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163篇
  120篇
综合类   861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492篇
园艺   175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穴盘育苗技术是以草炭、蛭石、珍珠岩等轻型材料为育苗基质,以不同规格的塑料穴盘为育苗容器,将植物种子直接播入穴盘培育植物幼苗的一种方法。穴盘育苗属于容器育苗,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培育桉树、木麻黄、马尾松等容器苗,起步较早,但在以后的时间段发展缓慢。20世纪60年代美国Speedling公司的创始人之一Georgge Todd教授首先使用发泡聚苯材料制作穴盘,并将其运用到蔬菜育苗  相似文献   
32.
33.
本实验室2014年从吉林省某地暴发严重腹泻的病羊群分离出肠道病毒(CEV-JL14)和小反刍兽疫病毒,表明这2种病毒在该次疫病的暴发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羊群中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羊肠道病毒混合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建立的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原的夹心ELISA试剂盒和检测羊肠道病毒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对采自吉林省和内蒙古地区的共计1 167份羊粪便分别进行检测,发现被检羊群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羊肠道病毒混合感染。羊群混合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羊肠道病毒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该发现为今后上述病毒引起的疫病的诊断、防治提供流行病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通过雏鸡阶段、育成阶段、产蛋阶段、防疫和消毒工作这几个方面介绍了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35.
正1 入门前的准备1.1 实验室处于封闭状态。实验操作进行中时,要限制非实验人员的进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1.2 张贴国际通用的生物危险标识。1.3 只有经过培训和许可的人员方能进入实验室。2 岗前培训2.1 实验、研究人员、外来工作人员、学生使用实验室前必须参加生物安全培训。2.2 要接受有关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处理程序。2.3 每年要接受一次最  相似文献   
36.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乳酸菌与酵母菌的复合菌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浆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复合菌的最适添加量。选取体况相近、妊娠第80天的3胎"大×长"杂交母猪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Ⅱ组和Ⅲ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300和450 mL/d的乳酸菌与酵母菌的复合菌发酵液。预试期5 d,正试期37 d。正式试验从妊娠第85天开始,产后第7天结束,其中产后7 d内饲粮中不添加复合菌发酵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Ⅱ组的仔猪初生窝重显著增加(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的仔猪初生重显著增加(P0.05)。2)Ⅰ组和Ⅱ组分娩母猪的血浆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增加(P0.05),Ⅱ组的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增加(P0.05)。3)Ⅰ组和Ⅲ组分娩母猪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从繁殖性能和血浆脂质代谢来看,复合菌发酵液的最适添加量为300 mL/d;从血浆抗氧化能力和经济效益来看,复合菌发酵液的最适添加量为150 mL/d。  相似文献   
37.
正造成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氧,二是低温。越冬期,越冬鱼类会受到水体环境、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采用越冬前水质调控技术、越冬期间生物增氧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机械增氧技术、化学增氧技术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综合的方法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38.
6月份是果树管理的关键季节,果实套袋基本结束,做好以下工作至关重要。一、继续套袋6月上旬为套袋适宜期,没有套完的可延长至中旬,最晚不能超过6月20日。套完塑膜袋10-15d后再套纸袋,生产的果实个大、色泽好,高档果率在90%以上,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9.
韩彦艳  杜军华  刁治民 《青海草业》2011,20(3):22-28,32
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由于秸秆本身的难降解性和当前处理秸秆的技术水平有限,目前存在秸秆过剩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好秸秆资源是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农作物秸秆成分及其化学结构,降解秸秆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秸秆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处理秸秆的方法,微生物发酵秸秆类饲料的应用效果,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哺乳母猪免疫和抗氧化的影响,选取健康经产长白母猪32头(胎次和预产期相近),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250、500、1000 mg/kg丁酸梭菌。预试期7 d,试验期为28 d(产前7 d至21 d断奶)。结果表明:哺乳第1天,1000 mg/kg丁酸梭菌组血清中IgA、IgM和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哺乳第21天,250、500、1000 mg/kg丁酸梭菌组Ig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0 mg/kg丁酸梭菌组IgM和IgG含量均为最高;哺乳第1、10、21天,1000 mg/kg丁酸梭菌组IL-6和IL-1β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哺乳第1、10、21天,各丁酸梭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哺乳第1、21天,500、1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过氧化氢酶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哺乳第21天,500 mg/kg丁酸梭菌组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哺乳第1天和第21天,1000 mg/kg丁酸梭菌组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得出,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显著提高母猪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且添加量为500~1000 mg/kg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