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小峰熊蜂,试验以采自河北雾灵山地区小峰熊蜂野生蜂王与人工繁育子代蜂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2种蜂王的死亡率、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蜂王寿命及蜂群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100只工蜂日、3个月后的工蜂数、3个月后的雄蜂数、新生蜂王数及新生蜂王交尾率等指标,研究野生与人工繁育的小峰熊蜂的蜂王和蜂群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野生蜂王与子代蜂王的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及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和100只工蜂日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子代蜂王的死亡率及新生蜂王交尾率较野生蜂王高,子代蜂王的寿命较野生蜂王短,子代蜂王的新生蜂王数较野生蜂王数少。说明现阶段小峰熊蜂人工室内繁育的蜂王所繁育的蜂群完全可以替代野生蜂王繁育的蜂群,但人工繁育的子代蜂王与野生蜂王及其蜂群的发育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由它们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徐希莲 《蜜蜂杂志》2011,31(5):46-46
在蜜蜂养殖过程中,利用蜜蜂授粉就需要有蜂箱,现蜂农使用的蜂箱都为木质结构,比较笨重,不利于搬运,也没有专门的喂养结构,通常只能进行简单的喷洒喂养,既不科学,也容易造成浪费。在授粉过程中,蜂农一般只是在蜂箱外放个容器,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中,昆虫是植物最主要的传粉者,熊蜂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与植物间建立巧妙的适应关系,熊蜂也因此成为现代农业生产应用授粉的主要昆虫之一。现从熊蜂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二方面对熊蜂在植物授粉中的行为适应性进行了描述,最后对熊蜂的授粉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一些农民开始关注蜂授粉价值,并开始尝试把它作为农业实现优质、高产的一个有效技术手段加以应用。蜂授粉增产的实例在很多地方都有报道,但普通家养蜜蜂直接放入棚室进行授粉时,蜜蜂往往在棚室内乱飞乱撞,或者从通风口飞出,重者甚至撞死,蜂群损  相似文献   
15.
田间设巢诱捕切叶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山西、陕西、吉林、新疆、北京的部分野生切叶蜂进行野外田间设巢诱捕,并观测其活动规律.结果诱捕野生切叶蜂13种,切叶蜂的倒寄生蜂2种,确定了用木制重组巢管在诱捕和释放方面可作商品蜂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影响早春壁蜂授粉后回收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综合技术改进,使壁蜂回收率比常规放蜂法提高4~6倍,达到1∶4.3, 有效提高了壁蜂繁殖数量.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地区蜜蜂授粉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蜂授粉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番茄栽培面积占我国蔬菜面积的15%左右.近年来,设施番茄发展很快,实现了周年栽培.番茄花期,均采用人工蘸花、机械振动等方法来保证坐果率和产量,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明显弊端.  相似文献   
19.
熊蜂是设施作物优良的传粉昆虫,并且能够人工周年室内饲养,是实现熊蜂授粉产业化的理想蜂种之一,而且国外已有成功经验,熊蜂授粉蜂群作为商品实现了出口创汇。国内熊蜂人工繁殖的研究和授粉应用示范已有20年,其对授粉作物的增产提质作用和效果也已得到充分证明,但在推广应用的规模和进度上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远没有达到产业化的程度,究其原因,在熊蜂种质资源的筛选、人工室内规模化饲养繁育和熊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实现熊蜂授粉产业化的三个关键步骤和环节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就现阶段阻碍国内熊蜂授粉产业化实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熊蜂分类学基础研究,开展国内熊蜂良种评价和规模化周年繁育技术研究,同时在授粉应用推广中不要过于强调熊蜂授粉的增产效果,完善和普及授粉应用配套技术体系,加强对进口授粉蜂群的应用管理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切叶蜂诱捕繁育与天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叶蜂是豆科植物最好的传粉昆虫,它可以使苜蓿草种产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种子产量与品质。在对切叶蜂研究应用方面,备受国内外有关学者关注。特别在籽种产业中,切叶蜂在国内大豆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叶蜂人工繁育技术能否成功可直接影响获取切叶蜂数量的多少,最终关系到大豆育种速度和畜牧产业能否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