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研究了不同产地白及产量、多糖含量、根际土壤理化因子及真菌,以期找出根际土壤理化因子及真菌与白及产量和质量的相关性,为开发高产量、高质产量的白及田间管理技术方案的研发提供指导。应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酶标仪等方法分析白及产量、多糖含量、土壤理化因子和土壤真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产量与木拉克酵母属(Cystofilobasidium)、梭孢壳属(Thielavia)、青霉菌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丰度、Zn2+含量正相关,与茎点霉属(Phoma)丰度、Na~+、Al3+、Ca2+含量负相关;多糖与木拉克酵母属(Cystofilobasidium)、梭孢壳属(Thielavia)、Zn2+、Al3+、Ca2+含量正相关,与茎点霉属(Phoma)、青霉菌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丰度、Na~+负相关。结论 白及田间管理中,提高Zn2+、Ca...  相似文献   
152.
基于双季稻(早稻、晚稻)和一季稻的站点数据以及历史时期(1970−2000年)与未来时期(2081−2100年)气候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影响中国水稻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并预测分析水稻在历史与未来时期适生区的变化,为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水稻的合理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影响双季稻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干旱月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最干旱季度降水量;影响一季稻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和最暖季度降水量。(2)在历史时期,早稻和晚稻适宜种植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以南地区,其适宜种植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4.26%和13.01%,其中大部分地区为较适宜区,占比分别为7.66%和6.62%;一季稻适宜种植区面积占比为45.46%,主要以较适宜和适宜地区为主,面积占比分别为23.47%和18.86%。(3)相比历史时期,未来时期早稻的适宜种植区面积占比在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将分别增加6.27个、9.26个和16.66个百分点,晚稻分别增加4.26个、5.55个和10.97个百分点,一季稻分别增加11.34个、18.46个和28.31个百分点。到21世纪末,早稻的适宜种植区在空间分布上向川渝、黄淮地区扩张,晚稻的适宜种植区在空间分布上向川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北小部分地区扩张,一季稻的完全适宜区表现出向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扩张。整体而言,未来气候变化有助于扩大中国水稻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53.
为了寻找高活性的三唑类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以 1,2,4-三氮唑、2-氯-2,4-二氟苯乙酮为原料,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策略,设计并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苯基-1-(2,4-二氟苯基)-2-(1H-1,2,4-三唑-1-基)乙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 6a ~ 6r 。其结构均通过 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的确证。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100 μmol/L下,化合物 6m 对6种供试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达到50%以上。化合物 6p 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EC50值为7.1 μmol/L,抑菌活性高于对照药剂烯唑醇(EC50值9.1 μmol/L)。杀螨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150 μmol/L时,化合物 6h 、 6k 和 6o 在48 h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致死率分别为67.7%、74.9%和57.5%,杀螨活性低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B1a(致死率100%)。本研究所合成的化合物 6o 兼具一定杀菌和杀螨活性,可为新型三唑类杀菌杀螨化合物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沈阳市新民设施农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沈阳市新民蔬菜基地设施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法结合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分析了土壤中美国环保局优控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分析的41个设施农业土壤样品中PAEs化合物总量(∑PAEs)的浓度范围为0.52~1.73 mg·kg~(-1),平均值为0.94 mg·kg~(-1),其中32%的样品∑PAEs超过1 mg·kg~(-1);Dn BP和DEHP的检出率均为100%,二者之和占土壤∑PAEs的78%,为当地设施农业土壤中的主要PAEs污染组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设施棚龄、土壤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总氮、总磷)与土壤中PAEs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5.
对现有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生产常用温度进行筛选,通过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出菇管理期间进行全程跟踪,监测了不同温度下杏鲍菇不同培养阶段的特征,并记录了栽培瓶中最大的三个菇体的产量,得出菌丝恢复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度对原基形成速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最大原基数目没有影响;17 ℃时子实体生长最快,16 ℃时产量最高,综合考虑,该品种子实体最适宜培养温度为16 ℃.  相似文献   
156.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栽培工程团队在草菇工厂化三次料技术上取得突破。经过连续3年多的努力,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克服了草菇三次料原基形成难、出菇不整齐、产量低等技术难点,实现了草菇三次料的正常出菇,试验产量达4.3 kg/m2。将目前常用模式的草菇菇房栽培周期(从进料播种到出料)由原来的20~25天减少至12~14天,每个菇房每年最多可以完成30个栽培周期,效率提高66%。  相似文献   
157.
实时准确的蔬菜种植信息是实现水肥精准管理和产量准确估算的重要基础。对无人机多光谱影像进行分割,以光谱特征(spectrum features,SPEC)为基础,分别引入指数特征(index features,INDE)、纹理特征(gre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features,GLCM)和几何特征(geometric features,GEOM)构建8个分类方案(S1~S8),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分类并分析分类效果。结果表明,方案S5(SPEC+GLCM+INDE)的分类效果最好,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2.75%和0.92。几何特征的引入降低了分类精度,而纹理和指数特征则与其相反;仅依靠光谱、指数和纹理特征仍难以有效区分白菜和包菜,为提高精度后续研究有必要引入植株高度等特征;在4大类特征中,重要性排在首位的是光谱特征,其次为指数特征。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和随机森林算法能获得较高的蔬菜分类精度,并能确认影响精度的重要特征,可为其他作物的精准识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