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2篇
  19篇
综合类   191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27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41.
本研究选取3种秸秆发酵剂,探究不同微贮处理对西藏主要农作物小麦秸秆的饲用品质影响。共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添加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种组、添加秸秆发酵剂组、添加益加益秸秆发酵剂组。小麦秸秆添加3种菌剂发酵后感官评分均提高;小麦秸秆添加秸秆发酵剂和益加益秸秆发酵剂发酵后,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了NDF和ADF含量(p<0.05),EE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秸秆发酵剂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EM菌种组(p<0.05),小麦秸秆添加菌剂发酵后,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秸秆发酵剂和益加益秸秆发酵剂与对照组比,降低了小麦秸秆pH值、NDF和ADF,提高了乳酸、乙酸、丙酸和EE含量,小麦秸秆的发酵品质和饲用价值均得到显著改善。添加EM菌种组与对照组相比,pH值偏高,发酵后小麦秸秆的营养成分未得到显著改善,但发酵后显著提高了乳酸、乙酸和丙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2.
采集海南岛尖峰岭地区低地雨林次生林、山地雨林次生林和山地雨林原始林土壤,基于绝对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热带雨林土壤中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固碳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与基因丰度均表现为低地雨林次生林高于山地雨林原始林;尖峰岭热带雨林土壤固碳微生物优势菌门为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44.28%~70.60%)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11.95%~33.73%),优势菌属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11.53%~31.06%)、诺卡氏菌属(Nocardia,4.97%~17.07%)、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4.44%~12.97%)、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2.62%~9.20%)、芽绿菌属(Blastochloris,4.34%~10.12%)、固氮弧菌属(Aromatoleum,1.97%~5.39%)、分枝菌酸杆形菌属(Mycolicibacterium,1.71%~3.78%)、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1.97%~2.65%)、...  相似文献   
143.
水稻表层根系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根系形态特征的定量研究对于改进农田管理方式、水稻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表型组技术迅速发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水稻根系生长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同时配合施肥、灌溉、光照、温控等环境监控技术已成为水稻育种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新型技术手段,而根系图像分割技术是进行后续表型组学分析的重要基础之一。由于生长在土壤中的水稻根系图像具有对比度低、信噪比低、纹理复杂的特点,分割十分困难。针对此问题,研究了主干-分支连接算法、基于形态特征的局部阈值分割算法和基于形态特征的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对生长在土壤中水稻根系图像进行分割处理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主干-分支连接算法虽然保留了大量细节,但是受噪声影响严重,其结构略显杂乱,毛刺现象严重;基于形态特征的局部阈值分割算法能保留更多根部的细节,但轮廓断裂的现象比较严重;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分割的图像根系连续性较好,毛刺现象也得到了抑制,但是细小的须根无法保留。最终将两种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一种适用于水稻表层根系图像分割的综合算法,则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分割结果,为后续水稻根系性状提取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4.
干旱胁迫严重限制了甘蓝型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耐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将QTL定位与转录组测序相结合,是鉴定甘蓝型油菜耐旱候选基因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干旱敏感品系三六矮和耐旱品系科里纳-2构建的F2:6和F2:8重组自交系群体幼苗进行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利用SSR和SNP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鉴定耐旱相关QTL和候选区间,结合耐旱材料No11和干旱敏感材料No28的转录组测序,筛选耐旱相关候选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甘蓝型油菜幼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使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耐旱相关QTL和候选区间分布于A01、A02、A06、A08、A09、A10、C02、C03、C04、C06和C09染色体;对耐旱材料和干旱敏感材料正常灌溉、干旱24 h、36 h和48 h进行转录组分析,主要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光合作用、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核糖体、昼夜节律及角质、木栓素和蜡质的生物合...  相似文献   
145.
[目的]采用传统煎煮方法对人工培植竹荪与野生竹荪的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以及两者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人工培植竹荪品质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维生素C为对照品,利用DPPH自由基、·OH法测定竹荪传统水煎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总还原能力。[结果]野生竹荪水煎物和人工培植竹荪水煎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均比维生素C弱,且研究产地的人工培植竹荪与野生竹荪的抗氧化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仅从抗氧化能力考虑,人工培植竹荪与野生竹荪水煎煮提取物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考虑用人工培植竹荪替换野生竹荪。  相似文献   
146.
以环境土壤标准物质GSS-403和GSF-3作为土壤测试样品,采用石墨消解法与微波消解法的不同仪器的前处理,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消解液中铬、镉、铅、铜、镍的含量,比较不同仪器前处理消解方式的精密度与准确度。结果表明,均为标示值范围内,微波消解法可达到较高的精密度与准确性,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3%~1.6%;石墨消解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0%~5.4%,适用于一次消解大量样品。微波消解法酸耗小,操作简单、人员安全、测定结果准确度较高,更适合环境监测工作中大批量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7.
为探明绿色农产品基地土壤pH值及养分状况,对宁波市43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甘蓝类蔬菜基地进行调查,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滨海盐土上绿色食品甘蓝类蔬菜基地的土壤pH值极显著低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不同施肥方式是影响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的主因:厩肥降低碱性土壤pH值的作用最明显,沼液+化肥和厩肥+化肥的施肥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高。随着种植年限延长,甘蓝类蔬菜基地土壤pH值降低,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增加。绿色食品种植模式更有利于土壤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8.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源整合是指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按照特定的方式,结合农民工特点,不断从外部环境中汲取资源,对闲散分布在不同主体的资源进行有效组合,通过组织的重新分配和利用,资源的潜在价值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巩固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介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背景以及资源整合相关理论,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优势和环境优势,探究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有效整合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王旭娜  江敏  钟锐  缪一恒  吴涵长  余苗苗  吴丹 《水产学报》2018,42(11):1787-1803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化特征及其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16年4月至9月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水质及浮游植物的监测,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113种浮游植物(包含20个未定种),分别属于7个门、59个属别,从种的数量上来看,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18种(含3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一批次共鉴定出10种(含1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二批次共鉴定出14种(含2未定种)优势种,养殖初期优势种为硅藻门,之后是绿藻门,最终以蓝藻门为优势种。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可知,绿藻门主要受pH、无机氮的影响(包括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蓝藻门主要受磷含量的影响(总磷和活性磷),硅藻门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格外关注温度、pH以及氮磷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0.
海南普通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叶枯病严重危害水稻的生产,防治白叶枯病的工作刻不容缓。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培育具有抗性的水稻新品种。但是来源于栽培稻的抗病基因抗谱窄、数量有限,因此从野生稻中发掘抗白叶枯病基因,对培育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接种4个菲律宾白叶枯病菌小种对海南普通野生稻进行抗性鉴定,同时利用目前克隆的已知抗性基因设计分子标记进行PCR分析,检测了其中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结果表明,来自海南不同地区的15个普通野生稻居群均表现出对白叶枯病菲律宾小种一定的抗性。功能标记检测结果发现,15个居群的普通野生稻中含有Xa1或其同源基因,但均不含有xa5、xa13抗病基因;7个居群能够扩增出Xa21抗病基因条带;Xa27抗病基因条带能够在另外7个居群中被扩增出。研究结果为发掘具有抗白叶枯病特性的海南普通野生稻材料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