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2篇
  8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草莓新品种甜查理保护地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查理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培育的草莓新品种,我所于2002年从美国引进。经过多年试栽,表现早果、丰产、优质、外观鲜艳、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表现性状及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72.
 对云南省药用石斛(Dendrobium Sw.)种植区域的生产现状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考察和评价。调查表明,云南省石斛植物自然分布呈L型,人工种植区域集中在北纬25°以南地区,可分为滇西南、滇南和滇东南种植区。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目前至少有80多家企业和农户从事药用石斛种植,主要种类有铁皮石斛(D.candidum Wall.)、齿瓣石斛(D.devonianum Paxt.)、流苏石斛(D.fimbriatum Hook.)、鼓槌石斛(D.chrysotoxum Lindl.)和金钗石斛(D.nobile Lindl.)等。栽培模式以人工设施栽培法为主,部分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法。栽培基质以锯木屑或树皮碎片为优;种苗多数来源于组培苗。常见病害为炭疽病、黑斑病和疫病,虫害不严重,蛞蝓和蜗牛危害较频繁。初加工还处于小规模水平。  相似文献   
73.
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细菌性病害,是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生物防治是解决烟草细菌性青枯病的一条理想途径。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生物手段防治烟草青枯病在室内表现为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生防因子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大田上的防治还不够稳定,防效不太理想。笔者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利用诱导剂、生防菌、转基因植物及其他生物资料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建立以烤烟水旱轮作为主的轮作制度和采用无公害的植物抗逆诱导剂来提高植物对青枯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74.
 对云南省境内分布的三七野生近缘种种质资源进行考察,共采集到包括屏边三七、竹节参、狭叶竹节参、疙瘩七和珠子参在内的野生种质资源138份。部分三七野生近缘种已濒临灭绝,开展对这些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系统研究是防止种质流失和保护资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5.
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时空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预测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LCC)及其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为区域土地利用决策和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30 m分辨率的海南岛1990,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ArcGIS与InVEST模型,探究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碳储量响应状况,并引入GeoSOS-FLUS模型预测研究区2030年土地利用多情景变化特征及其对未来不同情景下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 ①1990—2020年研究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②30 a间LULCC导致区域碳储量持续减少,达到1.50×106 t且年变化率为5.00×104 t/a。建设用地的大肆扩张及林地退化是导致碳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未利用地→草地”为碳储量增加中最明显的图谱变化,“草地→林地(人工林地)”是碳储量减少中最显著的图谱变化。③2020—2030年的3种预测情景中,林地仅在生态优先情景下得到了有效保护,且面积增加了11.91 km2。建设用地在3种预测情景中均呈现不同程度扩张态势,且发展优先情景涨幅最大。[结论] 海南岛大面积高碳密度的天然草地转换为低碳密度的人工林地,高碳区转变为低碳区,区域固碳能力削弱。应采取提高林地、草地等地类比重等一系列的土地利用调控政策,加大区域碳源向碳汇转换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76.
1、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有哪些职能?根据《湖南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职能有:承担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工作;承担国家和各地、各部门下达的林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质量普查及产品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等检验工作;承担林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纠纷调查、鉴定和评价,承担委托、仲裁等检验工作;开展林产  相似文献   
77.
杂交水稻后期增施氮肥对籽粒的增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粒肥对水稻粒重的综合影响,为制定杂交水稻优化栽培方案提供参考,采用盆栽和大田两种栽培方式,研究了杂交水稻在生育后期施用氮肥增施粒肥对水稻后期灌浆进程、千粒重和谷粒充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粒肥可延长水稻籽粒灌浆时间5~7d,有利于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后期施氮肥使水稻千粒重增加2~2.3g,增加幅度达到7%左右;千...  相似文献   
78.
马尾松3代杂交子代幼林松脂化学组分的GCA/SC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促进优质脂用马尾松的遗传改良。[方法]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5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马尾松3代种质幼林,通过调查各单株生长性状以及测定松脂化学组分,揭示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的遗传变异规律及遗传控制方式和它们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共检测出23种松脂组分,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组分含量分别占松脂含量的7.29%、1.50%和91.17%。13种平均含量高于松脂总量0.1%且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的马尾松松脂主要组分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GCA效应,而SCA效应较不显著。除去氢枞酸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8,12-枞二烯酸加/显性效应相当外,其余主要组分均是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各松脂主要组分家系遗传力为0.655 0.949,受中度或高度的遗传控制。研究还发现,马尾松松脂单萜主要组分中α-蒎烯、莰烯、β-蒎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其中一种组分的选择可能会带来其它单萜组分的同增或同减。而二萜组分中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与单萜、倍半萜、二萜组分呈较普遍负相关,与长叶烯、海松醛、去氢枞酸、8,12-枞二烯酸、枞酸和新枞酸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的选择将会对大部分松脂组分产生抑制作用。此外,马尾松多数松脂主要组分与树高、地径相关性并不明显,松脂化学组分与生长似受不同的遗传机制控制,两种性状可能相互独立。[结论]幼龄期马尾松松脂大部分组分具有显著的GCA效应,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受中度或高度遗传控制。树高和地径与松脂各组分含量不相关,但部分松脂组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为马尾松脂用性状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湖南林业碳汇发展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家政策、碳汇交易等内容分析了林业碳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湖南林业碳汇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
研究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在匍匐和攀援方式下的形态、生物量和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 匍匐的南美蟛蜞菊花数明显多于攀援的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而平均节间长显著(p<0.05)低于攀援植株。除平均节间长外,攀援的五爪金龙分枝节数、分枝叶片数、节总数、花数和叶总数均明显高于匍匐的植株。2)攀援的南美蟛蜞菊植株叶、节和花干重均极显著低于匍匐的植株。攀援的五爪金龙植株叶极显著高于匍匐的植株,节和花干重也高于匍匐的植株。3)匍匐的南美蟛蜞菊除花干重显著高于攀援的植株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攀援的五爪金龙植株叶干重比极显著高于匍匐植株、花干重比显著高于匍匐的植株,而茎干重比则极显著低于匍匐的植株。说明南美蟛蜞菊和五爪金龙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尤其是五爪金龙),这也许是二者具有较强入侵性和能够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