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34篇
  免费   1576篇
  国内免费   2602篇
林业   3257篇
农学   3225篇
基础科学   1913篇
  3880篇
综合类   9401篇
农作物   1479篇
水产渔业   1276篇
畜牧兽医   3633篇
园艺   1311篇
植物保护   1737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77篇
  2022年   827篇
  2021年   1050篇
  2020年   1002篇
  2019年   874篇
  2018年   644篇
  2017年   962篇
  2016年   843篇
  2015年   1194篇
  2014年   1155篇
  2013年   1383篇
  2012年   1724篇
  2011年   1914篇
  2010年   1853篇
  2009年   1747篇
  2008年   1688篇
  2007年   1654篇
  2006年   1538篇
  2005年   1417篇
  2004年   718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549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507篇
  1997年   460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388篇
  1994年   334篇
  1993年   307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64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系统研究了吸附剂(活性炭、PVP) 与柠檬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维生素C和硫代硫酸钠5种抗氧化剂对蝴蝶兰组培中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活性炭能有效控制褐化和促进生长, 但不利于分化; 谷胱甘肽控制褐化的效果虽不及活性炭, 但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2.
杨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桃(Averrhoa arambola L.)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热带水果。本试材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分场种植的3年生盆栽马来西亚甜杨桃,砧木为酸杨桃。在杨桃的开花期,选择生长势、开花数量和时间较一致45株为试材,再选择受精时间一致的果实做标记。采样时问从开花后(2003年7月15日)至杨桃充分成熟(2003年10月25)。测定杨桃果实中的糖(蒽酮比色法)、有机酸(HPLC法)、维生素C(2,6-二氯靛酚钠滴定法)和单宁(高锰酸钾滴定法)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3.
几种植物提取物和药剂对桃蚜和萝卜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周琼  梁广文  曾玲 《中国蔬菜》2005,1(2):15-17
研究了苍耳提取物和合果芋(白蝴蝶)提取物以及常用天然药剂机油乳剂和 0. 3 %印楝素乳油对桃蚜和萝卜蚜实验种群的影响,两种提取物和药剂对桃蚜一龄若蚜的影响依次为: 0 3 % 印楝素乳油 (2 000×) >苍耳提取物(DW 0 04g·mL-1 ) >机油乳剂(400 ×) >白蝴蝶提取物(DW 0 04g·mL-1 ),对萝卜蚜一龄若蚜的影响依次为: 0. 3 %印楝素乳油(2 000×) >机油乳剂 ( 400×) >苍耳提取物 (DW 0. 04g·mL-1 ) >白蝴蝶提取物(DW 0. 04g·mL-1 );苍耳提取物对萝卜蚜实验种群有明显干扰控制作用,处理后萝卜蚜下代的种群增长量仅为对照的 24. 9 %;此外,苍耳提取物可延缓桃蚜和萝卜蚜的生长发育进程,使发育历期延长,对桃蚜的作用效果比对萝卜蚜的作用效果强;白蝴蝶提取物对萝卜蚜的实验种群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并可延长桃蚜的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104.
以托鲁巴姆为砧木、西安绿茄为接穗进行嫁接,研究嫁接对茄子果实中蛋白质、VC、可溶性糖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后除可溶性糖含量略低于对照外,蛋白质、VC及果实中的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嫁接苗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在果实各部位的分布规律基本不变,内果皮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均高于外果皮,由果实顶部至蒂部各种养分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随着果实的膨大,嫁接苗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与对照基本一致。瞪眼期果实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进入商品成熟期后,果实中的养分含量基本不变,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苹果基因组中Tyl—copia类逆转座子的转录活性、多样性及其甲基化水平。在培养基MS+2,4-D2mg/L+BA0.2mg/L+NAA0.5mg/L上诱导了1个月的愈伤组织中用RT—PCR方法检测到了270bp的目的条带,而对照、继代组培苗和不含2,4-D的愈伤中均没有目的条带的扩增,说明一定浓度的2,4-D可以诱导苹果中Tyl—copia类逆转座子的表达活性。将目的条带回收、克隆和测序后进行分析:所克隆的21条序列虽都为Tyl-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保守序列,但存在很大的异质性,21个克隆的核甘酸序列变化范围为196—290bp;翻译成氨基酸后存在缺失、插入、移框和终止密码子突变,7个克隆在氨基酸保守序列‘SLYGLKQ’处有1—2氨基酸位点的突变,说明这些序列对应的逆转录酶多数可能已失去了其原有功能。将21条序列进行聚类分析,除ART20外,其它克隆可聚为3类,并分别与GenBank上某些物种的相应序列同源性很高,表明在不同物种间可能存在逆转座子的横向传递作用。甲基化试验表明苹果基因组内Tyl-copia类逆转座子甲基化水平高。这些都表明Tyl-copia类逆转座子对苹果基因型的多样性及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化学物质打破葡萄、桃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保护地栽培的葡萄、桃为试材,对氰氨类、细胞分裂素、赤霉酸和KNO3打破休眠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单氰氨、11%石灰氮可明显促使葡萄提前萌芽,提早着色9-10d;50mg/LGA3和100mg/L6-BA对打破休眠基本无效。TDZ与单氰氨混用提高萌芽率的效果最好。在2个葡萄品种上,均没有观察到单氰氨或石灰氮处理对果穗或果实品质性状的不良影响。在华光油桃上,没有观察到化学物质对提早开花或成熟有明显的作用。对葡萄和桃上应用化学物质打破休眠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7.
套袋梨园应侧重于对枝干、叶部病虫害及人袋害虫的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低药害的农药种类,同时要避免用药种类单一,以防病虫产生抗药性。在防治方法上,应坚持“综合防治”,本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要注意保护天敌,选用对天敌无害的生物农药,在天敌发生高峰期不用药。强化农业措施防治、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注意“三个结合”,即杀菌剂和杀虫剂相结合,防病虫药剂与叶面施肥相结合,药剂与助剂(多功能植物增效剂、展着剂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8.
磷脂是机体的结构脂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特别是在维持生物膜结构和功能上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磷脂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合成能力,对生物膜流动性、膜ATPase活性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三倍体葡萄新品种‘红标无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标无核'是以二倍体‘郑州早红'×四倍体‘巨峰'育成的三倍体无核葡萄品种.果实极早熟,比‘巨峰'早熟30 d,果粒大,紫黑色,无核,果肉较脆,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4%,结实力强,丰产,抗病,适应范围广,适宜鲜食和加工罐头.  相似文献   
110.
AIM: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direct separat and selective enlargement of the bone marrow-derived liver stem cells (BDLSC) from bone marrow cells with a culture system containing cholestatic serum in vitro. METHODS: Bone marrow cells of rats were cultured with selective media containing 2%, 5%, 7% and 10% cholestatic rat serum, respectively. The BDLSC were then induced to proliferate with the addit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on the firth day. BDLSC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RT-PCR for lineage markers, glycogen staining and urea synthetic assay for functions 2 weeks later. RESULTS: Bone marrow cells were unble to form colony in the presence of 2% cholestatic serum and apopotosis appeared gradually in 7% or 10% cholestatic serum. The BDLSC survived in the medium containing 5% cholestatic serum while the other types of cells did not. The survival cells proliferated with a high speed during the second week and then formed hepatocyte-like colony-forming units (H-CFU). Cells in the H-CFU expressed the characteristic proteins of fetal hepatocytes. Furthermore, they had glycogen storage and urea synthesis functions, two of the critical features of hepatocytes. CONCLUSION: The selective micro-environment effectively selected BDLSC from the bone marrow cell, and will be a new way to provide an abundant source of donor hepatocytes for clinical cell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