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87篇
  免费   1852篇
  国内免费   2519篇
林业   1741篇
农学   1414篇
基础科学   1271篇
  2612篇
综合类   13521篇
农作物   1954篇
水产渔业   1117篇
畜牧兽医   4294篇
园艺   1967篇
植物保护   1167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571篇
  2022年   1216篇
  2021年   1269篇
  2020年   1140篇
  2019年   1103篇
  2018年   811篇
  2017年   1299篇
  2016年   863篇
  2015年   1284篇
  2014年   1382篇
  2013年   1688篇
  2012年   2367篇
  2011年   2373篇
  2010年   2211篇
  2009年   1868篇
  2008年   1995篇
  2007年   1808篇
  2006年   1504篇
  2005年   1249篇
  2004年   805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492篇
  2001年   457篇
  2000年   413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为了解乳粉标签上的信息是否与其内在质量相符,本文对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了标示值与实际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与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样品合格率基本持平,品牌合格率则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较高;主要问题均为维生素指标和矿物质指标的实际含量与标示值不符。此问题应引起国内外乳粉生产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42.
为了探明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区系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对从兰州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的47份奶牛子宫内膜炎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4种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了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病原菌区系分布结果表明,引起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主要为化脓隐秘杆菌(37.1%)、大肠杆菌(24.2%)、屎肠球菌(22.6%)和无乳链球菌(16.1%)。抗生素耐药性结果表明,4种主要病原菌对大部分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奥复星和杆菌肽耐药性最为严重,其耐药率为60%~100%。对4种病原菌均较敏感的药物主要有头孢他啶、先锋霉素V和氟苯尼考,其敏感度达100%。  相似文献   
943.
鲈鱼与养生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鲈鱼的种属、营养成分、养生价值、代表性膳食及食用注意事项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全民养生保健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944.
试验旨在利用叶黄素与中草药组合缓解热应激对蛋鸡的危害。选取210只罗曼粉壳蛋鸡,在高温环境中设立6个试验组,每组30只鸡,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3%中草药+维生素C(200mg/kg),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维生素C(200mg/kg)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80mg/kg、240mg/kg、300mg/kg和360mg/kg叶黄素,常温环境中设立1个试验组,有30只鸡,饲喂基础日粮,分析叶黄素、中草药、叶黄素与中草药组合对高温环境中罗曼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使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蛋壳厚度分布分别显著下降9.79%、7.21%和11.55%(P0.05);(2)比Ⅰ组高温对照组相比,Ⅱ组中草药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鸡蛋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66%、4.09%和11.53%(P0.05);(3)在高温环境中,与Ⅰ组高温对照组相比,Ⅳ组中240mg/kg叶黄素与中草药组的产蛋率、蛋壳厚度显著提高6.90%和12.42%(P0.05),破软壳蛋率显著降低76.69%(P0.05),罗氏等级显著提高(P0.05),鸡蛋蛋白质含量提高8.56%(P0.05);(4)与Ⅱ组中草药组相比,Ⅳ组中240mg/kg叶黄素与中草药组合的破软壳蛋率显著降低72.26%(P0.05),罗氏等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温使蛋鸡的生产性能下降,0.3%中草药能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的产蛋率,蛋鸡日粮中添加240mg/kg的叶黄素+0.3%中草药可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的产蛋性能,改善蛋品质。  相似文献   
945.
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养分消化率和排泄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旨在探讨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养分消化率和排泄量的影响。选用42头初始体重为(91.13±1.64)kg的杜长大育肥猪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5.49%(对照组)和12.59%(低蛋白组)的日粮。试验期30d。结果表明:(1)低蛋白组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显著提高(P0.01),粗蛋白、钙、磷消化率无显著变化;(2)低蛋白组精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消化率比对照组分别低2.02%(P0.05)、5.42%(P0.05)、2.97%(P0.05),苏氨酸、蛋氨酸、脯氨酸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93%(P0.05)、1.43%(P0.05)、1.19%(P0.05);(3)低蛋白组育肥猪每天的氮排泄量比对照组低23.96%(P0.05),而有机物、磷、钙排泄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显示,日粮蛋白水平降低2.9个百分点可以改善养分的消化率,减少氮排放,但降低了精氨酸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946.
本研究收集2007~2013年福建省及邻近省份的疑似禽霍乱病死亡鸡、鸭、鹅,进行细菌分离,PCR进行种和荚膜群的鉴定,琼脂扩散试验鉴定其Heddleston氏耐热菌体抗原型。结果共分离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95株,其中鸭源74株,鸡源17株,鹅源4株。其荚膜群全为A型,1型耐热菌体抗原型占67.4%。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的报道相同,禽源(不含火鸡)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仍然以A:1为主。  相似文献   
947.
东海区刺鲳生长、死亡及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芬 《水产学报》2006,30(5):622-668
利用2001-2005年东海区26°30′~32°30′N,禁渔区线外200水深以浅的东海区大陆架海域底层拖网调查资料和生物学测定资料,利用ELEFAN I软件估算生长参数,拟合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死亡系数,利用Beverton和Holt模型评价资源利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刺鲳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生长参数为:L =267.8 mm;K=0.45/a;t0=-0.63 a。从生长速度看其生长过程是变化的,小时生长较快,当叉长达到178.5 mm时生长速度开始下降,此时年龄为1.81 a。利用Pauly公式和詹秉义等推导的M和最大年龄tλ的线性回归方程求得自然死亡系数M=0.81,用FiSAT II软件中的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BH模式和用CPUE估算总死亡系数,得到Z=3.87,捕捞死亡系数F=3.06。根据Beverton和Holt的单位补充量等渔获量曲线,现行渔业点即F=3.06,tc=1.10 a位于最适产量区内,表明目前对刺鲳的资源利用较为合理,接近最大产量。保持目前的捕捞强度F=3.06和捕捞规格Lc=145 mm不变,不仅能够保持目前渔获量稳定,而且能够保护刺鲳的资源。刺鲳渔获量稳定且缓慢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开捕年龄较为合理,也就是网目尺寸较为合适,这对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48.
以鳜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为代表,采用玻璃纸覆盖技术提取了8株嗜水气单胞菌和1株温和气单胞菌的胞外产物,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8株嗜水气单胞菌的胞外产物均有35kDa的共同蛋白带。酶活性和溶血性分析表明,GYK1株胞外产物具有酪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明胶酶活性,但不具备脲酶活性;溶血性较强,蛋白浓度为365μg·mL-1的胞外产物对鳜血细胞的溶血价为213,对加州鲈、银鲫、小白鼠、兔、绵羊、人O型血的红细胞的溶血价在211~214之间。应用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对GYK1株的胞外产物进行了初步纯化,得到分子量为35kDa的蛋白带,该纯化产物具溶血性,但溶血性比粗胞外产物降低,对鳜和小鼠血细胞的溶血价均为25。  相似文献   
949.
950.
基于2011~2016年春季对赤水河4个断面浮游植物的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优势种生态位,揭示赤水河春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规律、优势种的生态位分化及其环境适应性,为赤水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表明,6年间在赤水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8属233种(变种),主要为硅藻,占比超过60.51%;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7.28~136.68)×10^4cells/L之间波动,各段面浮游植物密度年际间变化无显著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明显,时空方差分解显示时间变异可解释总变异的24.5%,空间变异仅解释总变异的2%;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示2014年与2016年赤水河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2011~2013年与2015年受到中度人为影响。2011~2016年春季赤水河共出现优势种31种(变种),主要为广生态位和中生态位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在同一门类物种中最高,在不同门类物种中最小。分析结果表明赤水河春季浮游植物对水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水环境的变化有较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