为期30d的饲料添加碳酸氢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15%碳酸氢钠可提高小猪日增重16.78%,提高饲料报酬12.72%,提高日采食量2%,还可减少小猪腹泻的发生,同时每千克增重可节约成本0.72元,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74.
试论养鸭生产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肉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对优良鸭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养鸭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鸭的生物学特点及鸡、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论述集约化养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为未来养鸭业发展提出对策。1从鸭的生物学特点看养鸭业的发展1.1鸭早...  相似文献   
75.
选择1日龄从白羽肉鸡408羽进行为期42天的饲养试验,试鸡按单因子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试鸡饮水中分别添加0.0%、0.5%、1.0%和1.5%壳聚糖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制剂)。试鸡日粮中不添加保健药物、饲养过程也不使用临床药物,以观察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抗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日增重、采食量、成活率和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等性状指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72%、3.67%、12.23%和0.93%、0.49%、0.67%和0.80%,腹脂率降低0.22%。表明,该制剂在提高肉鸡食欲、促进生长和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上具有良好作用,同时对于胴体性能也表现出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介绍了一种酶法测定谷物副产品中可溶性淀粉、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了13种谷物副产品中可溶性淀粉、抗性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  相似文献   
77.
78.
为了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加工副产品氨基酸及养分真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选用56只平均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其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3期代谢试验,以单一原料+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为强饲料,测定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氨基酸真代谢率。结果表明:加酶前,氨基酸平均真代谢率以玉米最高,喷浆玉米皮(山东济宁)最低;加酶后,各原料的氨基酸真代谢率在70.77%~99.29%,氨基酸真代谢率提高了0.96%~3.52%,且酶制剂对玉米及玉米蛋白粉[粗蛋白质(CP)50%、CP 55%]的多种氨基酸真代谢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P<0.05),而真可利用氨基酸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范围为0.03~1.87 g/kg,其中玉米蛋白粉(CP 55%)的平均ENIV最高,玉米麸质饲料最低。酶制剂的添加有提高多种玉米加工副产品干物质、CP及粗脂肪真代谢率的趋势(P>0.05),对某些原料干物质及CP真代谢率有显著提高效果(P<0.05),对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粗纤维真代谢率也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由此可知,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总体上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氨基酸及养分真代谢率,改善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79.
饲用苎麻青贮特性及其青贮前后营养成分与饲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切碎长度对饲用苎麻青贮特性的影响,试验将饲用苎麻分别切碎1、2和3 cm3种长度后青贮60 d,然后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与实验室分析,并与饲用苎麻青贮前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和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发酵品质定级为1级优等,而3 cm组饲用苎麻青贮发酵品质定级为2级尚好。2)1、2和3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氨态氮占总氮比及乙酸、丙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p H显著低于1和3 cm组(P0.05);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1和3 cm组(P0.05)。3)饲用苎麻青贮前后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3 cm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并且1和3 cm组的总能显著高于2 cm组和青贮前的饲用苎麻组(P0.05)。4)饲用苎麻青贮前后的粗饲料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干物质(DDM)和有机物质消化率(OMD)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1 cm组的相对饲用价值(RFV)为最低,显著低于2 cm组(P0.05)。综合分析,2 cm切碎长度饲用苎麻青贮的发酵效果、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较佳,具有较高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其中粗蛋白质设17.0%、18.5%、20.0%三个水平,大米活性肽设0、1%、2%三个水平,研究了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和大米活性肽的不同添加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的日粮中添加1%~2%的大米活性肽,可明显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增加5.37%~7.13%和4.62%~5.49%,料重比降低了0.63%~1.86%;还可将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1.5~3.0个百分点;同时,添加1%~2%的大米活性肽还能显著增强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