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06篇
  免费   4906篇
  国内免费   7607篇
林业   6032篇
农学   5763篇
基础科学   4524篇
  8647篇
综合类   36298篇
农作物   5294篇
水产渔业   2763篇
畜牧兽医   13451篇
园艺   5486篇
植物保护   3961篇
  2024年   432篇
  2023年   1592篇
  2022年   3681篇
  2021年   3646篇
  2020年   3392篇
  2019年   3206篇
  2018年   2480篇
  2017年   3728篇
  2016年   2658篇
  2015年   3986篇
  2014年   4151篇
  2013年   4828篇
  2012年   6731篇
  2011年   6856篇
  2010年   6698篇
  2009年   5962篇
  2008年   5835篇
  2007年   5158篇
  2006年   4188篇
  2005年   3226篇
  2004年   2038篇
  2003年   1345篇
  2002年   1425篇
  2001年   1272篇
  2000年   1198篇
  1999年   651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5篇
  1956年   36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91.
呼伦贝尔草原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该地区退化草地面积不断扩大,为了探究牧草补播时间及补播比例对呼伦贝尔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该地区退化草地修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 Tzvel.)和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测定幼苗数、高度、生物量等群落指标,并综合评价补播效果,结果表明:夏播羊草和黄花苜蓿幼苗数量显著高于春播和秋播(P<0.05),夏播和秋播植物群落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春播则呈减少趋势;补播措施提高了退化草地植物群落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豆科和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呈增加趋势,其他科植物呈下降趋势。呼伦贝尔地区夏季补播羊草和黄花苜蓿以1∶3补播效果较好,而春播由于恢复时间短,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92.
放牧对草甸草原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放牧对群落3个组份[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杂类草]生物量和相对优势度产生影响。其中,羊草地上生物量和优势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线性降低,而贝加尔针茅和杂类草的生物量与优势度均在中度放牧处理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与羊草生物量显著正相关,与杂类草生物量负相关,而与贝加尔针茅生物量间的关系极弱。本研究为完善放牧优化理论,揭示放牧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过程中的梯度效应提供了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线索,为草地放牧优化管理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李思达  刘文辉  张永超  秦燕  李文 《草地学报》2021,29(12):2827-2837
为了探究早熟禾混播草地种间关系与生产特征,使用‘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Qingmu No.1’)、‘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 ‘Tongde’)分别与‘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Gaund.‘Qinghai’)混播,在海北州西海镇开展了植株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混播草地养分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老芒麦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该处理相较于老芒麦单播草地的粗蛋白与总磷含量,分别提高7.51%与14.50%。相对饲用价值较早熟禾单播草地提高34.12%。因此,为解决青海扁茎早熟禾单播草地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选用老芒麦与早熟禾进行混播。使用碱茅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种间相容性,因此碱茅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群落稳定性与产量稳定性。选用碱茅与早熟禾进行混播可以用于建植以生态治理为目的的混播草地。  相似文献   
994.
以乳熟期刈割的燕麦为材料,研究温度和乳酸菌添加剂对其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设置无添加(对照,CK)、商业青贮添加剂Synlac I(SLI处理)和人工筛选菌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T1(HT1处理)3个处理,分别置于25℃、35℃和45℃下青贮60 d后,取样测定青贮燕麦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 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燕麦青贮饲料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含量降低,pH和氨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乳酸菌添加剂能够改善燕麦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25℃下,添加剂处理的青贮饲料霉菌和酵母菌数量低于1.00 log10 cfu/g,丙酸和丁酸均未检出.与HT1处理相比较,SLI处理在25℃下效果更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更高(P<0.05),氨态氮和好气性细菌含量较低(P<0.05).45℃下则相反,HT1处理效果更优,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和乙酸含量更高,氨态氮、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数量较低.且35℃和45℃下HT1处理青贮饲料在有氧发酵阶段pH均小于4.20,有氧稳定性更好.综上所述,HT1处理可以提高燕麦青贮饲料的发酵质量和有氧稳定性,适合用于黄土高原夏季和初秋燕麦青贮饲料调制.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石鸡盲肠消化生理特点,采用石蜡切片和Grimelius嗜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及其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结果 表明: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呈棕黑色,嗜银细胞多分布于黏膜固有层结缔组织中,也有位于盲肠上皮细胞之间,形态多样,呈近圆形、锥形或长条形.近圆形嗜银细胞有的位于固有层,有的靠近肠腔,分别表现为封闭型和开放型特征.长条形或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一端伸向深层固有层,另一端伸向游离面肠腔,同时表现为内分泌和外分泌特征.根据形态特征和分布位置,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同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盲肠管壁内的嗜银细胞密度可达6.6个/mm2,提示盲肠可能是石鸡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相似文献   
996.
生物炭-土壤结皮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降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选择适宜生物炭覆盖量,采用垂直一维定水头入渗法,研究土壤结皮(生物炭覆盖量为0×104 kg/hm2)、单倍炭-土壤结皮(生物炭覆盖量为3×104 kg/hm2)和双倍炭-土壤结皮(生物炭覆盖量为6×104 kg/hm2)对土壤入渗和蒸发特征的影响.结果 表明:生物炭-土壤结皮的累计入渗量、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随生物炭覆盖量增加而增加,与土壤结皮相比,单倍炭-土壤结皮的累计入渗量、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分别增加16.9%、30.8%、2.6%和16.9%,双倍炭-土壤结皮分别增加32.1%、59.5%、3.7%和32.1%.经过3种模型(Philip、Kostiakov和Horton)模拟精度比较,Horton入渗模型适用于生物炭-土壤结皮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模拟.生物炭-土壤结皮的累计蒸发量随生物炭覆盖量增加而减少,与土壤结皮相比,单倍炭-土壤结皮和双倍炭-土壤结皮的0~60 d累计蒸发量分别减少7.4%和12.3%.生物炭-土壤结皮的研究将关注于持水力、疏水性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97.
种基盘是一种四周有一定硬度的圆柱状空心植物育苗装置.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基质粘结材料,设置7个浓度(0%,2%、4%、6%、8%、10%、12%,W/W),研究种基盘的抗压强度、保水特性及根系扩展特性.结果 表明:低含水率时,水泥含量越高,基盘抗压强度越高,10%和12%水泥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水泥基质配方的饱和含水量呈降低的趋势,蒸发失水比呈升高的趋势.水泥含量在10%、12%时,种基盘外壁强度大,中心孔内的根系长度比例高于孔外根系的长度比例,其他处理下,孔外的根系长度比例均高于孔内;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种基盘中心孔内及孔外根系总长度逐渐降低,总根中不同径级的根系长占总根长的比例为细根远大于中根及粗根.综合硅酸盐水泥处理下种基盘的抗压强度、保水特性及根系扩展特性,水泥含量为2%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8.
产犊间隔(calving internal,CI)又称胎间距,即两次产犊间的时间间隔,能够综合反映奶牛发情、配种、妊娠和产犊等繁殖性能,是衡量奶牛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量的重要因素,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最新研究显示,适宜产犊间隔与牛群泌乳能力相关,泌乳能力越高,适宜产犊间隔应越长。但是,即使中国规模化牛场产奶量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中国大多数牧场还在追求更短的产犊间隔。为此,作者对影响荷斯坦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简要阐述了产犊间隔对牛场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荷斯坦奶牛养殖确定适宜产犊间隔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本试验旨在研究改造运输车对缓解驴运输应激的效果。选取28头健康德州公驴,随机分为2组,从北京密云县运输至聊城市东阿县东阿黑毛驴研究所,路程约500 km,历时18 h。试验使用9.6 m长单层货车为运输车,对试验组(T)运输车进行改造,即加装顶层和双侧篷布、底部加装草帘和中部加装隔栏,对照组(C)不作处理。运输前后测定驴血液生化和激素指标,统计体重变化和发病驴数量。结果表明,与运输前相比,普通车组驴在落地当天检测到血清皮质醇(COR)、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TP)、谷草转氨酶(AST)、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肌酸激酶(CK)指标极显著升高(P<0.01),钙(Ca)浓度显著降低(P<0.05)。改造车组驴血液指标TP、AST和CK的变化范围低于普通车组。两组驴落地后血糖(GLU)水平均比运输前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运输前相比,改造车组驴落地后的体重减少低于普通车组;改造车组驴在落地后第10天平均体重接近运输前,而普通车组驴的平均体重在落地后第20天才基本恢复至运输前水平,即使用改造运输车辆可以尽早恢复体重。普通车组驴发病率为21.4%,改造车组为7.1%;两组均无死亡。综合上述结果,改造运输车可有效降低驴的运输应激,有利于提高动物运输福利,减少经济损失;本试验结果可为动物运输应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运动场是保障奶牛生产力和动物福利的重要设施。2021年6—9月,频繁降雨导致北京地区多家奶牛场的运动场积水,为奶牛生产力、奶牛场生防安全、环境卫生、运动场舒适性和动物福利带来隐患。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调研了北京地区27 家规模化奶牛场的运动场防雨、排水及垫料现状。结果表明:调研奶牛场中,88.90%奶牛场配备了运动场,其中83.33%奶牛场通过设置地面倾角、设置挡雨棚、雨污分离槽及布设排水管道(沟渠)、雨后水泵排水等方式实现运动场防雨及排水。此外,针对运动场建设、运动场防雨、运动场舒适性展开讨论,以期改善运动场防雨现状,满足集约化奶牛场可持续发展需求和提升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