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异育银卿口服葡萄糖后血糖、血脂和肝糖原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春芳 《水产学报》2002,26(3):237-241
禁食 4周后对体重为 46± 5g的异育银鲫进行了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 16 7mg·(10 0g) -1体重的葡萄糖之前及之后的 1、2、3、4、5、6、8、10、14、18和 2 4h分别抽血、取肝胰腺 ,分析血糖、血脂和肝糖原含量。实验结果表明 ,血糖在口服葡萄糖后 3h内迅速升高 ,并于 3h时达最高水平 ,以后逐渐下降。口服葡萄糖后 1h血脂含量最高 ,然后开始下降 ,并于 8h时又开始升高。口服葡萄糖后的最初 2h内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 ,随后开始提高 ,并在 6h时达最高峰。用体重为 (16 4± 12 )g的异育银鲫为材料禁食 4周后灌喂不同剂量的葡萄糖 ,研究葡萄糖剂量对血糖和肝糖原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口服葡萄糖剂量的增加 ,血糖升高幅度加大 ,而肝糖原含量则随葡萄糖剂量增加而减少。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异育银鲫在胰岛素的分泌方面与哺乳类存在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92.
虫草菌粉对罗氏沼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氏沼虾饵料中添加0.5%虫草菌丝,罗氏沼虾血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均显著提高。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试验组的免疫保护率也明显提高。试验证明,口服虫草菌粉可显著地提高罗氏沼虾的免疫功能,有效地预防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93.
卤虫的营养强化及其对罗氏沼虾幼体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小球藻强化培育卤虫,研究不同时间后卤虫体内脂肪酸的变化,并用此卤虫投喂罗氏沼虾幼体,研究其对罗氏沼虾幼体发育及成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卤虫在强化12h后EPA及HUEA含量最高,强化时间延长至24h,EPA和HUFA含量反而下降。卤虫经营养强化可明显地促进罗氏沼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并提高育苗成活率,而且在24h内随着强化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4.
本试验以酵母培养物水溶物为试验材料,添加于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培养液中,研究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细胞生长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1个对照组及5个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组(YC-1~5组),各组均设96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个培养孔。对照组的培养液中不添加酵母培养物水溶物,YC-1~5组的培养液中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的浓度分别为10、25、50、100、200 mg/L。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添加5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对细胞形态无损伤,10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在添加后3 h时显著增强细胞活性(P<0.05),5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在添加后6 h时显著增强细胞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3 h时各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组培养液中乳酶脱氢酶(LDH)活力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6 h时YC-4、YC-5组显著降低(P<0.05),9 h时YC-3、YC-4、YC-5组显著降低(P<0.05),12 h时YC-2、YC-3、YC-4、YC-5组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3、6、9、12 h)各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组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在6~9 h时GPT活力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得出,培养液中添加1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能促进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的生长,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其发挥保护作用的适宜浓度为50~200 mg/L。  相似文献   
95.
为了研究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铜(Cu)的需要量,以体重50 g左右的团头鲂为试验对象,以五水硫酸铜(Cu SO4·5H2O)为Cu源配制5种半纯化饲料。5种半纯化饲料中Cu的添加量分别为0、5、10、15、20 mg/kg,实测饲料中Cu含量分别为16.73、21.11、25.24、29.87、34.58 mg/kg。将400尾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每组饲喂1种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养殖43 d。结果表明: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特定生长率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9.94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45 mg/kg;具有最小饲料系数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10.16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5 mg/kg。饲料中添加Cu后团头鲂的脊椎骨长/体长、脊椎骨重/体重均有所增加,其中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脊椎骨长/体长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Cu添加量为5、15、20 mg/kg的组脊椎骨重/体重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内脏指数呈下降趋势,并在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未添加Cu的组(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团头鲂的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且该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未添加Cu和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P<0.05)。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9.62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17 mg/kg;具有最大脂肪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10.15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4 mg/kg。综合考虑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得到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Cu的需要量为25.17~25.65 mg/kg。  相似文献   
96.
以草鱼、鲫、团头鲂、黄颡鱼、黄鳝、泥鳅和斑点叉尾鱼回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血清、皮肤、鳞片中酪氨酸酶活力,以及皮肤、鳞片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探讨体色相关因子、色素在不同种类、同一种类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在皮肤、鳞片、血清中均有分布;不同种类鱼皮肤、鳞片中总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尤其是体色带黄色的鱼如黄鳝、泥鳅的背部、腹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很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鱼种(P〈0.05);即使体色较黑的鱼如鲫、草鱼、团头鲂的鳞片、皮肤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对于同一种鱼,其背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腹部皮肤。本试验表明鱼体体表颜色是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综合表现的结果,其中黄色色泽的深浅与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有直接的关系;黑色色泽深浅与酪氨酸酶活力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正日本沼虾俗称青虾,价格高昂是与其肉质鲜美、市场需求旺盛有关。由于养殖效益较好,青虾的养殖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然而,青虾单产不高,一般亩产在70~100千克。养殖管理稍有不慎,也会导致亏损。近年来,青虾病害时有发生,对养虾收益带来更多的风险。我们在青虾塘口调研过程中发现"双壳症"现象较普遍,江苏吴江地区2017年春节前后上市的青虾此症发生率有10%~30%。其症状表现为已硬化的甲壳外还有一层未蜕去的旧壳,成为"双  相似文献   
98.
从异育银鲫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利用RPM I-1640培养基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凝集素(phytohem agglutin in,PHA)(0μg/mL、80μg/mL、200μg/mL、400μg/mL、600μg/mL、800μg/mL、1 000μg/mL、1 200μg/mL)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旨在探索异育银鲫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转化最适刺激剂量。结果表明:(1)在PHA浓度0~400μg/mL的范围内,随着PHA浓度的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也增加,呈浓度依赖的关系,但当PHA的浓度增加到1 200μg/mL,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下降。其中PHA浓度为400μg/mL时,淋巴细胞转化率最高,显著高于低浓度组(80μg/mL)和高浓度组(1000μg/mL、1200μg/mL)(P<0.05),略高于中浓度组(200μg/mL、600μg/mL、800μg/mL),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PHA体外刺激异育银鲫淋巴细胞转化的最适剂量为400μg/mL。(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DNA合成情况,Mu lticyc le AV软件进...  相似文献   
99.
选初始体重为(24.7±0.4)g的异育银鲫为试验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8周后,研究30%豆粕替代鱼粉及其当量的棉子糖、水苏糖单独或混合添加对异育银鲫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和黏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黏液溶菌酶(LSZ)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摄食含30%豆粕饲料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力下降且与豆粕含有棉子糖、水苏糖无关;而TCHO含量下降可能与豆粕中的棉子糖有关,且添加棉子糖和水苏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力。  相似文献   
100.
5种油脂源饲粮对花(鱼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菜油、豆油、花生油、猪油、油菜籽对花鲋(Pelteobagrus fulvidrac)生长的影响,选用均重(17.42±1.24)g花鲋2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5种油脂源的饲粮养殖61 d.结果表明:豆油组、猪油组和花生油组花鲋的体重和体长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均显著优于菜油组(P<0.05),且对龟体品质无显著不良影响;豆油油脂在肠系膜、肌肉的存储量较其他组高;猪油油脂有在肝胰脏、肠系膜积累的趋势;油菜籽的总体养殖败果显著优于菜油的结果,尤其是体重特定生长率提高了22.22%、而饲料系数降低了14.28%(P<0.05);花(鱼骨)的必需脂肪酸需求同时包括C18:2n-6和C18:3n-3,但对C18:2n-6的需求要比C18:3n-3更重要.因此,豆油、化生油、猪油均可作为化(鱼骨)饲料很好的脂肪源,存饲料中直接使用油菜籽可以获得显著优于菜油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