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2篇
  5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黑龙江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为黑龙江省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选用晚熟品种(‘先玉335’和‘鑫鑫2号’)、中晚熟品种(‘绥玉23’和‘吉单27’)作为试验材料,在哈尔滨地区(第一积温带)展开试验,对其籽粒灌浆速率、含水量、脱水速率、产量及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不同,中晚熟品种‘绥玉23’和‘吉单27’灌浆启动快、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早于晚熟品种‘先玉335’和‘鑫鑫2号’。各品种的脱水特征亦有不同,相比‘先玉335’‘鑫鑫2号’2个品种,‘绥玉23’‘吉单27’前期脱水速率更大,脱水快,收获时含水量更低。中晚熟品种与晚熟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品质差异显著,中晚熟品种籽粒体积质量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晚熟品种,品质相对更好。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哈尔滨地区种植中晚熟品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沼肥与钾肥配施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保护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沼肥与钾肥配施在东北春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玉米郑单958(紧凑型)和丰禾1号(平展型)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A1(单施沼肥)、A2(沼肥与钾肥配施)和A3(单施钾肥)3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于玉米三叶期后0、8、16和24 d取叶片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并于三叶期后0、10、20和30 d取土样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两供试玉米品种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生长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各处理提升叶片SOD和POD活性的效果表现为A2>A3>A1>CK.随着玉米幼苗的生长,两供试玉米品种各处理的叶片MDA含量逐渐增加,但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整体上可降低叶片MDA含量,且均以A2处理的MDA含量最低.同时,随着施肥时间的推移,玉米根际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逐渐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提升效果表现为A2>A3>A1>CK.[结论]适当施用肥料有利于提高东北春玉米幼苗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及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其中以沼肥与钾肥配施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2002-2003年在江苏高肥力棉田,移栽条件下对9个Bt基因棉花品种(系)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碳氮代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等3个杂交种在整个生长期表现为棉株高增长快,叶面积增长量大,现蕾和成铃强度大,生殖器官干物重也高,叶片全氮、可溶性糖含量高,NR、GPT、Rubisco、Sucroase活性高,表现为生长发育两旺,常规Bt棉GK19和新棉33B盛花前株高、叶面积生长快,现蕾强度大,叶片全氮含量高、NR、GPT活性高,表现为前期生长旺盛;新洋822和苏抗103结铃盛期后叶面积生长快,现蕾和成铃强度大,碳氮代谢强,表现为后期生育旺盛;sGK321和鲁棉研16整个生育期氮代谢强度大,但可溶性糖含量低、Rubisco、Sucroase等活性小,营养生长快,生殖生长弱,表现为营养生长过旺。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株型玉米灌浆期间子粒积累的影响,于2010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不同密度处理下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丰禾1号灌浆期功能叶可溶性糖含量及子粒淀粉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浆期各密度处理下的两种株型玉米穗位叶可溶性糖含量及子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积累均呈上升趋势。灌浆后期,郑单958和丰禾1均在低密度处理(4万株/hm2、5万株/hm2)下穗位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丰禾1直链淀粉在6万株/hm2处理最高,支链和总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在5万株/hm2处理最高,郑单958的直链、支链及总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均在6万株/hm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低温胁迫下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强,3个品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光系统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在18℃/9℃、16℃/7℃低温处理下逐渐降低,14℃/5℃低温处理下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水分利用率(WUE)呈先升高之后趋于稳定。由此可知,低温胁迫使叶绿素所吸收的光能被用于光合作用的减少,叶光系统Ⅱ(PSⅡ)活性中心受损,植株通过调节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来进行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玉米,使玉米自身产生抗虫蛋白而达到抗虫目的成为可能。为了明确转基因玉米携带Bt蛋白参与微生物发酵的安全性与效应,利用乳酸菌复合系SFC-2对转Bt基因及非转基因玉米秸秆进行接种,通过对发酵过程的pH变化、纤维素降解率、分解产物定性定量分析、Bt毒蛋白含量进行全程检测,并采用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遗传物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乳酸菌复合系SFC-2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玉米进行接种并发酵后,4种玉米秸秆的气味具有甜酸香味、色泽好、质地松散,且pH符合发酵饲料的要求;发酵体系中pH变化情况没有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气质联机分析表明,转Bt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秸秆发酵过程中发酵产物种类无差异,乙醇、乙酸、乳酸及甘油产生量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玉米在发酵过程中秸秆的毒蛋白含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转Bt基因玉米的合理利用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下DCPTA对寒地春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15%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DCPTA)对寒地春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发芽试验5组处理为:清水(CKA1)、15%PEG-6000溶液(CKA2)、0.5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1)、1.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2)、1.5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3)。苗期实验5组处理为:清水(CKB1)、15%PEG-6000溶液(CKB2)、2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B1)、5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B2)、8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B3)。发芽实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DCPTA处理促进了种子萌发,使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胚根干重、胚芽干重、胚根长度、胚芽长度,贮藏物质运转率显著增加,且1.0mg/L DCPTA处理显著改善了种子的萌发特性。盆栽实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喷施DCPTA增加了玉米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Fo和Fv/Fm值,并且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5组处理相比大致趋势为清水处理80 mg/L50 mg/L20 mg/L0mg/L,喷施80 mg/L DCPTA处理明显改善了幼苗的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春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施氮量对春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用龙麦26和龙麦33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45、60、75、90和105 kg·hm-2)下春小麦根系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春小麦根系生长有影响,但在不同根系性状上表现不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系总长、干重、活力呈先升后降趋势,根面积和体积呈升高趋势,根平均直径和根冠比呈下降趋势.春小麦产量也显著受施氮影响,并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两个品种均在75~90 kg·hm-2施氮量下获得较好的根系生长状况和增产效果.说明合理施氮可通过促进春小麦根系生长而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9.
Asr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sr基因(脱落酸、胁迫、成熟诱导基因)是近年来从植物中发现的一类基因,随着越来越多的这类基因被发现并被克隆,Asr基因家族成员在不断壮大。对Asr基因家族的克隆鉴定,冷、渗透、脱落酸胁迫应答,糖代谢,果实成熟及其他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黑龙江省玉米长期连作及玉米秸秆还田的普遍现象,研究了腐解不同时间(0、60、120、180、240、300d)及不同浓度(0.03125、0.0625、0.125、0.25、0.5gDW/mL)的玉米秸秆腐解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腐解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低浓度(0.125gDW/mL以下)的腐解液对玉米种子萌发有促进的作用,高浓度(0.25gDW/mL以上)则抑制作用比较明显;随玉米秸秆腐解时间的延长,腐解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呈逐渐减弱趋势,60d秸秆腐解液各浓度处理下玉米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幼苗的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和鲜重相对于其他处理偏低,180d和240d腐解液各浓度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略高于其他时期腐解液同浓度条件下的处理,幼苗的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和鲜重也高于其他时期腐解同浓度条件下的处理,且240d的腐解液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