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9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794篇
林业   512篇
农学   797篇
基础科学   621篇
  1160篇
综合类   1951篇
农作物   427篇
水产渔业   344篇
畜牧兽医   770篇
园艺   197篇
植物保护   38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西选二号为试材,运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调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种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筛选出适宜于西选二号植株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诱导和植株生根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MS+0.5 mg·L-16-BA+0.1 mg·L-1NAA作为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可以获得92%的愈伤组织诱导率.MS+3.0 mg·L-16-BA +0.1 mg·L-1NAA可作为芽诱导培养基,其芽分化率为90%.使用芽诱导培养基,附加0.6 mg·L-1GA3作为增殖继代培养基为宜.在1/2MS+1.0 mg·L-1 IBA+0.2 mg·L-1NAA培养基中,芽苗诱导生根效果较佳.小植株炼苗移栽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992.
培养基中附加物质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红艳为试材,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培养基中不同含量的活性炭、蔗糖和单核苷酸对辣椒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辣椒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大小均为:蔗糖含量>活性炭含量>单核苷酸含量.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优条件是1.5 g/L活性炭、65 g/L蔗糖和30 ms/L单核苷酸的组合;诱导胚状体的最优条件为1.5 g/L活性炭,30 s/L蔗糖和30 mg/L单核苷酸的组合.  相似文献   
993.
烤烟不同留叶数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2008~2009年以津引烤烟品种KRK26为材料,对相同生产条件下不同留叶数的烤烟开片情况、外观质量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留叶数与表现出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呈正相关。因此选择适当的留叶数对提高烟叶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采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5种多样性测度指标,对沧州沿海区、过渡区和内陆区的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样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3个区域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内陆区经济林最大,沿海区用材林最大,而用材林+经济林二指数较为接近.过渡区物种丰富度最高,其次为内陆区和沿海区.沧州市林木资源总体的均匀度偏低(均匀度指数<0.6),仅杨、柳、榆、白蜡、枣等几种乡土树种就占到全部林木资源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995.
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要求和畜牧业的发展前景,阐述了建设重大疫病防控系统的必要性,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主要技术、业务流程应用及成效,介绍了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6.
于2008年4月13—16日,对4尾人工养殖初次性成熟的雌性达氏鳇Huso dauricus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有2尾达氏鳇成功产卵,2尾达氏鳇没有产卵,产卵率为50%;共采集卵19.5 kg,其中对8 kg卵(24万粒)进行授精,受精率为83.3%,孵化率为85.2%,共出鱼苗17.2万尾。通过对没有产卵的2尾达氏鳇解剖发现,达氏鳇卵巢中均有部分不同程度的退化卵。  相似文献   
997.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特异标记的鉴定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小麦生产提供抗谱更广、抗性较持久的育种材料,促进累加基因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相连锁的特异标记,对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13、Pm21的抗病亲本材料和它们杂交的F1代单株,以及在育种中使用的5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Pm21连锁的特异标记可以在含有相应基因的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条大小约564 bp和140bp的特异带,而在含有Pm13和Pm21抗白粉病基因的4个F1植株中也检测到这2条特异带;在50个小麦品种(系)中,有10个小麦品种(系)具有Pm21抗白粉病基因,而所有品种(系)均没有扩增出Pm13抗白粉病基因的标记带;结合田间抗白粉病性鉴定,所有具有抗病基因Pm13或Pm21连锁标记的小麦品种(系)都表现高抗小麦白粉病.说明,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相连锁的特异标记可以有效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分子标记是检测抗病基因累加体、辅助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不同盐碱荒漠花花柴植株体内Na+、K+离子分布规律,为探究花花柴对Na+、K+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是否具有稳定性,以及Na+、K+离子在植株体内是否存在“拮抗作用”提供资料.[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五种不同盐碱荒漠中的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以及花花柴群落覆盖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Na+、K+离子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月份、不同样地花花柴各器官的Na+、K+离子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6~8月,各样地花花柴主茎中的Na+离子含量与对应样地土壤中Na+离子变化趋势相反,叶中的K+离子含量与对应样地土壤中K+离子变化趋势也相反,8~9月,各样地花花柴花器官中的Na+离子含量与对应样地土壤中Na+离子变化趋势相反,而K+离子含量则与对应样地土壤中K+离子变化趋势相同.(2)6 ~9月,各样地花花柴各器官中Na+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K+含量呈现下降趋势.(3)各样地花花柴植株中,托叶和叶中的Na+离子要高于其他器官,而K+离子则相反.[结论](1)花花柴主茎和叶分别对Na+、K+离子选择性吸收具有稳定性,受土壤环境中Na+、K+离子变化的影响不大.而花器官对土壤中的Na+离子选择性吸收具有稳定性,K+离子的吸收则主要依赖于土壤中所提供的K+离子含量的多少.(2)无论在土壤还是花花柴植株器官中Na+、K+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这说明Na+、K+之间的确存在“拮抗作用”.(3)各样地花花柴植株中,Na+离子主要分布在托叶和叶中,而K+离子则分布在主茎、分枝和花中.  相似文献   
999.
辽宁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企业解困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宁农副产品生产和出口均居于全国前列。但是辽宁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企业面临困难较多:进口国经济低迷、经营成本上升迅速、招工难、出口价格下滑、进出口检验检疫与国际不接轨、检测费用偏高等困难。本文结合对辽宁省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业调查数据,剖析了形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政府应作出的解困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明不同机插密度与施氮量下超级杂交籼稻源库特性。在机插条件下,于2012年以超级杂交籼稻‘准两优527’为供试材料,研究密度与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籼稻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移栽—孕穗和抽穗—成熟阶段的作物生长率以及群体总作物生长率、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拔节—抽穗阶段叶面积比率均有增加的趋势,拔节—孕穗阶段的叶源总量值、总颖花量和总库容量亦有相同规律,而高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率和粒叶比刚好相反,但当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孕穗—抽穗阶段的作物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以及叶源总量值、单茎茎鞘重、叶绿素相对含量、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有下降的趋势。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拔节—抽穗阶段的作物生长率和总作物生长率、孕穗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高效叶面积率和有效叶面积率均呈增加趋势,拔节—孕穗阶段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及叶源总量值、总颖花量和总库容量亦增加,而抽穗—成熟阶段的作物生长率、孕穗—抽穗阶段的净同化率刚好相反,但当机插密度低于20.83万穴/hm2后,最大叶面积指数、孕穗—抽穗阶段的叶源总量值、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抽穗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拔节期的单茎茎鞘重和粒叶比随密度降低呈降低趋势。实粒数/叶面积与饱粒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最大群体叶面积指数、总颖花数、千粒重、总库容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得出,提高氮肥施用量,降低机插密度,能够改善超级杂交籼稻‘准两优527’的源库质量,但过量施氮,机插密度太高或太低,反而会造成源库质量下降,导致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