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目前,国内外对于酸化剂、益生素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是,由于试验动物的品种、年龄、试验条件、添加剂量等不同,试验的结果变异很大。以往的试验研究多集中在单一物质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酸化剂、益生素在相同条件下的效果比较的试验较少,尤其是对延胡索酸和芽孢杆菌的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22.
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对猪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皮下注射和饲料添加不同剂量二丁酰环腺苷酸 (dbc AMP)进行饲养试验 ,研究了其对生长肥育猪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调控的效果。结果表明 :皮下注射 1.0 mg/ kg和饲料添加 2 0 mg/ kg为最佳调控剂量 ,生长猪血清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 37.6 2 %和 37.2 9% (P<0 .0 5 ) ,血脂含量分别提高 14 .77%和 15 .6 6 % (P<0 .0 5 ) ;肥育猪血清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 33.0 1%和 32 .35 % (P<0 .0 5 ) ,血脂含量分别提高 12 .36 %和 15 .97% (P<0 .0 5 ) ;生长猪和肥育猪血清TG、HDL、VL DL 含量明显提高 (P<0 .0 5 ) ;肥育猪背膘厚度明显下降 ,瘦肉率明显提高 (P<0 .0 5 )。生长猪和肥育猪血清 TP、AL B和 GL OB含量增加 (P<0 .0 5 ) ,AL T、AST和 AL P活性提高 (P<0 .0 5 ) ;肌肉中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 (P<0 .0 5 )。由此证明 ,dbc AMP对生长肥育猪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有明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3.
浅谈家兔人工催眠技术任晓慧(河北水产学校,秦皇岛066003)家兔在白天极容易出现困倦或嗜睡现象。当家兔进入沉睡状态时,除听觉外,所有感觉器官都表现为反应迟顿,如视觉、嗅觉消失,皮肤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迟顿或消失。把家兔的这种生物属性称为嗜眠性。因为家兔...  相似文献   
24.
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确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检测和证实主动外排系统(外输泵)在细菌多重耐药机制中的作用,用四环素和水扬酸钠对大肠杆菌质控株进行了体外人工诱导,筛选出多重耐药株,再用能量抑制剂CCCP(Carbongl cyanide m-chloropheyhydrazone)时耐药株和质控株进行了环丙沙星摄取抑制试验。结果:在耐药株,其菌体内环丙沙星稳态浓度明显低于质控株;多重耐药株在有CCCP存在时,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而无CCCP的抑制时,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递增缓慢;在质控株,不论有无CCCP存在,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增趋势,且保持较耐药株明显高的水平。结论:体外诱导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主要依赖于菌体外输泵的激活。  相似文献   
25.
马鹿茸不同部位IGF-1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醋酸溶液和乙醇提取了6支马鹿茸的主杠尖部、中部、根部3个部位的多肽,进行了IGF-1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采用RIA法测定了马鹿茸酸粗提物及醇提多肽的IGF-1含量。结果表明,酸粗提物中IGF-1存在游离和与结合蛋白结合两种形式,醇提物中只存在分子量为7.5 ku的游离IGF-1。马鹿茸不同部位酸粗提物和醇提物之间IGF-1含量经RIA法检测表明,主杠尖部、中部、根部3个部位IGF-1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尖部IGF-1含量分别比中部和根部高43.10%(P<0.01)、284.83%(P<0.01),中部比根部高168.93%(P<0.01);经醇提后,各部位之间IGF-1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尖部IGF-1含量分别比中部和根部高42.33%(P<0.05)、164.04%(P<0.01),中部比根部高85.51%(P<0.05)。该试验为马鹿茸的分段利用提供了内在质量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
人工合成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基因。与乙肝表面抗原基因融合,插入pMD-18T克隆载体。经序列分析证明,所得目的基因743bp,与设计一致。提取质粒后用Sma I和Nhe I双酶切。克隆入pIRESlneo-CMV表达载体。构建pIRES-HBsAg/SS质粒。用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包裹后。在Vc獭兔后肢进行肌肉注射。比较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的增重差异,结果发现60d后。试验组家兔累积增重比盐水组高61.02%(P〈0.01)。  相似文献   
27.
根据从西非植物Pentadiplandra brazzeana Baillion果实中分离的甜味蛋白brazzein的成熟区氨基酸序列,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偏爱的密码子,人工合成了5对寡聚核苷酸序列,经体外连接和PCR扩增后得到了187bp的brazzein的编码序列,将该序列插入pET-28a载体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ET-Br。将pET-Br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细胞,诱导表达后得到了与预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蛋白。该蛋白约占细菌可溶性蛋白的18.9%,分离纯化后通过蛋白复性,得到有微甜味的产物。  相似文献   
28.
为探索恢复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方法,文章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营养条件、传代次数与耐药菌敏感性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环丙沙星高度耐药的大肠杆菌菌株[MIC(最小抑菌浓度)=128μg/mL]在稀释8、16和32倍的培养基中传代培养210代后,恢复为敏感菌株(MIC=0.25μg/mL);对环丙沙星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