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南海诸岛海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的重要渔场: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下,加强与东盟及周边国家渔业合作,实施科学、合理、有效、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介     
正资源监测调查和评估是政府渔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其研究结果是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继2013年开展了南沙群岛及邻近海域调查后,2014年,"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对中沙、西沙海域进行了4个  相似文献   

3.
南海南部拖网渔场开发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南部拖网渔场是我国拖网渔船在南海南部海域的最主要作业渔场,该渔场的开发为保证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顺利实施、拓展南海外海渔业生存空间、开发南海渔业资源及维护国家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分析南海南部拖网渔场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开发价值和潜力,探讨进一步推进渔场开发,加强我方对该渔场的有效管控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南海渔业资源丰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南海不仅是我国渔业面临的现实选择,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改革开放以后,南海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捕捞能力过剩、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环境污染严重、远海渔业资源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加大对近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渔业立法执法力度,整合捕捞力量,引导开发远海资源,同时还需要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加大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月6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渔业调查船圆满完成我国中沙、西沙海域2014年第4航次调查,顺利抵达广州。这标志着我国黄岩岛及以西的南海中部海域2014年渔业综合调查任务全面完成。南海所承担的国家财政专项"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计划执行5年,继2013年完成我国南沙海域4个航次渔业调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2014,(5):15-15
<正>本刊讯4月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调查船圆满完成黄岩岛及以西海域2014年第1航次渔业综合调查任务,抵达广州。南海所承担的"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2014年计划以黄岩岛为重点开展4个航次的中部海域渔业调查,这是我国启动的黄岩岛及以西海域渔业资源的新一轮调查。第1航次调查自3月8日启航,4月1日返航,历时25天,航行3750海里,开展了9个中层拖网调查站位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12,(1):47-47
2011年11月23—24日,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联合广东省海洋大学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召开南海渔业资源与开发研讨会,有关专家围绕南海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技术展开研讨和交流,探索新时期的渔业发展和管理模式。有关专家认为,南海渔业资源丰富,发展外海捕捞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江苏沿海经济大开发的推进,迫切需要科学合理开发浅海域,大力发展现代高效渔业。连云港市将海洋渔业发展提上了新的高度,全省提出建设江苏沿海地区千亿元级现代渔业,连云港市将海州湾浅海域作为"十二五"期间渔业拓展的主要空间和渔业发展的主战场。近海海域渔业资源综合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是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其中黑鲷网箱养殖是这个大项目的一个子项目。  相似文献   

9.
南海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大洋性渔业资源。当前,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却尚未充分利用,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评估资料不足成为限制外海渔业研究和合理利用的瓶颈之一。为进一步掌握南海外海渔业资源潜力、渔场和渔汛等信息,2011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对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作了持续调查,获得了大量基础资料、重要研究结果和重大发现,首次采用渔业声学并结合灯光罩网同步开展大洋性中上层鱼类资源调查,基于渔业声学-灯光罩网方法评估了主要大洋性渔业类群的资源量和分布,探捕到多处大型渔场并证实了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等。文章主要报道了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评估领域的最新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产》2014,(1):25-25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7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渔业调查船圆满完成我国南沙海域2013年第4航次调查任务,顺利抵达广州,标志着我国南沙海域2013年渔业调查任务全面完成。南海所承担的"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2013年共安排4个航次南沙海域渔业调查任务,其中第4航次自11月8日启航,到12月7日返航,历时30天,航行4746海里,完成了46个站位的渔业资源、渔场环境要素、渔场生物要素等调查内容。全年4个航次累计出海调查138天,航行2.1万海里,最远处到达了北纬3度58分的曾母暗沙。  相似文献   

11.
以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等3S技术集成平台,并结合船舶监控系统(VMS)、北斗卫星短报文信道、ARM高性能处理器、NR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前沿技术,建立"南海渔业信息动态采集与实时自动分析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包括船载捕捞信息实时采集装备、南海渔业数据集成中心、南海渔业捕捞地理信息系统及外海渔场预报系统等4个完全独立分布的子系统。本系统自主研发了具备北斗通信功能的船载捕捞实时采集装备,并创新性地利用北斗卫星短报文信道实现了海上渔船与地面数据中心的实时信息交互,此外利用VPN信道实现了数据中心与数据处理分析应用系统之间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从而最终建立了海上渔船与岸上数据分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虚拟网络。基于这一网络,海上渔船将渔业捕捞数据实时发送至南海渔业捕捞GIS系统,进行实时分析与显示海洋捕捞(分)渔区/渔船/鱼类产量的数据分析专题图;外海渔场预报系统依据多年的捕捞、渔业生物学及渔场环境数据收集与分析将南海外海鸢乌贼渔场信息发送给海上渔船,推进海上渔业捕捞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2.
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海中南部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等大洋性中上层生物资源。文章分别介绍了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的渔业与资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相关渔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南海大洋性生物资源开发应以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为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3.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灰色相对关联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02,26(4):331-336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本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和步骤。该方法具有比传统的生物-经济模型更为全面,它可量化地反映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各个方面。本文以1978-1990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发展状况作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以后,东海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基本上呈现下降的趋势,1983-1986年处在较低的水平,1987年后可持续利用水平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4.
柳岸林 《南方水产》2005,1(4):69-72
渔业合作是我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南海较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探讨中国与东盟的渔业合作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南海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利于中国与东盟渔业合作的开展,而双方渔业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又可以促进双方南海问题的早日解决。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在2001年把农业确定为面向21世纪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与东盟的渔业合作又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业作为海洋渔业的重要支柱,而海洋环境则为海水养殖提供广阔的空间资源,并影响其持续发展。本文在深入剖析南海海水养殖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南海海水养殖环境管理的重点是实现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并从产业发展与环保关系、立法和创新执法难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才瓶颈等方面指明其难点。进而提出构建多主体联合、多区域参与、多管理方式、高协调度的"三高一多"的南海海水养殖环境集成管理模式,以期实现南海海水养殖环境及其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海位于3°11’N~23°35’N、98°00’E~120°15’E之间,南北跨越20多个纬度,长约2900公里,东西宽约1600公里,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水深5559米,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它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中国渔民在南沙海域从事渔业开发活动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但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南沙海域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被发现后,南海周边的某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历史事实,开始对南沙群岛主权提出无理要求,并采取军事行动侵占岛礁、控制海域。中国的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逐步形成了"岛礁被占领、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渔业被袭扰"的不利局面,维护中国南沙群岛主权权益开始面临复杂严峻的态势。对此,中国政府公开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审时度势制定了"突出存在","开发南沙,渔业先行"的南沙维权斗争方略。作者简要总结了南海海洋渔业资源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南海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几点南海渔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5年开始,中国正式实施东海、黄海伏季休渔制度,继而扩大至南海,其覆盖面之广和影响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迄今为止,伏季休渔制度已成为中国最有成效的渔业管理措施之一,并为渔业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中国伏季休渔制度演进及其特征分析,从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对伏季休渔制度成效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大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投入、合理调整渔业结构、加强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完善伏季休渔制度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头足类动物是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是头足类动物中主要种类之一,其在中国南海的资源分布和变动等规律还不清楚.因此,调查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资源现状,探索其时间变动规律,对于更好地开发利用南海剑尖枪乌贼资源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02年调查数据,介绍中国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性,分析其资源密度指数的区域、昼夜、季节以及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岛以东近海剑尖枪乌贼的平均密度指数和平均尾数密度指数均明显高于北部湾及海南岛南部近海;整个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平均密度指数和平均尾数密度指数夜晚高于白天,其中平均密度指数以海南岛以东最高,为6.453 kg/h;平均尾数密度指数以北部湾及海南岛南部为最高,为134.6 ind/h;整个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最高网次密度指数和最高网次尾数密度指数均出现于夏季,最大值均出现在海南岛以东;随着水深变化,密度指数和尾数密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北部湾及海南岛南部18~20 m水深范围,其值分别为15.500 kg/h和910.0 ind/h;其次出现在海南岛以东100~110m水深范围.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渔获量在头足类中超出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居于首位,其资源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本研究旨在为剑尖枪乌贼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越南将南海的金枪鱼资源作为其"外向型"渔业的重要支撑,不断增加捕捞强度,产量逐年升高。本文总结了越南发展南海金枪鱼渔业的过程,分析了南海金枪鱼资源的开发趋势。越南现代化的金枪鱼捕捞技术主要来自日本,使用的渔具主要有金枪鱼延绳钓、手钓、刺网和小型围网,捕捞的种类主要为鲣鱼、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主要作业区域在西沙群岛南部海域和南沙群岛海域。越南2009年金枪鱼的产量已达到5.9×104t,计划2015年达到30×104t。根据越南海洋渔业研究所(RIMF)的评估,南海中西部的金枪鱼资源量为66~67×104t,可捕量23.3×104t,其中鲣鱼的可捕量21.6×104t,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的可捕量1.7×104t。随着全球金枪鱼捕捞配额的缩减和越南"外向型"渔业经济的发展,越南将继续加强对南海金枪鱼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应用体长结构VPA评估东海西部日本鲭种群资源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东、黄海日本鲭的资源量和渔业利用状况,以2007年5~12月在东海近海和黄海中南部海域渔获的日本鲭叉长的测定数据为基础材料,结合东、黄海区的渔业产量统计资料,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VPA)估算了2007年东海西部日本鲭种群的资源量,并分析了该资源的结构和利用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利用东海西部日本鲭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当年生幼鱼(31.87%)和1龄鱼(49.90%)为主,现存年平均资源尾数和资源量分别为3.68×109N和39.55×104t;该资源的利用程度处于中度偏低开发状态,最大持续产量(MSY)为24.08×104t,年渔获量已超过MSY,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不大;禁止利用当年生的幼鱼,能使资源处于更佳状态。通过分析该资源的渔业利用时间和年龄结构,认为年产量即使超过MSY,该资源群体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