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森林可燃物理化性质与燃烧性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森林可燃物的理化性质出发,介绍了简单描述,测定,加权赋值,统计等研究森林可燃物燃烧性的方法。论述了抽提物、热值、燃点、灰分、含水率、燃烧速度等燃烧性常用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应用热分析技术研究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  相似文献   
33.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农业农村人才规划》)颁布。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在未来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将重点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  相似文献   
34.
35.
禽流感的病原特性和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曾对世界上的养禽业造成过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美国政府于1983—1984年在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新泽西州为了扑灭和净化由H5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引起的禽流感,耗资超过6000万美元;1993—1994年墨西哥爆发的H5N2亚型禽流感,造成2.7亿只鸡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7亿美元;1997年香港爆发禽流感,约有150万只鸡、鸭、  相似文献   
36.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观察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脾脏、胸腺、法氏囊、十二指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除了坏死变化外还有很明显的凋亡变化,两者往往同时存在。疾病过程中,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是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结构正常,染色质初期浓集成团,聚集于核膜的周边,随后出现染色质凝聚,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现象。淋巴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共同造成了淋巴细胞的大量损耗,淋巴细胞的这种变化可能在鸭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DEV急性感染可诱导成年鸭体内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ORF5)以不同免疫途径(基因枪和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以PBS和空载质粒pcDNA3.1(+)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及间接ELISA试验分别对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及小鼠血清中特异性PRRSV血清抗体IgG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cDNA—PRRSV-ORF5基因疫苗接种小鼠后外周血对ConA有明显的反应性,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CD4^+T淋巴细胞数在免疫后7d高于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在免疫后28d高于对照组,不同途径基因疫苗接种小鼠后均诱导小鼠产生PRRSV特异性IgG。在诱导细胞免疫方面,基因枪和肌肉注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在诱导体液免疫方面,基因枪法优于肌肉注射。研究表明制备的pcDNA—PRRSV—ORF5基因疫苗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其机体产生良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基因枪法较肌肉注射更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产生。  相似文献   
38.
鸭瘟病毒弱毒株在免疫雏鸭体内的分布和排毒规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鸭瘟病毒(DPV)弱毒Cha株经皮下、口服和滴鼻3种途径免疫1日龄雏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病毒在体内分布和排毒规律。Cha株免疫雏鸭后,对血液、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舌、肌肉、骨髓、粪便和食道共19种组织PCR检测结果如下:(1)皮下接种雏鸭后4h,即可在心、肝、脾、肾、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和小脑共10种组织中检出DPV的DNA;8h后,所有采取的组织器官均可检测到DPV的DNA。(2)口服接种雏鸭后4h,可在舌和食道中检测到DPV的DNA;8h后,可在心、肝、脾、肾、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舌、食道和血液共12种组织器官中检出DPV的DNA。(3)滴鼻接种雏鸭后4h,未能在各种组织中检出DPV的DNA;8h后,可在心、肝、脾、肾、胸腺、延脑、大脑、小脑、舌、食道和血液共11种组织中检测到DPV的DNA。(4)在3种免疫途径中,检出时间最早和检出率最高的组织器官为肝脏、脑(大脑、小脑和延脑);3种途径免疫的鸭,从免疫后12h至21d均能从所有采集的组织中检测出DPV DNA。  相似文献   
39.
刘菲 《茶叶学报》2021,62(1):11-15
为提高岩茶副茶的利用率,本研究以肉桂品种特级岩茶副茶为原料,开发一款适合普通消费者饮用的挂耳岩茶包.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现,采用比容为4 mL·g-1的副茶、投茶5 g、注水200 mL、浸泡20 s后,挂耳茶包茶汤香气馥郁、持久,滋味具有高端肉桂品质特征.该挂耳茶包加工方法简单易行,冲泡方便,可有效促进武夷岩茶产区的副茶利用率.  相似文献   
40.
以超速离心浓缩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的鸭瘟病毒(DPV)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DPV血清,用饱和硫酸铵沉淀结合DEAE-Sephedax-A-50离子交换柱层析提纯兔抗DPV IgG,建立了检测甲醛固定鸭体组织石蜡切片上DPV抗原的间接酶免疫组化法。该法能特异地检测出DPV感染鸭组织中的DPV而对鸭疫里默氏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5∶A)、鸭源大肠杆菌(O1)感染致死的鸭组织以及正常鸭组织呈阴性反应,检测DPV感染死亡鸭的肝、十二指肠、脑、脾和胸腺的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相同。其敏感性高于原位杂交。对DPV CH强毒株人工感染致死鸭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可特异检测到肝、肺、肾、脑、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法氏囊、脾脏、腺胃以及食管中的DPV。DPV主要分布于这些器官的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1992-2004年经10%福尔马林保存的鸭瘟临床病例的肝脏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法可用于DPV感染鸭的诊断和定位检测,也可用于对甲醛固定组织进行回顾性诊断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