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稻新育成不育系开花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少军  吴献强  梁庆平 《种子》2012,31(3):104-107
为了掌握源A5、源A10的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三系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于2010年3~6月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农场对源A5、源A10珍汕97 A、金23 A的开花习性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年南宁的自然条件下,源A5整体开花历期为14 d,单穗开花历期为6d,第2天进入盛花期,占开花数的30.71%,开花时间为08:00~14:0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2:00,闭颖开花率占47.7%,柱头外露率为66.9%,颖壳张开度29.1°;源A10整体开花历期为14d,单穗开花历期为6d,同在第2天进入盛花期,占开花数的33.79%,开花时间为08:00~14:0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2:00,闭颖开花率占49.2%,柱头外露率为72.9%,颖壳张开度30.3°.珍汕A整体开花历期为15 d,金A整体开花历期为17d,单穗开花历期同为7d,开花盛期均出现在第4天,开花时间分别为09:00~13:00、08:00~ 14:00,开花高峰期分别为11:30、11:00,闭颖开花率分别占30.2%和35.4%,柱头外露率分别为46.7%和77.3%,颖壳张开度为26.4°和25.6°.  相似文献   

2.
1993年,东安县种子公司,在与湖南两系优质杂交水稻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两系杂交稻制种的同时,对温敏核不育系545S、N8S主要的异交性能野败型不育系V20A为对照,进行了具体观察与研究,现将初步结果简介如下。1开花习性1·1花时动态。在盛花时,连续5天,每日8:00至18:00时,半小时一次,用剪颖计数法,观察开花动态。如图1所示;R402开花很有规律,8:00时开始开花,至10:00开花数剧增,11:00时达到开花高峰。峰波自10:30持续至12。00时,高峰期内开花率为757%,12:30急剧下降,13:00时结束;545S与R402基本一致,有明显的开花…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扁穗牛鞭草有性生殖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0份野生扁穗牛鞭草资源有性繁殖过程的测定,对有性繁殖花序开始及持续时间,单株直立与匍匐枝形成花序数、小穗数、小花数、花序柄长、花序长、花序宽、花序厚,开花时间及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说明:花序开始时间变异范围达25d,持续时间变异范围为32—116d;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直立枝有序比例〉直立枝最大花序数〉直立枝平均花序数〉直立枝产序节数〉匍匐枝平均花序数〉匍匐枝最大花序数〉匍枝有序比例〉匍匐枝产序节数,均在75%以上;花序性状变异程度较大,花序彬枝、小花彬花序、花序柄长、花序轴长、花序宽、花序厚均差异极显著;开花主要集中的07:00—09:00,11:00-13:00,17:00—19:00三个时间段,未发现结实。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黑麦植株穗的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对穗粒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前13天到开花1天。不同浓度的蔗糖供给对穗结实率有不同的影响,随着蔗糖浓度上升,总结实率增加,但蔗糖浓度超过4%,穗结实率开始下降。在0.0~0.5%蔗糖浓度下.上部节间仍有~定的生长。但生长缓慢.不能抽穗。为明确蔗糖对穗粒数的调控的最敏感时期,设置了开花前不同时期降低蔗糖浓度的试验。蔗糖浓度为0.5%和4%2个处理。处理为开花前13~9天、8~4天、3天~开花。结果表明:不论在何时段,用0.5%蔗糖浓度处理,均比正常蔗糖4%处理穗粒数减少,就下降而言开花前13天>3天>8天>0天;穗粒数率最敏感的时期:一是在开花前13—9天,二是开花前3天~开花。  相似文献   

5.
株高90cm左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穗长18~20cm,每穗总粒数115粒左右,分蘖力中等偏强,柱头外露率高达65%左右,且开颖角度大。尤其双侧外露率明显高于珍汕97A,抽穗当天一般不开花,花时比珍汕97A早0.5h,在福安市基地夏制播始历期71~73d,主茎总叶片数在14叶。其育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抽穗前12~15d(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温度在29℃以上的条件下,败育彻底;在28.5~25.5℃的温度条件下则可染花粉增多,  相似文献   

6.
以同一穗上弱势粒占强势粒千粒重的百分比表示籽粒相对充实度。2003-2004年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籽粒相对充实度化学调控及其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花后5~12 d),强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256%;而在灌浆盛期(花后12~19 d)及后期(19~32 d),弱势粒平均分别比强势粒高16.67%、154.55%。PR1处理可明显促进弱势粒的起始灌浆速率,及早启动弱势粒的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在花后5~12 d迅速降低,花后12~19 d迅速上升,花后19~32 d缓慢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PR1处理在花后19 d籽粒相对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灌浆中、后期(花后19~32 d)的籽粒相对充实度基本上与平均千粒重、经济系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弱势粒的糙米率呈显著正相关,花后19 d的相对充实度与弱势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种子》2019,(3)
为了探索新育成的糯稻三系不育系黔糯1 A的开花习性,加速其在生产上的繁殖与制种应用,对黔糯1 A的开花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在贵阳自然条件下,黔糯1 A群体开花历时9~11 d,单穗开花历时5~6 d,盛花期主要集中在抽穗后的2~5 d,开花高峰期在11:00—12:30时之间,在未施用赤霉素的情况下柱头外露率为68.5%,午前开花率为76.2%。是一个开花习性优良,农艺性状较好的糯稻三系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蒲公英的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并对开花持续时间进行观测以便为蒲公英生殖特性研究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蒲公英花期持续时间为5~7 d,开花时间一般在每天的07:30~15:00.蒲公英花粉生活力试验结果显示,蕾期蒲公英花粉生活力为11.0%,开花后1~2d内的生活力为98.0%,3~4d生活力为89.5%,5~7 d生活力为81.7%;柱头可授性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柱头基本不具可授性,开花后4 h左右蒲公英柱头可授性达到最高,为96%;在同一天中,11:00~13:00柱头可授性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达95%以上.因此,在开花当天或3 d内的中午至下午进行人工授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壁蜂在大白菜亲本繁殖中的授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壁蜂属膜翅目、切叶蜂科、壁蜂属,群聚独栖昆虫。1年1代,以卵、幼虫、蛹、成虫在巢管内越夏越冬,出茧率约为80%。大白菜亲本繁殖中,可利用壁蜂成虫在巢管外活动约15~20d的时间放蜂传粉。壁蜂的雌雄比约为1.0:1.4,以雌蜂进行传粉;壁蜂开始飞翔传粉的气温为12~15℃,以10:00~16:00飞翔传粉最活跃;  相似文献   

10.
优质粳型新质源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粳型新质源不育系抽穗、开花习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抽穗和开花较集中、高峰期较明显,始花3~4天后进入盛花期,每日11:30~12:30为盛花时;开颖时间长、开颖角度大、柱头生活力强。新质源不育系具有较好的开花习性。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天水油菜开花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开花生物学特性是开展蜜蜂授粉试验的基础。为更好地利用蜜蜂为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油菜授粉,于2009-2011年连续3年以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甘肃省天水市广泛种植的‘天油六号’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油菜开花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群体花而言,油菜初花后第9天开始进入盛花期,第31天转入开花末期,盛花期时间为22天;而对于单株油菜,‘天油六号’第9天的单株开花数量显著高于前8天,第19天时达最高,每株开花数可达25.43朵,此后,开花数逐渐减少。而对一天的开花动态研究表明,油菜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6:30-12:30之间,其中8:30-10:30为每天的开花高峰期。对油菜花粉活性和柱头可授性研究表明:花后1 h花粉活性最强,柱头的可授性也最强。一天中,9:00-15:00期间所开花花后1 h的花粉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的花粉活性。  相似文献   

12.
关苍术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关苍术的生长发育规律,确定关苍术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和温度,田间观察叶、茎、花、种子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关苍术种子足墒及15℃时易萌发;2年生关苍术的株高增长小高峰和叶片功能盛期比3年生提前10天左右;关苍术在6月下旬—7月上旬期间开始现蕾,现蕾后41.5~44.7天开花,单花序开放需4.2~6.5天,日开花高峰期为6:00—8:00,种子成熟需61.8~62.8天;关苍术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交替的时间,即地上/地下干物质比最高时期为8月17日—9月7日。  相似文献   

13.
为了预测果园霜冻发生,提高防霜效果,果园内的最低温度及其出现时间预测非常关键。本研究利用宁夏陶林园艺场果园和银川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果园内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并建立银川站与果园内的温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春季果园内日最低气温呈现波动状态,最低时接近-12℃,最高时达12.4℃,春季共有29天最低气温都达到0℃以下,气温低于0℃会对果树开花、坐果造成影响,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晴天、阴天、雨(雪)天的5:00、6:00和23:00;秋季果园内日最低气温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最低时接近-13℃左右,最高时达16℃,部分时段温度过低对保障果实品质可能有一定影响,日最低温度在晴天、阴天、雨(雪)天集中出现的时间分别为7:00、8:00和23:00;果园内的日最低气温与银川站的日最低气温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果园内最低气温的线性回归方程,历史回代检验表明,方程的预报绝对误差绝大多数在2℃以内,精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果树的霜冻监测与防御提供依据,对趋利避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合理有效利用山区特有气候资源,提高高山地区辣椒产量及菜农收入,利用2009—2013年在鄂西南山区不同高度不同时间栽培试验及同步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光温效应的高山辣椒生育期模型,分析了开花结果期累计光温效应APTE与单株坐果数、辣椒单产相关性,以及鄂西南山区相关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生育期模型对生育期推算明显高于有效积温的推算;单株坐果数、辣椒单产与开花结果期≥16℃持续时间、APTE有显著的正相关;鄂西南海拔800 m高度≥16 ℃持续天数最长,且无高温天气过程出现,12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辣椒适宜开花结果期短,800~1200 m是鄂西南山区反季节辣椒生产的最佳高度带。80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区可以通过保护措施提早辣椒开花结果,从而延长开花结果期,增加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15.
新疆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相关因子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笔者对"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相关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对蟠桃果实的品质调控和适时采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以蟠桃品种英格尔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单果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新疆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期为盛花后100-110天;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的变化与单果鲜重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前期逐渐升高,至70天后开始平稳下降;此外,抗坏血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增长迅速,盛花后50天时开始下降至90天后略有回升直至采收,而可滴定酸含量则在整个发育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由此认为,英格尔蟠桃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能较好地保持品种特性,果实适宜的采收时期为盛花后100天左右,口感风味较佳。  相似文献   

16.
土壤干旱引发植物木质部导管发生“空穴化”,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旱生理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检测小麦叶片超声波(AE)信号发射的变化,在田间充分灌水及控水条件下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石新733主要生育期叶片木质部导管空穴化及气栓塞发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AE信号一般6:00~8:00开始发生,夜间21:00~3:00期间停止。土壤干旱时植株叶片木质部气栓塞发生程度显著高于良好供水的植株。拔节至灌浆盛期控水处理24 h AE 总量高于足水处理,其中开花期至籽粒形成初期处理间差别最大,控水处理24 h AE平均为足水处理的4.6倍。但籽粒灌浆中后期控水处理土壤水分胁迫进一步加重时,24 h AE 反而下降至接近甚至低于足水处理,出现“AE衰减现象”。叶片AE累积发生值和叶水势(Ψl)的变化关系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脆弱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一般小麦Ψl降至约-1.00 MPa 时导管空穴化发生速率最高。土壤干旱条件下植株叶片木质部脆弱性显著增高,木质部安全性明显降低。土壤干旱时叶片空穴化和气栓塞增高的主要原因是导管对空穴化的抵御能力下降,而叶水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李亦军  徐春山 《种子》1998,(5):29-31,34
1996年3月在海南研究了4个籼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各5个生茎穗和其5个单株全部穗子逐日开花动态及1天中各时段开花动态,研究表明,四个籼型不育系主茎穗始花1-2天后进入盛花,盛花持续2-3天,单株全部穗子开花2-3天后进行当日开花率达10%以上时期,该时期持续4-5天;在每天开花中,无论主茎穗还是单株全穗子,四个籼型不育系午后花率占多数,始花到终花历时6-8小时,每日盛花高峰在12:00-14:000  相似文献   

18.
刘毅  庞玥  陈鹏  刘超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7):149-155
利用1981—2010年重庆市34个气象观测站的日(20时—20时)降水量资料及空间间隔为2.5°×2.5°的NECP/NCAR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对重庆西部区域性阻塞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合成分析,结果表明:(1)导致渝西阻塞型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为稳定的“两槽一脊”型环流,贝加尔湖低槽与东移的四川盆地低槽同位相叠加,副高西伸并稳定维持,位势场呈现“西低东高”的特点;(2)来自于南海地区的水汽持续输送至重庆西部地区为暴雨过程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3)暴雨发生前后温湿场发生了明显变化,温度场上暴雨发生前和发生时暴雨区附近有着较强的暖平流,而暴雨发生后为明显冷平流,湿度场上700hPa上10g/kg等比湿线及850hPa上15g/kg等比湿线可作为渝西阻塞型暴雨的一个预报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龙眼雌花开放数量和雌花坐果率与温度及降雨量的关系,应用调查研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石硖龙眼开花前后的温度、降雨量与雌花开放数及雌花坐果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前30d的气温对正处于雌蕊形成期的小花原基分化具有影响,日均温21.0℃时雌花开放数最多;当开花前30d、50d的降雨量依次<41.8mm和<57.5mm时,降雨量增加可提高雌花开放数,降雨量过大雌花开放数减少;开花当日和开花后1-15d的气温影响雌花坐果率,开花当日日均温越高,坐果率越低,日均低温<20.2℃时,随温度升高,雌花坐果率提高,开花后1-15d日均温和日均低温越高,坐果率越低,日均高温<30.7℃时,温度升高雌花坐果率提高;在开花坐果和第一次生理落果期,降雨量增多雌花坐果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了预测农田生态系统中CO2、N2O、CH4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温度对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的影响,利用CO2分析仪、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黄土高原旱区农田生态系统传统耕作(T)和保护性耕作(NTS)措施下春小麦成熟期CO2、N2O、CH4气体通量日变化进行原位观测。结果表明:2种耕作措施下农田土壤均表现为大气CO2、N2O的源和CH4的汇。CO2、N2O、CH4都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传统耕作措施下CO2排放通量明显高于保护性耕作。CO2日排放通量最高峰出现在12:00,最低峰出现在2:00。N2O日排放最高峰出现在16:00,最低峰出现在0:00。保护性耕作措施能增加农田土壤N2O通量的排放。2种耕作措施下CH4吸收通量的最高峰均出现在14:00,保护性耕作措施下CH4吸收通量的最低峰出现在22:00,传统耕作措施则出现在2:00。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能促进农田土壤对CH4通量的吸收。地表温度,5 cm地温与CO2排放通量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都与CO2通呈指数函数关系。N2O与各个耕层的土壤温度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与N2O排放通量呈线性函数关系。2种耕作措施下,CO2通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最高,N2O与10 cm地温的相关系数最高。CH4与地表温度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