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7篇
  33篇
综合类   163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沉香幼苗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不同地区的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etunicatu,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FM1、FM2)于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幼苗,采用模拟土壤干旱胁迫,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土沉香的耐旱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未接菌组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接菌组叶绿素含量高于未接菌组;在干旱胁迫下,接菌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中度干旱胁迫以上,接菌FM1和FM2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接菌组幼苗SOD酶和POD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接菌组SOD酶和POD酶活性高于CK组。土壤干旱使植物体内MDA含量上升;在中度干旱时接菌组MDA含量高于CK组;当土壤水分达到重度干旱胁迫时,接种FM2、CE1和CE2处理组MDA含量显著高于CK组。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土沉香菌根化苗能提高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植物耐旱性。模糊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干旱还是重度干旱,接种菌根真菌幼苗的耐旱能力强于未接菌组,接种摩西斗管囊霉菌种强于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菌种,其耐旱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菌株FM1FM2CE2CE1。  相似文献   
72.
为从土壤中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单宁和植酸的微生物,本实验利用富集培养技术,分离、筛选、鉴定土壤中的单宁和植酸降解菌,并研究其在液态发酵下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从土壤中共获得109株纯菌落,包括39株细菌、46株酵母菌以及24株霉菌。分别用单宁筛选性培养基和植酸筛选性培养基筛选上述菌株,获得27株植酸降解菌和14株单宁降解菌,其中霉菌M-6、M-3和M-1可以同时分解单宁和植酸,且霉菌M-6的水解圈直径大于M-3和M-1。在液态发酵条件下,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20~35°C),霉菌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在发酵温度为30°C时达到最高值(P0.05)。随着发酵p H的升高(p H 4~7),霉菌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其中单宁酶活力在发酵p H值为5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而植酸酶活力在发酵p H值为5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发酵p H 4和7处理组(P0.05),但与发酵p H 6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菌落和菌株形态学以及分子测序方法,鉴定M-6为黑曲霉。因此,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3株(M-6、M-3和M-1)能够同时水解单宁和植酸的降解菌,在液态发酵条件下,黑曲霉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最佳发酵温度为30°C,最佳发酵p H值为5。  相似文献   
73.
脂肪酸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左然涛  麦康森  徐玮  艾庆辉 《水产学报》2015,39(7):1079-1088
替代脂肪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鱼油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替代水平的提高,鱼体常常表现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降低。鱼油替代的本质为脂肪酸替代,深入研究脂肪酸与鱼类免疫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综述了脂肪酸对鱼类免疫性能的影响及调控机制。饱和脂肪酸会降低鱼类免疫力,而适量添加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共轭亚油酸(CLA)或提高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例有利于鱼体免疫力发挥;饲料中脂肪酸主要通过细胞膜结构、信号传导、类花生四烯酸、细胞因子和类固醇激素等途径对鱼类免疫进行调控。脂肪酸与鱼类的免疫性能具有高度相关性,而调控机制的研究尚有较大空间。未来研究应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脂肪酸对免疫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鱼类肠道脂肪酸组成改变与菌群结构和免疫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环境因子对鱼体脂肪代谢和免疫力的影响;非脂肪酸成分(矿物质、维生素)对鱼类脂肪酸代谢和免疫过程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4.
In humans,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CE-MRA) is a documented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evaluate renal vessels. It offers a safer alternative to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renal MRA protocol in dogs using a 3D multiphase Fas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 CE-MRA sequence (3D FSPGR CE-MRA). We used an elliptical centric ordering of k -space to acquire the contrast-sensitive data faster. Four to five consecutive 3D dorsal slabs, encompassing both kidneys, could be acquired in 40–65 s. The renal arterial and venous phases were obtained separately during phases 1 or 2, and 2 or 3, respectively without the need for any contrast medium bolus timing. The renal arteries and veins were clearly visualized. In conclusion, multiphase FSPGR 3D CE-MRA with an elliptical centric k -space ordering allows distinguishing renal arterial and venous phases in dogs, and can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diagnostic imaging alternative to map renal vessels in this specie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clude the screening of renal donors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programs, and the pretreatment evaluation of animals with invasive renal neoplasia or renal vascular anomalies when surgery or embolization are contemplated.  相似文献   
75.
小麦及大麦幼苗对供锌及添加CaCO3/HCO3-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性土壤含有大量CaCO3所产生的高含量HCO3-及CaCO3对Zn的吸附作用被认为是造成作物缺锌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在营养液中添加CaCO3或HCO3-,探讨了两者在不同供Zn条件下对2种小麦(小偃22、郑麦9023)与1种大麦(西引2号)幼苗生长及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供Zn条件下,添加HCO3-时3种供试作物均出现明显失绿症状,供Zn时症状减轻;同时HCO3-明显抑制小麦和大麦生长,供Zn抑制作用减轻.供Zn显著增加幼苗的Zn吸收,且地上部增加幅度高于根系;3种供试作物均对缺锌较为敏感;HCO3-通过抑制幼苗生长及Zn从根系向地上部转运而影响Zn吸收,大麦的锌转运率高于小麦.HCO3-还显著提高了营养液pH,但介质中有作物时pH值增加幅度较小;与HCO3-相比,高量CaCO3对作物生长及Zn吸收影响较小,但能明显提高营养液pH值.  相似文献   
76.
迟熟蕉柑花芽分化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迟熟蕉柑花芽分化规律,实现花芽分化的调控,对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石蜡切片法,连续两年(2006~2007)解剖观察迟熟蕉柑花芽分化过程,比较分析前后两年迟熟蕉柑花芽的形态分化进程及各分化期形态上的特点。结果表明,迟熟蕉柑花芽大部分在11月已进行花原基分化,主要集中在11月中下旬和12月上旬;11月下旬开始出现萼片原基,盛期在翌年2~3月;2月下旬出现花瓣分化。不同年份花芽分化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迟熟蕉柑花芽分化迟,分化初期和萼片形成期历时均较长,花芽分化较分散,每个时期均有重叠交叉现象。认为要保证花器官的顺利分化,提高秋冬季迟熟蕉柑树体营养水平是关键。  相似文献   
77.
迟熟蕉柑落花落果规律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7年在广西桂林对迟熟蕉柑生理落花落果进行观察研究,探讨其落花落果规律。结果表明:2006年迟熟蕉柑的落花从4月中旬开始,4月下旬结束,4月11~15日和4月18~25日各有1次落花高峰期;2007年的落花从3月中旬开始,至4月中旬结束,落花高峰期在3月2913~4月2日。2006年迟熟蕉柑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中旬开始持续到6月上旬,4月19—25日及5月7~14日为落果高峰期;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上旬开始持续到7月上旬,5月17~23日为落果高峰期。2007年第1次生理落果从3月上旬开始持续到6月上旬,4月1-2日、4月15—17日、5月3-9日为落果高峰期;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1日开始持续到6月上旬,5月4~11日和5月16~24日为落果高峰期。不同年份迟熟蕉柑的生理落果因气温变化剧烈程度不同而不同,两年的坐果率为2.42%-2.46%。  相似文献   
78.
迟熟蕉柑茎尖嫁接砧木对比试验及病毒类病害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枳和阿尔及利亚夏橙作为砧木,以迟熟蕉柑芽作为接穗进行茎尖嫁接,结果枳砧嫁接成活率为9.1%,阿尔及利亚夏橙砧嫁接成活率为54.5%,将两种砧木嫁接苗再嫁接在枳砧上,其3年生幼树均生长正常,表明阿尔及利亚夏橙是茎尖嫁接迟熟蕉柑的优良砧木。应用指示植物鉴定方法和PER检测技术鉴定7株茎尖嫁接苗的柑橘碎叶病、衰退病、裂皮病和黄龙病,结果1、3.4、5、6号迟熟蕉柑单株不带碎叶病、衰退病、裂皮病和黄龙病,可作为繁殖无病苗木的备选材料;2、7号迟熟蕉柑单株不带碎叶病、裂皮病和黄龙病,但带有衰退病,推测衰退病毒源可能来自取芽的田间植株。  相似文献   
79.
为了研究催奶灵注射液对哺乳期大鼠的催乳作用,采用母大鼠灌服溴隐亭建立缺乳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催奶灵注射液对哺乳期缺乳母鼠泌乳量、乳腺组织的影响,以及对仔鼠体质世增长的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中剂量的催奶灵注射液,即母鼠腹腔注射催奶灵注射液0.90g/kg可显著对抗溴隐亭引起的母鼠泌乳量减少,增加缺乳母大鼠的泌乳量,明显...  相似文献   
80.
南海诸岛海域渔业捕捞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南海诸岛海域渔业发展在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国南海海洋权益维护中的重要性,初步阐述了南海诸岛海域渔业开发现状,分析了制约该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开发南海诸岛海域渔业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