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2篇
  免费   674篇
  国内免费   1338篇
林业   1398篇
农学   1809篇
基础科学   968篇
  1997篇
综合类   4066篇
农作物   700篇
水产渔业   446篇
畜牧兽医   1735篇
园艺   466篇
植物保护   65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506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64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469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557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764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890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616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为获得能够修复除草剂莠去津污染土壤的高效降解菌,采用摇瓶富集法、平板分离法从莠去津过量使用的土壤中分离得到降解菌SFAD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测定获得菌株的最适降解条件,并通过土壤接种和盆栽试验验证菌株对莠去津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FAD3最终被鉴定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该菌株培养30 d时对污染土壤中50 mg/kg莠去津的降解率可达72.6%;菌株SFAD3在MM液体培养基中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7℃、pH 7、莠去津初始浓度6.25 mg/L、接种量2%,对莠去津降的降解率为50.0%~72.2%;与仅有莠去津的处理相比,添加有SFAD3发酵液的处理20 d后芝麻的株高、根长、湿重和干重能够显著恢复,并且该菌对芝麻还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表明降解菌SFAD3在修复莠去津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沉水植物在不同水深和生长时期对不同种类入侵植物的响应,选取2种湿地入侵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和2种常见本地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试验探究在不同水深(0.2、0.4 m)和生长时期(生长初期和生长旺期)的本地沉水植物对2种入侵植物的响应。结果显示,当水深为0.4 m时更有利于黑藻的生长,并可削弱入侵植物对黑藻生长的消极作用,而水深对菹草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入侵植物种类对本地沉水植物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却存在差异,其中水盾草倾向于直接抑制本地沉水植物的生长,而凤眼莲可以通过降低水体透明度以及总磷含量进而间接抑制本地沉水植物的生长。此外,外来植物在本地沉水植物生长初期入侵对本地沉水植物产生的消极影响较生长旺期入侵时更显著。表明凤眼莲及水盾草入侵对本地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本地沉水植物在适宜水深和生长旺期对2种入侵植物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23.
近年来,我国将无疫小区管理理念应用到布鲁氏菌病防控,以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作为切入点,整合优化布鲁氏菌病关键技术措施,结合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全面推动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本文重点从建设主体、生物安全体系、监测要点等方面介绍了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建设标准,总结了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建设对于提升完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推进养殖企业从传统防控到生物安全管理、风险管理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成效,以期对下一步工作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为评价用无针注射器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为无针免疫的使用、推广提供数据支撑,将40头3~5周龄三元猪随机均分为4组,即有针注射1头份剂量组以及无针注射低(1/4头份)、中(1/2头份)、高(1头份)剂量组,分别于第1、21天开展两次免疫,观察试验前后动物的临床症状、体重变化,并对第7、14、21、28、42天各组动物体内抗体水平变化及免疫效率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无针注射器进行免疫时动物疼痛反应较小,注射速度快,免疫后各组动物精神状态、饮食、饮水、自发活动等无异常;与有针注射组动物相比,减量注射(1/4头份)可以显著促进仔猪增重(P <0.05),同时可以达到和有针注射同样的免疫效果(P> 0.05);同等剂量亚单位疫苗注射免疫后,无针免疫组动物体内抗体水平更高(P <0.01),且各组动物体内抗体阳性率均可有效维持至试验结束。结果表明,用无针注射器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安全性高、耐受性好、有效性稳定,无针注射器减量免疫可以达到有效保护作用的同时促进了仔猪生长,可尝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5.
杨静  孙娟  宗超  沈媛  李英  贾晨  吴仑  陈翔 《中国动物检疫》2023,40(4):130-135
为建立快速测定草鱼中铅含量的方法,通过分析曲拉通和硝酸混合溶液浓度、提取时间、称样定容体积比例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基体改进剂的使用效果,确定了草鱼中铅元素提取测定的最佳条件。验证结果显示:采用曲拉通和硝酸混合溶液提取草鱼中铅元素方法的提取率为86.5%~95.6%,加标回收率为91.5%~95.6%,精密度均小于4.0%,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1和0.032 mg/kg,满足了国家标准GB 5009.12—2017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要求。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本研究建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时间从4~12 h缩短至0.2 h内,酸试剂用量从湿法消解的7~12 mL减少至1~2 mL;前处理过程无需高温消解,无需其他前处理设备,避免了样品污染和待测元素损失,实现了降低分析成本以及保护环境和试验人员的目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准确、绿色、快速测定草鱼中铅含量的方法,尤其适合大量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126.
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有效性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验证了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方法的有效性,利用M7120平面磨床对Q235A进行了喷射加工实验,用TALYSURF5轮廓仪测量了加工后的微观几何参数值,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观察了表面微观形貌和断面金相组织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加工方法在表面粗糙度得到减小的同时,能明显去除磨削加工过度塑性变形,减少表面层污染和磨削烧伤,改善表面形状精度,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吻合,验证了该工艺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7.
董双林  杜家纬 《棉花学报》2001,13(4):216-219
采用EAG生测技术研究表明,甜菜夜蛾雄蛾触角上具有4种性信息素组分(Z9,E12-14Ac(A)、Z9-14OH(B)、Z9-14Ac(C)和Z9,E12-14OH(D))的感受细胞.单一组分A,二元组分AB和AD,三元组分ABC、ABD和ACD及四元组分ABCD的EAG反应显著较高,与3头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的反应强度相当.进一步对AB二元混合物中两组分的最佳比例以及最佳比例的剂量反应进行了测定.当AB间的比例为55时可产生最大的EAG反应,其它比例(91、73、37、19)间无明显差异.AB(55)混合物的使用剂量在0,04~4μg范围内,EAG值随剂量增加呈直线上升;使用剂量低于0.04μg或高于40μg,EAG值不再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8.
凉山州高原粳稻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红燕  华劲松  蔡光泽  郑传刚 《种子》2006,25(6):14-17,20
凉山州高原粳稻在自然环境中抽穗后3~4d开始开花,5~8d进入开花盛期,10~12d相继结束;1日内的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12:00~16:00;每朵颍花开花历时60~110min不等;闭花授粉粒和停止发育粒教因品种而异;水稻开花与颖壳内湿度、田间温度和生态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9.
Using of AFLP Marker to Predict the Hybrid Yield and Yield Heterosis in Rice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46个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继而研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按照NC设计获得的195个杂交组合的产量及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探讨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通过UPGMA聚类分析(图3),可将供试材料分为16个类群,并把来源不明的品种(系)划分到相应类群中,从而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鉴定。可见,AFLP分子标记是检测类内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为水稻品种(系)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2)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优势、F1产量、特殊配合力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3235-0.7713之间。但相关程度还不足以预测杂种优势。增效座位和减效座位以及使用与杂种优势有关的QTL连锁标记位点可能提高杂种优势的预测能力,但最终解决,将依赖于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0.
对宁南旱区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消耗及粮草轮作水分恢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苜蓿生长年限延长,在1 ̄6年内苜蓿草地土壤湿度下降迅速,产草量逐年上升,7年后土壤湿度下降趋于平缓,但苜蓿产草量下降迅速,表明苜蓿生长强烈耗水引起深层土壤干燥化,导致苜蓿生长逐渐衰败,苜蓿平均降水生产效率逐年下降;(2)苜蓿草地土壤垂直剖面可分为降水入渗恢复层(0 ̄200cm)、根系发达枯竭层(200 ̄500cm)和根系衰老缓耗层(500cm以下)三个层次。随苜蓿生长年限延长,苜蓿剖面的主要土壤干层逐渐上移,并且干层厚度呈现减小趋势;(3)耕翻的苜蓿茬后轮作粮食作物的年份越长,土壤水分恢复越好,实行草粮轮作的苜蓿最迟不超过生长的第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