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8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林业   899篇
农学   464篇
基础科学   672篇
  476篇
综合类   3148篇
农作物   536篇
水产渔业   335篇
畜牧兽医   2232篇
园艺   719篇
植物保护   16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可变电荷土壤对SO42-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三种带可变电荷的红壤在恒定pH和Cl-离子存在条件下对SO42-的吸附.三种红壤的OH-释放量分别仅占SO42-吸附量的12%,14%和20%.砖红壤在pH5.0时的电荷变化占所吸附的SO42-的64-82%.作者认为大部分SO42-以置换水合基的方式被吸附.  相似文献   
972.
昆虫数字图像的分割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以棉铃虫为例,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昆虫图像的分割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介绍了简单直方图分割算法、最佳熵阈值分割算法、模糊集合熵阈值分割算法以及极小误差法阈值分割算法。结果表明,简单直方图分割算法和模糊集合熵阈值分割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分割结果,其中模糊集合熵阈值分割算法获得的分割结果更符合实际需要。而最佳熵阈值分割结果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背景像素而最不符合实际需要,极小误差阈值分割结果则难以反映出棉铃虫鳞翅上的斑纹特征,不符合进一步特征提取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3.
在较低施N量[180kg(N)/hm2]下,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N肥不同基/追比例(1∶2、1∶1和2∶1)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总叶数、株高及产量均因施N而增加,且追N比例越大增幅越大。基施N有利于叶面积扩展,而追施N有利于灌浆期叶面积的维持;籽粒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因施N而提高,且随追N比例增大而增大;淀粉含量以1∶2处理增大,而另两施N处理降低;施N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追N比例较大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可见,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玉米播种至大喇叭口期的华北平原来说,基施N不宜过多,基、追N肥比1∶2最有利于夏玉米农艺性状改善、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74.
太湖流域典型设施蔬菜地土壤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设施蔬菜产业迅速发展,研究设施蔬菜地土壤结构演变特征,对强烈人为作用下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湖地区水稻田、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和犁底层土壤进行理化分析,以土壤大孔隙(>50μ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表征土壤结构,通过与当地传统的水稻田和露天蔬菜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比,研究设施菜地土壤结构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设施蔬菜种植显著增加了土壤大孔隙,并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大孔隙方面主要增加了耕层(0-15cm)50-500μm和>500μm部分的孔隙度,其孔隙度与水田相比分别提高了133%和141%,与露天菜地相比分别提高了120%和50.4%;土壤团聚体表现为小团聚体减少,大团聚体增加,相比于水稻田和露天菜地,耕层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提高了72.3%和26.6%,团聚体破坏率(PAD)降低了46.5%和37.8%;犁底层MWD分别提高83.9%和78.1%,PAD降低42.9%和44.8%。有机质和土壤质地与土壤传输孔隙和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结构参数与有机质含量和砂粒粉粒含量显著相关,研究区土壤质地为粉砂壤土,质地轻,设施菜种植中有机肥施用量倍增,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有利于增加设施蔬菜土壤的大孔隙,增加大团聚体含量,提高团聚体稳定性。轻质粉砂壤土进行设施蔬菜种植后每茬施用有机肥11.3t/ha,能改善土壤结构,有效避免集约化种植后土壤板结现象。  相似文献   
975.
C8605-2是国内表现优秀骨干自交系之一,在新品种选育和种质改良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研究和利用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种质资源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76.
重庆植烟土壤改良及其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重庆烟区植烟土壤酸化、烟株发病率高的情况,改善烤烟产质量,探讨了生物炭、土壤调理剂及其与黑胫康、青枯消配合施用对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生物炭能够降低烟株的总体发病率,改善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但对烤烟的产量、产值、评吸质量有降低作用;将生物炭与黑胫康、青枯消混合施用,能有效提高烤后烟叶产量、产值,降低烟株发病率,改善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烤后烟叶评吸质量;单独施用土壤调理剂对烤烟经济学性状影响不显著,且降低烤烟评吸质量,但能降低烟株发病率、改善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将土壤调理剂与黑胫康、青枯消配施对烤烟经济学性状、烟株发病率、烤烟化学成分协调性的总体效果不如单独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但能改善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综合分析,生物炭与青枯消、黒胫康配施能够有效提高烤后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977.
为了给小麦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总结了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小麦育种团队2010年以来的科研成果及育种经验:(1)育成了11个小麦新品种(系),其中3个通过国家审定,3个通过河南省审定,4个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级试验。育成的新品种(系)平均产量8 073.0 kg/hm2,较对照周麦18号增产6.80%,最高产量潜力12 000 kg/hm2;平均株高75.4 cm,抗倒性较好,抗寒,抗条锈、叶锈病和白粉病,感纹枯病和赤霉病,落黄好;63.6%的新品种(系)携带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1、7+8,平均蛋白质含量15.46%,湿面筋含量32.4%,沉降值47.2 m L,稳定时间10.0 min,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周麦系列品种的品质得以明显改善。(2)采取常规育种+有限回交+分子标记+品质和抗病性鉴定+就地加代技术,把高产矮秆周麦育种材料与国内外优异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7Ag·7DL易位系、7OE优质亚基、对条锈病和白粉病表现慢病性的小麦材料进行杂交组配,创制出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有所突破的优异种质资源10份。并针对周麦系列品种目前存在的遗传基础狭窄、感纹枯和赤霉病、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薄弱等问题,提出周麦系列育种工作重点应在创制新种质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常规育种+分子标记+品质测定+就地加代技术+DH技术+抗病性鉴定等育种体系,选育出高产、稳产、广适、抗倒、抗寒、抗病、耐旱、优质、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小麦新品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978.
[目的]研究富硒营养液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矮抗58、周麦22和郑麦7698为材料,设3个喷施富硒营养液浓度处理和一个空白对照,小区面积14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均显著提高3个小麦品种籽粒的硒含量,硒含量增幅达126.0%~423.7%,浓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同时,有效提高了小麦产量,产量增幅达0.3%~3.3%.[结论]在小麦的关键时期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生产富硒小麦是可行的,冬小麦籽粒吸收累积硒元素特性受小麦品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79.
玉米杂交种丹玉9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玉90是丹东农科院以自选系丹599为母本,自选系丹T13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试验结果表明,丹玉90比目前生产应用的品种增产5%以上,具有抗各种病害、抗倒伏、抗旱性强、品质好等特点,是一个优良的晚熟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980.
通过对2只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毒的病羊进行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了解此病毒对绵羊机体的主要侵害器官及其他各器官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剖检可见肺脏膨隆,体积增大、充满胸腔;肺的表面和切面上见到大小不一、质度较实的黄白色小结节;有些病例肺胸膜的脏层与壁层发生黏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内可见白色泡沫状的黏液。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泡壁上皮细胞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呈乳头状向肺泡腔内或细支气管腔内生长;邻近部位的肺泡腔内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增生。从观察结果中可以看出,绵羊肺腺瘤病毒主要侵害肺脏和机体的免疫器官,可为绵羊肺腺瘤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