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4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林业   540篇
农学   241篇
基础科学   274篇
  273篇
综合类   2243篇
农作物   389篇
水产渔业   212篇
畜牧兽医   1265篇
园艺   424篇
植物保护   151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65份来自种质资源库的水稻品种为材料,根据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产量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介于1.607~2.000之间,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及穗着粒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0.586和0.5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5个水稻材料可聚为22个类群,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较远,种质资源分化程度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212%,并通过对应的特征向量获得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粒数因子、结实率因子及有效穗数因子,可以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每个品种的各主成分排名及综合排名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前5名的水稻材料分别为奥野占6号、R995、油粘8号、丝苗12和R998。在水稻育种中应注意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并在亲本选配时选择遗传距离较远且综合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992.
通过比较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干物质质量分数和营养品质,筛选出适合陕北农牧交错区种植的品种。在田间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干物质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金皇后’、‘WL319HQ’结实期株高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表明其生长速度和生长能力高于其他品种;‘金皇后’和‘中草5号’总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陕北’;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均大于17.0%,表明其均能达到一级牧草标准,且‘陕北’的相对饲喂价值均低于其余13个引进苜蓿品种。综上表明,‘金皇后’‘皇后’‘中草5号’‘甘农3号’等紫花苜蓿品种均具有在陕北农牧交错区推广种植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3.
2015年初,湖北省某县启动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工作。为了解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和阳性场户的地理分布,对该县1 567户养羊场户分两阶段抽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c ELISA垂直试验进行检测,获知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的群体血清流行率。结果显示: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真实群体血清流行率为2.00%,不同乡镇和不同养殖规模养羊场户的群体血清流行率分别在0~11.16%和0.67%~25.58%之间不等;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场户74户,其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主要集中在4个乡镇,以存栏量在50只以下的养羊场户居多;不同乡镇和不同养殖规模养羊场户中的布鲁氏菌病分布情况不同。调查结果提示,应根据本底调查结果,制订净化方案,实行布鲁氏菌病区域化管理,同时加强对不同流行区域间羊群移动的检疫监管。  相似文献   
994.
基于GIS的崇州市农业地质背景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和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对崇州市开展农业地质背景调查和适宜性评价。[方法]在Delphi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崇州市农业地质背景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各因子的单一和组合影响权重。选取权重影响较高的多个因子通过GIS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多因子叠加影响下崇州市农业地质背景适宜性评价的等级划分。[结果]崇州市西南部地质背景适宜性评价等级最高,最适宜主导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中部和中北部适宜性评价较高,可作为示范基地扩展建设区域;中部和东部地区具有发展种植主导农作物的潜力。[结论]研究结果为崇州市的农作物种植和粮食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等,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16年8月23—24日青海省河南县出现的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探讨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在588 dagpm线副高控制范围内高湿高温状态下,冷暖空气的汇合以及切变辐合造成了此次对流不稳定;在具备充分水汽供应的条件下,垂直方向上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配置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对流旺盛、雷达强回波带过境的地方会造成强降水。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模拟自然条件,用小白菜苗饲养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组建了其年龄特征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出反映其种群增长动态的几个重要参数。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世代总存活率为0.57,净繁殖率为96.636 6,平均世代周期为43.9 d,内禀增长率为0.104 0,周限增长率为1.109 6,种群翻倍时间为6.7 d,在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虫、蛹)年龄组占85.47%,成虫期年龄组占15.53%。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娄底市草坪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状况,通过野外调查、查阅植物标本信息和文献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重要值等指标,确定娄底市草坪常见杂草有68种,隶属28科58属,以菊科、禾本科、伞形科为优势科;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等13种杂草为杂草优势种,应列为主要防控对象。本研究为娄底市草坪杂草的防控与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料,也可为其他地区杂草的类似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常绿植物冬季叶片变红是一个普遍发生的现象,该现象的研究对揭示常绿植物冬季叶片生理生态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人居环境冬季景观的营建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中基于国内外常绿植物冬季叶片变红相关研究文献,对常绿植物冬季叶片变红的影响因子及叶片变红的适应性机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常绿植物冬季叶片变红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9.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量随着虫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N→∞时,十斑大瓢虫的1~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在1 d内对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1628、158.7003、556.3928、988.1128、841.0084、589.4011头。十斑大瓢虫幼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为y=3.9123x2.2092(R2=0.8093),随着日龄的增加捕食数量呈指数关系逐渐增加。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9453x2-28.274x+827.44(R2=0.456)和y=0.8762x2-31.511x+635.38(R2=0.7188),随着日龄期的增加捕食数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由于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加,加之农村防雷设施不健全以及农民防雷意识薄弱,因农村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该文分析了宿松县农村防御雷电灾害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防御雷电灾害的对策建议,为降低农村雷电灾害,建设宿松美好和谐平安乡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