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78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31篇
  124篇
综合类   577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246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对产纤维素酶的木霉菌孢子和斜面培养菌体搭载中国第18颗返回式卫星后,菌落形态和产酶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搭载菌株的菌落形态发生变异,菌株的生长周期出现了缩短或延长的现象。对搭载的木霉菌株进行筛选,获得3株产酶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优良突变菌株,产酶能力提高了50%以上,且性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62.
酶解去除抗原蛋白饲料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选用18日龄和24日龄断奶的长太杂交仔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两个试验研究了复合酶体外预处理、不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的豆粕和生大豆不同类型日粮对不同断奶日龄仔猪生产性能和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预处理能有效去除豆粕抗原蛋白,极显著提高18日龄断奶仔猪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P<0 01),豆粕加酶预处理提高仔猪免疫力;24日龄断奶仔猪加酶去除抗原蛋白豆粕饲料其生产性能显著优于豆粕对照组(P<0 05),利用体外酶解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豆粕饲料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的品质越好,动物年龄越大,加酶去除豆粕抗原蛋白不同处理方式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 05);生大豆加酶预处理不宜作为18日龄断奶仔猪饲料的唯一蛋白源补充料;18日龄和24日龄断奶仔猪用酶解预处理大豆蛋白作单一蛋白补充料均不产生过敏反应。酶解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是一种合理利用大豆产品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3.
不同锌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杜洛克×长白×约克夏29日龄断奶仔猪27头,随机接受锌添加量同为100 mg/kg、但锌源来自无机锌(ZnSO4)和两种有机锌(Zn-AAC和Available Zn)的3种处理饲粮,研究不同锌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ZnSO4比较,添加Zn-AAC和Available Zn显著提高了ADG和ADFI,FCR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锌浓度有机锌与无机锌差异极显著(P<0.01),两种有机锌的血清锌浓度亦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锌源对血清IgG含量和血清ALP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断奶仔猪补饲常规剂量的锌氨基酸络合物,与ZnSO4比较,能够提高仔猪ADG和ADFI,增加血清锌浓度。  相似文献   
64.
设施栽培番茄软腐病的鉴别、发生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田间发生症状和病原观察,初步鉴别认为引起番茄萎蔫的病害为番茄软腐病(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设施栽培番茄软腐病多发于番茄植株茎部,呈灰褐色条斑、湿腐,病部维管束无损,严重的髓部腐烂,有异味,病茎上端萎蔫,植株枯死。病原菌体呈短秆状,Φ1.3~1.8μm×0.6~0.9μm,周生鞭毛6根,明显有别于细菌性番茄髓部坏死病、番茄青枯病和番茄溃疡病等。上海地区,温室番茄秋季定植,11月下旬初发病,翌年1月上、中旬和4~5月病势发生迅速,直至7月拉秧。该病在农事操作、整枝打杈、扎蔓和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开裂等引起的伤口处易发生侵染。加强农业栽培生态管理措施,必要时选用药剂涂抹、喷雾或浇灌等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用磁珠富集法制备史氏鲟的微卫星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素-磁珠富集法与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基因组的微卫星资源。结果表明:在得到的1 400多个细菌中,有300多个阳性克隆,将其中96个进行测序,在这些序列中共有115个微卫星核心序列,含99个重复次数大于10次的微卫星核心序列。其中完美型标记40个,占40.4%;非完美型标记52个,占52.5%;混合型标记共7个,占7.1%。随机选取侧翼序列较长的50个序列,依据引物设计原理设计引物50对,经3次PCR筛选,有28对引物可得到稳定的特异性扩增;同时利用史氏鲟的6个个体检验了这些位点的多态性,并统计了等位基因数,发现有22对等位基因具有良好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66.
萧氏松茎象发生成因及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萧氏松茎象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危害国外松的钻蛀性害虫。通过对萧氏松茎象在江西6年来的发生动态及其发生区生态地理结构特征的分析,认为萧氏松茎象是一直生存在马尾松林的本地种;湿地松十分适宜萧氏松茎象的生存和繁殖。湿地松的大面积栽种改变了萧氏松茎象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再加上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天敌.导致该害虫生态调控失衡,种群数量上升.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7.
七株抗青枯病菌生防菌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有效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对从湖南省23个烟草区62块烟地烟草根际和根表土壤以及苎麻土中分离筛选的7个抗青枯病菌而相互之间无颉抗作用的生防细菌菌株进行了细菌学性状的研究和DNA(G+C)含量测定。初步鉴定出这7个菌株分别为:23-3为真养产碱菌(Alcaligene eutrophus);湘1-2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湘2-3为蜡质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弯2-2为欧文氏菌属的一种(Erwinia sp.);弯2-4为气单胞菌属的一种(Aeromonas sp.);2-轻-9为侧胞芽孢杆菌(Bacillus.laterosporus);1-1-8为黄杆菌属的一种(Flavobacter sp.)。  相似文献   
68.
为建立一种运用可视芯片技术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志贺菌Shigella、沙门菌Salmonell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方法.分别选取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中编码脂多糖O157抗原的基因(rfbE)...  相似文献   
69.
铅、镉胁迫对黄瓜幼苗内源水杨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瓜幼苗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瓜幼苗内源游离水杨酸含量,研究铅、锅胁迫下黄瓜幼苗内源游离水杨酸的动态水平。结果表明:HPLC法采用290nm波长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适宜微量样品中水杨酸的检测。铅、锅胁迫下随着质量浓度增加黄瓜幼苗内源水杨酸含量逐渐增加,其POD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0.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II优602经济性状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在四川3个不同生态区对杂交稻II优602在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区,II优602有效穗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最高有效穗达250.5~322.5万/hm2;在同一施氮水平下,II优602穗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达159.23~165.08粒;不同生态区,不同密肥处理对II优602结实率、千粒重、稻谷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不同肥力条件下选择适应的栽培措施II优602均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