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9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722篇
林业   603篇
农学   337篇
基础科学   396篇
  712篇
综合类   3607篇
农作物   614篇
水产渔业   280篇
畜牧兽医   1551篇
园艺   737篇
植物保护   34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593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心房钠尿肽基因敲除小鼠(ANP-/-小鼠)的生物学及病理学特性。ANP-/-小鼠与C57BL/6小鼠饲养于SPF级环境中,观察小鼠的繁育状况及其生物学特性,选取合适时间处死小鼠,通过HE染色观察脏器形态及组织结构。ANP-/-小鼠的繁殖周期比C57BL/6长,产仔率较低;ANP-/-小鼠肝脏、肺脏、脾脏较C57BL/6小鼠的有明显炎症反应,但是C57BL/6小鼠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提示ANP基因的缺失可能与炎症发生有关。说明ANP-/-小鼠繁殖较慢、产仔率低,且正常繁殖的普通小鼠不会引起器官的病理学改变。但作为一种在心血管、代谢疾病上的动物模型,并与炎症甚至肿瘤有可能的未知联系的转基因动物,其很有研究和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62.
 ‘串枣’是从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枣树实生群体中选出的早熟鲜食新品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4.47 g,最大23.16 g;成熟果实红色,果面光滑,果肉浅绿色,肉质细腻,风味甜,品质佳。果核0.4 g,含仁率40%。鲜果可溶性固形物31.5%,可滴定酸4.11 g · kg-1,可食率96.7%,维生素C 3.039 mg · g-1。在济南市南部山区8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80 ~ 85 d。早熟,丰产,稳产,耐瘠薄,耐干旱,适应性强,适合在枣产区栽植。  相似文献   
6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组培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点和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板栗新品种‘燕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秋’是在河北省青龙县板栗实生资源调查中选出的优良新品种。具有耐短截、丰产、优质等优良特性。9月上旬成熟。坚果整齐度高,单果质量8.3 g,红褐色,油亮,绒毛稀疏,底座中;果肉乳黄色,炒食香、甜、糯俱佳,适宜糖炒。单株产量达8.1 kg,折合产量4 028.3 kg·hm~(-2)。适宜在燕山板栗主栽区的山地、丘陵栽培。授粉树配置以‘燕山早丰’、‘燕龙’、‘燕奎’为宜。  相似文献   
65.
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地区近些年发生的油松枯枝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对筛选的2种真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油松发病枯死枝上分离到的6个菌株(A1、A2、A3、A4、B1与B2)为2种菌,其中,菌种A为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 Fr.ex Fr.),菌种B为松丛赤壳菌(Nectria cucurbitula Sacc.)。2种真菌对油松健康小枝条均有侵染致病性,并分别获得有性子实体,证明了2种真菌为引起油松枯枝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66.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课题组以门源油菜为母本、E14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极早熟白菜型春油菜常规种。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极早熟组春油菜区域试验,陇油18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1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6.40%,增产油籽300.15 kg/hm2。陇油18号生育期108 d,平均株高126 cm,一次有效分枝数3~6个,单株果数268个,角粒数20.85粒,千粒重2.98 g。籽粒含油量(粗脂肪)38.89%,芥酸含量0.98%,硫苷含量22.41μmol/g,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标准。适宜在甘肃张掖、武威、甘南、定西等海拔2 400 m以上春油菜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67.
为准确测定反式维生素K1的含量,建立了基于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菜薹反式维生素K1高灵敏检测技术。样品经正己烷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后,用C30反相色谱柱,以甲醇 (含0.025%甲酸+2.5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 S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20 min内可实现顺反异构体色谱分离。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反式维生素K1在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5。该方法检出限为0.29 μg/kg,定量限为0.95 μg/kg。回收率为87.5%~117.6%,精密度(RSD)在0.72% ~9.59%之间。利用该方法对油菜薹和反式维生素K1含量高的3种蔬菜进行分析,发现油菜薹中反式维生素K1含量为340.08 μg/100g,高于小白菜(B. rapa spp. chinensis,260.93 μg/100g)、西兰花(B. oleracea var. Italic Planch, 167.65 μg/100g)和结球甘蓝(B. oleracea var. capitata,151.11 μg/100g)。本文建立的蔬菜中反式维生素K1准确定量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同时比较发现油菜薹是一种富含维生素K1的蔬菜。   相似文献   
68.
杨梅基因组SSR引物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杨梅(Myrica rubar Sieb. et Zucc.)基因组序列信息,研究了1 431条scaffold中SSR位点的分布特点。共发掘到二至六核苷酸SSR位点43842个,分布在623条scaffold中,共有194种重复单元。二核苷酸SSR位点有36 383个,占总SSR的82.99%;AG/CT的出现频率最高,为55.70%,占总SSR位点的46.23%。三核苷酸SSR位点有6 115个,占总SSR的13.95%。四核苷酸SSR位点有827个,占1.89%。五核苷酸SSR位点为245个,占0.56%。六核苷酸SSR位点为272个,占0.62%。设计合成了59对基因组SSR引物,多态性分析显示,高度多态性引物26对,中度多态性引物为33对;将其应用于杨梅优株早鲜856及其他13个主栽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引物在相似系数0.56处将14份杨梅材料分为两个群体,早鲜856与其他13个主栽品种在DNA水平上均存在差异,且与对照品种‘早色’的相似系数为0.86。  相似文献   
69.
14个多年生牧草品种在川西北高寒牧区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方法,以2014~2017年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乾宁种畜场对早熟禾(Poa pratensi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雀麦(Bromus inermis)、猫尾草(Phleum pratense)、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um)、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共14个品种同期播种,连续4年进行田间观察和产草量测定。结果表明:在川西北地区种植的14个牧草品种细茎冰草因越冬率低,不适应当地环境,在2016年低全部死亡,其余13个草品种都可安全越冬,正常生长,但不同品种产草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从产量总趋势分析,诺言猫尾草、乌苏1号无芒雀麦、热销多年生黑麦草、新速Ⅱ多年生黑麦草、三得利紫花苜蓿等5个品种产量较高,值得在本区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0.
动物的尾巴具有改变方向、控制升降、调整速度、支撑身体、防御、攻击、保温、示警、逃生和捕食等作用。鸟类的尾巴在飞行过程中起到平衡身体的关键作用,但在进化过程中尾部却出现了缩短和融合现象,如中国的瓢鸡及智利的Araucana鸡。作者简述了近年来关于鸡无尾性状的解剖学研究成果,发现无尾鸡在胚胎发育HH19期(Hamburger和Humilton标准分期)就已经出现无尾现象,而在结构上无尾鸡缺乏尾脂腺、尾羽、镰羽、尾椎骨和尾综骨。同时作者分析了导致尾部体节停止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包括周期性表达基因的转录调控影响尾部延伸过程、后端化因子梯度诱导尾部形成、Hox基因影响体节特化过程及基因突变有可能导致的无尾现象等,从而提出了可能导致家禽无尾性状的胚胎发育时期的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包括Irx1和Irx2基因、Notc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Fgf信号通路、RA信号通路等。研究鸡无尾性状的分子机制不仅可深入了解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尾部发育机制,更有利于揭示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尾部缩短及融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