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4篇
  免费   768篇
  国内免费   1749篇
林业   1739篇
农学   2250篇
基础科学   1364篇
  2667篇
综合类   3976篇
农作物   772篇
水产渔业   554篇
畜牧兽医   2147篇
园艺   423篇
植物保护   106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458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692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725篇
  2012年   822篇
  2011年   997篇
  2010年   869篇
  2009年   863篇
  2008年   796篇
  2007年   885篇
  2006年   767篇
  2005年   732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413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310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评价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估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全面开展中国森林文化价值量化评估探索路径。【方法】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研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同程度,评估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继而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受访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古树名木、寓言典故和神山传说是受访者接触程度最高的文化符号;受访者了解森林文化的方式呈现多元化,互联网和书籍是最主要的途径;森林采摘是受访者最乐于接受的森林实践活动;94%以上的受访者认同森林具有文化价值,认可程度较高;舒缓心情是受访者最为认同的福利(占比为82.32%),其次为锻炼身体(占比为62.20%)和休闲娱乐(占比为45.12%);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人均支付意愿为100元人民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人年收入,其次是对森林文化价值的认同程度和学历;对所支付费用的使用透明度不放心是部分受访者拒绝支付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受访者(占比为53.05%)愿意将所支付的费用使用在妙峰山森林文化艺术创作方面,捐款(占比为33.77%)是受访者最愿意接受的支付方式。【结论】理解偏差、心理账户偏差、支付方式偏差、投标起点偏差等多种偏差都会造成条件价值评估结果的误差。即使本研究只是初步估值,本研究的方法与结论仍然可以为建设与保护森林文化的相关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另外,如何提升国民对森林文化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以及对森林文化所带来福利的感受,是提升国民对森林文化的认可程度,乃至提升森林文化价值的关键。森林文化的内涵随着人类对森林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与森林相互作用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如何正确认识森林文化并科学计量森林文化的价值仍然是一个有活力的课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2.
为了研究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甜菜种质资源鉴定的可行性。利用80条SCoT引物对48份甜菜种质资源进行鉴别,同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的鉴定。结果表明,80条SCoT引物中有6条能够扩增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条带,分别为SCoT1、SCoT12、SCoT13、SCoT14、SCoT17和SCoT23,其中引物SCoT1、SCoT12、SCoT14和SCoT23单独使用均可鉴别全部的48份种质资源,引物SCoT13和SCoT17共同使用可以鉴别48个种质资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0.15处,95.8%的种质资源均聚为一类,从分子角度上表明甜菜种质资源遗传距离较小。本研究为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鉴别甜菜种质资源、对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鉴定、杂交组合亲本选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3.
为验证沃柑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探究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料与化肥配施对沃柑果实产量和外观品质的效应,在沃柑园设置随机区组小区精确试验,试验处理包括当地习惯施肥、测土配方推荐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兼叶面喷施0.2%硼酸、优化施肥兼叶面喷施0.05%钼酸铵、优化施肥兼叶面喷施4%硫酸镁。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推荐施肥相较于习惯施肥增产效果显著。在同等养分施用量的情况下,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处理与全化肥处理比较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比后者增效4.03%。在土壤交换性镁贫乏的情况下,沃柑叶面施镁可以获得极显著而稳定的增产效果。在土壤不缺硼的情况下,叶面施硼可能无效。在土壤有效钼不足时沃柑叶面施钼能够增产,但连年施用效果不稳定。由此可见,伴随果实外观品质的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在沃柑生产上是可行的;沃柑施肥的增产潜力较大,如果配方和选材得当,可以发挥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134.
指出了煤炭行业的甲烷排放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有着丰富的煤层气储藏量,为发展新清洁能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政策和技术限制,我国煤炭行业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煤炭甲烷气体,尤其是低浓度煤炭甲烷,造成了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是煤炭生产安全的隐患.结合我国煤炭甲烷排放特征,分析了我国煤炭甲烷排放现状和主要的利用技术,并提出了中国煤炭甲烷排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5.
为了提高再制造生产过程中对废旧零件检测分类的效率,本文将视觉检测应用于再制造生产过程,提出把图像的边缘信息作为零件分类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传统Canny算子存在的缺陷,本文引进了开关型中值滤波,弥补了高斯滤波抑制噪声能力差的缺点;并用OTSU自适应求取阈值,避免了传统Canny算法中对阈值的人工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清晰完整的边缘轮廓,可以用于再制造生产过程中对零件的检测分类,并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6.
本试验以1株饲用益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7(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7,B.amyloliquefaciens B7)为研究对象,为了增强其在液态条件下的发酵水平,提高其芽孢发酵工艺优化效率,拟采用测定芽孢吡啶二羧酸(dipicolonic acid,DPA)浓度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平板芽孢计数法,以探讨此测定方法在芽孢发酵优化工艺中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菌株产孢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因子,进一步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蛋白胨、玉米粉、大米蛋白粉和Mn2+组合的最优水平。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芽孢浓度与测定的DPA荧光强度呈线性相关,在蛋白胨20 g/L、玉米粉10 g/L、大米蛋白粉20 g/L、Mn2+1.0 mmol/L时发酵48 h,检测到DPA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其相应的芽孢浓度达到7.0×109 CFU/mL。与实验室常用的LB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3.3倍;与工业生产用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2.2倍。本研究为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芽孢浓度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方法,为工业菌株B.amyloliquefaciens B7的发酵提供了一种成分简单且高产芽孢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7.
138.
植物免疫诱抗剂除了能诱导植物免疫反应以使植物获得或提高对病菌的抗性外,也可以激发植物体内代谢调控过程,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植物免疫诱抗剂可以诱导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抗性以使植物对病原菌产生广泛、长期的抗性。本综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种类及其目前在生产、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状况,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并展望了植物免疫诱抗剂的应用前景。通过对植物免疫诱抗剂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的分析,旨在为植物免疫诱抗剂未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9.
王春梅  沈建华  赵晓燕  王竹  任洪 《种子》2017,(7):122-124
黔糯868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组配选育而成的,2014年、2015年分别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重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糯性品质及籽粒外观商品性好,具有广阔的鲜食市场前景,深受农户及经销商欢迎;尤其近年来脱贫攻坚期间,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使该品种快速而稳定地走向市场,本试验对黔糯868的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保持品种的特性和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40.
利用作物生长模型模拟小麦区域生产力,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研究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拥有操作方便、计算快速特点的小麦区域生产力模拟系统,可有效提高作物生长模型区域应用能力。该研究在分解小麦生长模型WheatGrow算法基础上,利用Python语言构建了格网化小麦生长模型,实现了基于空间格网数据的小麦区域生产力模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拟产量的均方根误差为1 070 kg/hm~2,标准均方根误差小于20%,系统所集成的WheatGrow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同时,结合格网数据分块构建区域模拟的并行计算策略,优化了区域模拟的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GIS组件式开发模式,在.NET平台下开发格网化小麦生长模拟预测系统,实现作物生长模型与GIS耦合,为研究区域小麦产量潜力,评估气候变化对小麦生长影响,制定农业决策提供软件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