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9篇
基础科学   12篇
  123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对阜康市草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2.
通过2006~2007年开展富蕴县草地资源调查,对草地资源和生产力现状进行综合描述,分析草地类型特征、组成,并对草地产草量和载畜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3.
<正>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良好的饲养管理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鸡场做好饲养管理有赖于采取下列综合性防疫措施:搞好环境卫生、合理免疫接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等以提高家禽的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检疫、隔离、消毒等措施。1加强管理,建立健康鸡群  相似文献   
154.
【目的】从土壤改良指标中找出差异明显、对植物篱土壤改良作用研究贡献大的指标,为以后植物篱土壤改良研究中指标的选取提供参考,并筛选出适宜于长江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改良作用较好的植物篱模式。【方法】从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根系状况和水土保持特性4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作为土壤改良作用指标,根据信息熵理论确定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利用熵权决策法计算6种植物篱模式(柑橘、沙梨、花椒、黄荆、桑树、紫背天葵)与理想植物篱模式的贴近度,比较其土壤改良作用的大小。【结果】研究不同植物篱模式的土壤改良效果时,可考虑选择熵权大的指标来进行比较;15个土壤改良指标中,饱和导水率的熵权最大,为0.123,其次是水解氮(0.097)和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0.091),阳离子交换量的熵权最小,为0.046。以贴近度为指标进行比较,6种植物篱模式的土壤改良作用大小为黄荆类(0.652)>沙梨类(0.690)>柑橘类(0.769)>桑树类(0.778)>紫背天葵类(0.782)>花椒类(0.817)。【结论】15个土壤改良指标中,反映土壤物理性质的指标对比较不同植物篱模式土壤改良作用大小的贡献较大;黄荆枝叶茂盛,根性发达,土壤改良作用最好,通过熵权决策法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55.
研究了电流变减振器在铣床振控制中的应用。理论分析表明:电流变减振器的刚度及阻尼随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主振系统的振幅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电流变减振器的减振效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但并不是场强越大效果越好,而有一最佳值。只要场强选取适当,采用电流变减振装置可以控制铣床心轴颤振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6.
为研究高速公路边坡侵蚀沟的发生、发展规律,该文选择银武高速公路同心至固原段固原立交2.5 km的范围作为研究区段.在2006年6—8月间,根据不同公路边坡类型和防治措施,设置6个观测小区,采用体积量测法,实地调查公路边坡侵蚀沟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用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记录降雨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沟蚀量与降雨量并没有显著关系,而与平均降雨强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平均降雨强度只有大于9.47 mm/h时才有可能发生沟蚀,而且平均降雨强度越大,产生的沟蚀量越多;当平均降雨强度相当时,降雨量越大,产生的沟蚀量也越多;六棱砖防护措施能防止边坡沟蚀的产生,拱形框架梁防护措施能够很好地控制边坡沟蚀的发育;在同样有六棱砖或拱形框架梁防护下,结合植物措施后,其防护效果更佳.弃土场边坡侵蚀沟发育最为剧烈,一个雨季产生的沟蚀量达9 779.55 t/km2   相似文献   
157.
重庆四面山4种人工林地土壤粒径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分形模型,对重庆四面山4种人工林地土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地的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在土层0-40cm深度平均在2.625~2.693,随土壤层深度的变化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差异不显著,而随林地类型的不同差异显著;从总体上看,4种人工林地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木荷石栎混交林(2.693)>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2.688)>杉木马尾松混交林(2.659)>杉木纯林(2.625),木荷石栎混交林的土壤结构最好,杉木纯林的最差;在四面山地区阔叶混交林不仅对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其土壤的抗蚀能力和渗透性能也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对于该地区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土壤中黏粒含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表现为黏粒含量越高的土壤,其分形维数也越高,当土壤中直径<0.001mm黏粒含量的质量百分数在11.38%左右时,其土壤结构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8.
三峡库区缓坡林地产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峡库区重庆市缙云山为研究地,以坡耕地为对照在当地布设混交林、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和坡耕地五种植被结构的标准径流小区,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降雨量、降雨历时、平均降雨强度、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持续时间五个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种植被类型地表径流开始出现时间差异显著,其出现时间早晚依次为:坡耕地、阔叶林、灌木林、毛竹林地、混交林;地表径流持续的时间差异不显著,径流持续时间依次为: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坡耕地、阔叶林。(2)从水源涵养林角度出发,5种植被类型减少地表径流量存在显著差异,地表径流量依次为:坡耕地、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阔叶林。(3)建立了混交林、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四种林分和以坡耕地为对照共5种植被类型坡面产流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因子具有很强的显著性和极高的拟合度,能准确的对坡面产流讲行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9.
火灾区土层浅薄,气候寒冷,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后果严重,森林面积的减少可能直接影响到河川水文状况,大面积森林被烧毁后,应充分注意森林涵养水源作用可能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0.
三峡地区裸地和农耕地土壤流失量及其时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坡面耕地和裸地砂砾化面蚀是流域产沙的主要源地之一,在这一地区的土壤流失研究结果表明,由耕地和裸地砂砾化面蚀导致的土壤流失量月分布与月降雨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土壤流失主要分布在3~10月份,农耕地依田面坡度大小,其土日流失量为100-4000t/km2a,地面坡度23°以上的裸地土镶流失量在3000~6000t/km ̄2.a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